西門子去年推出的工業IoT雲端平臺MindSphere,將於明年3月正式於臺灣上線(圖片來源/西門子)。

今年9月,以工業自動化機器和大型電力設備生產起家的西門子(Siemens)廣邀國內外超過30家工業自動化廠商與系統商在臺共同成立了臺灣工業網路協會,要讓臺灣工業能夠跟國際接軌,至今已有包括臺灣的新漢智能、德國Kuka、Balluff等多家業者加入響應,未來該協會將共同協助臺灣製造業,從現代工廠轉型,朝向智慧工廠邁進,以加速推動臺灣工業4.0的發展。

臺灣製造業多數缺少踏出轉型第一步的決心

「臺灣製造業轉型的關鍵,在於如何跨出第一步。」西門子臺灣自動化事業部總經理Tino Hildebrand認為,臺灣製造業轉型的口號,過去已經喊了好多年,但真正實現的少之又少,他觀察到,許多臺灣製造業現在都還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還沒有真正踏出那關鍵一步。

這是因為,他說明,這些製造業者對於數位化轉型這件事,仍然猶豫不決,不知該從何著手,但繼續拖延的嚴重後果,就是被國外競爭對手漸漸拉開差距,到最後無法與國際競爭,他認為,臺灣製造業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永遠都喊著想要轉型,但一直踏不出關鍵的第一步,在心態上,「現在必須從你應該這麼做,改變成我們已經做到了(Move from You Should Do to We Did)」他強調。

西門子臺灣自動化事業部總經理Tino Hildebrand認為,臺灣製造業轉型口號已經喊好幾年,但真正實現轉型的企業少之又少,他認為真正的挑戰並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找對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才能夠跨出數位化轉型的第一步(攝影/洪政偉)。

製造業想要數位轉型,應先從找對解決的問題著手

Tino Hildebrand認為,臺灣製造業轉型,真正的挑戰並不在於技術,技術的問題容易解決,最大挑戰在於,「找對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才能夠跨出數位化轉型的第一步。

對於想要朝向數位化轉型或發展工業4.0的臺灣製造業,他的建議是,若是公司不大,屬於中小型規模的製造業者,數位轉型的作法上,並不是非得一步到位,而是可以依據自己需要解決哪些的問題,例如,產品設計、生產及管理環節等,循序漸進加以解決,而對大型製造業者來說,組織上也必須要由上而下推動,才能夠徹底執行,公司管理高層需要帶頭思考,針對哪些棘手問題必須要加以改善,從而找出適合自己一套的數位化轉型方案。

這正是西門子近幾年開始大力提倡軟體重要性的關鍵原因,不只接連買下如CD-adapco、Mentor Graphics等數位製造軟體公司,甚至還要讓自己變成一家工業自動化軟體商,「正是為了要發展數位化」Tino Hildebrand表示,「無庸置疑地,數位化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賽局改變者(Game Changer)」,不只是改變了傳統人們的消費習慣,更影響了製造業,顛覆了過去習以為常的工廠生產、製造和管理流程的方式,朝向更加虛實整合的智慧工廠邁進。

Tino Hildebrand表示,西門子擁抱軟體的真正目的,在於想要建立一個數位化的生態系統,來滿足不同的工業應用,「光只靠硬體還不夠,還必須有軟體」,不過他也澄清,西門子的核心業務,自始自終都還是來自於原有的工業自動化機器及電力設備等硬體,只是未來會更仰賴軟體,甚至更要讓自己具備有像是軟體公司一樣的軟體開發能力,來提供工業數位化的軟體和數位服務。

為何跨出數位化轉型第一步這麼難?Tino Hildebrand也舉例,不少臺灣製造業者,常常會認為朝向數位化轉型或發展工業4.0,所需要付擔的成本太高,沒辦法一次性的全部建置完成,甚至在觀念上,有的業者仍舊把數位化轉型當作是一個產品來選購,以為只要買完以後,將產品導入,就可以讓企業成功轉型,「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他強調,這裡並沒有一個工業4.0的核對清單,企業只須將其中幾項勾選完成,就可以實現工業4.0,而且也並沒有一個數位化轉型方案,可以一體適用到所有的企業,即使是兩家企業,同屬一個零件製造行業,且擁有相同的組織結構,他們的數位轉型作法,也不全然相同,因為各自有不同的問題需要解決,「真正的關鍵是,從企業需要解決的難題著手,只要能夠利用數位化技術及工具,解決自己的問題,就算做到數位化轉型。」他說。

Tino Hildebrand提醒,在這一波製造業轉型的浪潮中,IoT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一些主要製造廠商或供應商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工業IoT平臺,向工業IoT市場進軍,如奇異公司(GE)的Predix,或PTC的ThingWorx,西門子也不例外,去年也推出了第一套工業物聯網作業系統MindSphere。

MindSphere由3個主要部分組成,包括了一個搭建在亞馬遜AWS環境上的雲端分析平臺,還有提供一個連線組件MindConnect,方便企業用戶可以將自己工廠設備感測器蒐集到的資料,回傳到MindSphere上進行分析,以及在這個雲端平臺之上,還另外提供有雲端應用程式MindApp,如Fleet Manager for Machine Tools等,讓製造商或設備廠可以利用MindSphere平臺建立自己的數位服務及應用,甚至還能夠讓自己開發的App,可以直接跑在MindSphere上,「就像是蘋果的App Store,這些開發者上架到MindSphere的App,以後有需要的企業用戶,也都可以使用得到。」他說。

工業IoT平臺MindSphere明年上半年正式登臺

有別於其它的工業IoT平臺,MindSphere可以和自家工業數位化產品有更緊密的整合,可以打通整個工廠,從產品設計、模擬、生產、管理及服務等不同流程和環節,讓企業用戶可以利用MindSphere串接起整個產品設計到生產生命周期的完整過程,將工廠變得更智慧化,這也是幫助製造業實現數位化轉型的一大關鍵。

MindSphere從去年推出至今,短短不到一年已經歷經3次改版,針對資料蒐集、分析及付費機制有了不少的改進,讓企業用戶更加容易使用,他表示,去年MindSphere剛推出時,一開始導入MindSphere的企業不算多,只有40家,但到了今年底,規模已經成長到400家,明年更以4,000家為目標。

不過,目前MindSphere只提供美國或歐洲等國外企業選用,臺灣還無法使用,Tino Hildebrand預告,MindSphere將在明年3月正式在臺灣推出上線,他透露,目前正與臺灣製造廠商和設備商密切恰談中,他期許,明年臺灣採用的戶數可以達到將近20家,「雖然聽起來不多」,但他直言,要說服這些傳統製造業,願意將自家工廠設備上的資料,改放到雲端IoT平臺上,剛開始難免會遭遇許多挑戰,而且不只是資料蒐集而已,真正的考驗在於,幫助企業找對資料創造加值,才能助企業提高公司營運成長。

Tino Hildebrand也補充,雖然MindSphere一開始推出時,主要是應用在工業環境上,但未來更進一步,還會運用在其他行業領域,包括建築、醫療、交通運輸和發電廠等,「最終希望能夠將MindSphere 打造成為一個任何行業都能夠使用的一套IoT平臺生態系統。」他說。

過去1年來,除了雲端之外,另一股主打本地端就近運算的「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風潮快速竄起,不只雲端巨頭紛紛靠攏,連大型工業製造商也開始布局,如GE等。Tino Hildebrand指出,邊緣運算將對於工業IoT發展帶來重要的影響,他也提到,目前西門子已提供有邊緣運算軟硬方案,像是能與自家工業自動化系統Simatic結合的邊緣運算裝置Sinumerik Edge,以及可以讀取工業資料的物聯網閘道器MindConnect Nano ,兩者可以預先將從工廠設備蒐集的數據資料,先集中在近端的設備上,預先處理,才將處理過後的資料上傳到雲端,做進一步的分析處理。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