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根據資誠(PwC)會計師事務所日前針對123位臺灣企業領袖進行的一份調查發現,有將近九成的臺灣企業主管,最擔心的數位科技風險就是IT中斷和干擾(88%),其次則是網路安全漏洞影響業務資訊或重要系統(87%)和違反資料隱私和道德(77%)。這樣的調查結果也和英國營運持續協會(Business Continuity Institute,BCI)及世界經濟論壇(WEF)揭露的威脅內容相仿,尤其是網路攻擊和無預警的資訊與通訊中斷,已經成為企業持續營運時,所面臨的共通威脅之一。
不同產業都需要透過科技來提高競爭力
該份「2017年資誠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的資料顯示,臺灣企業主未來企業競爭上最重要的三大決勝關鍵,分別是:創新、科技和人才,但資誠也在該份報告中提醒,臺灣企業主不管在創新活動、科技發展以及人才投資等面向的衡量,不應該只針對財務指標與環境的衝擊,更應該開始爭取利害關係人的信任並滿足利害關係人的需求才是。
若進一步針對不同產業做分析,有60%的金融業會希望透過強化競爭優勢的方式,維持領先的地位,這個方式通常包括透過客戶經驗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並且建置數位科技核心能力,其他像是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20%)及數位科技能力(20%)都很重要。
至於傳統製造業者除了要維持競爭優勢(24%)與創新能力(22%)之外,更希望可以透過成本控制(15%)的方式,來延緩整體環境對於該產業帶來的不利因素,也可以透過等待較長期的成長機會,透過強化人力資本和了解法規風險的面向以維持競爭優勢。
「創新」是高科技製造業追求成長最好的方式,有32%的高科技製造業透過創新(32%)和維持競爭優勢(28%)的方式,藉此強化該公司在產業的競爭能力,但若從更實務面的作法,該產業多會透過提升數位科技能力(9%)以及大數據分析(5%)所得到的結果來創新營運模式。
資誠也指出,由於臺灣過去產業是以代工為主,過往許多臺灣企業的目的就是為了要鑽研產品與技術,以進入大廠供應鏈為目標。」但他認為,因為臺灣企業往往缺乏戰略性、前瞻性的計畫和目標,即便研發出好的產品,但怎麼賣、賣給誰、競爭者是誰,甚至要定價多少錢等等,多半處於半知半解甚至是不知不解的狀況。這對於企業主如何利用科技提高其產業競爭力,仍有一段很大的鴻溝需要填補。
該份報告指出,在數位化發展的世界裡,信任的議題也更為重要,隨著網路連結度提高也同時對企業帶來的風險,主要是以社群媒體對產業裡的利害關係人的信任度造成負面影響,是全球企業主最擔心的議題,臺灣企業主也無法置外於這樣的潮流。
若進一步詢問臺灣企業主對於科技變革認知的速度,從資誠該份調查顯示,只有6%的企業主認為,過去五年的科技變革完全顛覆現有的競爭規則,有53%企業主認為科技變革對產業競爭有重大影響;但是,對於未來五年科技變革對企業主帶來的衝擊,有15%的企業者認為完全顛覆現有的競爭規則,同樣有53%企業主認為科技變革的確對產業競爭帶來重大影響。
科技變革的速度也對企業主帶來兩種不同意義,該份報告指出,企業主可以利用科技的商品來提供產品或服務,也可以採用科技化的方式來提供產品和服務,但關鍵在於,不論企業在產品或服務的環節使用科技,都必須意識到,使用科技的目的在於提供客戶和使用者更好的產品、體驗和服務。
人機時代來臨,機械取代勞力將永久改變產業發展態勢
資誠另外一個調查顯示,如果自動化持續普及,美國每10個工作中,將會有4個工作被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取代。其實,人類使用機器人的歷史很早,在20年前,全世界的工業機器人不到70萬臺,但今天的工業機器人數量高達180萬臺,到2019年甚至可能飆升到260萬臺。
資誠表示,全球有77%的企業主認為,科技進步已經是衝擊全球市場最關鍵的因素,以去年的調查報告顯示,跨產業影響全球企業最主要的八大關鍵科技應用包括:人工智慧(AI)、機器人(Chatbot)、物聯網(IoT)、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區塊鏈(Blochchain)、3D列印及無人機等。
但整個科技應用場景如果回到臺灣,未來20年到底哪一個面向將會被新科技取代呢?該份報告指出,臺灣有59%企業主認為,用機械取代勞力的自動化生產,是未來20年影響產業發展最大的科技關鍵,這也將徹底改變臺灣科技應用發展現況。
其實,自動化生產與數位化科技發展已經對臺灣企帶來管理與人才結構的衝擊。以全聯為例,該公司董事長林敏雄便認為,應該要透過更多輔助決策的工具,讓每位店經理都可以成為專業經營者,並可以從各種不同資訊,掌握不同商圈的屬性,做到因地制宜的商品調整與促銷模式。
再者,也有19%的企業主認為,物聯網的發展則進一步加速網路取代通路的趨勢,成為改變臺灣產業發展的第二高的科技應用面向;第三點,有12%的臺灣企業主也看好未來自動駕駛的發展,將改變臺灣的產業應用;之前政府與金融業者相當關注的金融科技,也有10%的企業主持續關注後續的影響性。
不論是全球或者是臺灣企業主關注的科技發展重點,說穿了,背後都跟電腦演算法脫離不了關係。資誠在該份報告提醒,在這個人機共處的時代中,人類也必須思考如何創造自我價值,人類還需要具備哪些新技能與態度才能持續進步成長。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郭瑞祥表示,當許多原本人類透過累積智慧的工作,都可以被AI與自動化取代時,若要凸顯人的價值,就應該從人類無法發展的面向著手,例如人的情感、客戶關係,或是在知識領域中,同時需要複雜解讀與洞悉能力的部份,都是最適合的切入點。
不到2成臺灣企業主習慣網路購物和善用社交媒體
目前有許多的企業營運早已經高度依各種賴資訊科技提供服務,但就臺灣企業主而言,要能夠嫻熟地應用各種資訊科技和新興服務仍有一定難度。
資誠這份報告也進一步描繪臺灣企業主個人科技運用現況,已經有超過6成的臺灣企業主表示,他們主要吸收資訊的來源是來自於數位媒體,只有1成的企業主是以紙本媒體為主要資訊的來源。
雖然資訊吸收改成數位化,但這些企業主習慣網路購物和善用社交媒體的比例則不到2成,更只有5%的企業主表示,他們是活躍的線上遊戲玩家。這也顯示,這些資深企業主對於運用科技產品的態度是相對保守的,若要期待這樣的企業者,可以真正理解科技對於企業與產業帶來的變革,理想與實際仍有很大一段距離。
熱門新聞
2024-11-05
2024-11-05
2024-11-07
2024-11-04
2024-11-02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