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與新聞事件無關。

圖片來源: 

Facebook

4名來自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與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上周發表了一篇有關廣告攔截技術的研究報告,指出他們的新技術將可結束網站及廣告攔截之間的軍備競賽,終止這場貓捉老鼠的遊戲。

這幾名研究人員對相關技術產生興趣的原因來自於臉書(Facebook)在去年夏天宣布突破廣告攔截程式的封鎖,依舊能讓安裝廣告攔截程式的使用者看到臉書上的廣告。

廣告其實是許多知名服務最重要的營收來源,例如Google與臉書。其中,Google去年第四季的258億美元營收中,就有86.81%來自廣告,而臉書於同期創下的88億美元的營收裡,更有接近98%來自廣告,這兩家業者都利用廣告收入支撐了對現在網路用戶而言已不可或缺的免費服務,但廣告品質的良莠不一或是過於干擾瀏覽經驗皆促使不少使用者於瀏覽器上安裝了廣告攔截機制,以封鎖各家網站上所出現的廣告內容。

總之,上述原因讓廣告攔截機制及各家網站大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使得廣告封鎖及反封鎖的戲碼不斷上演,不過,該研究斷言這樣的形勢將有所轉變。

作者之一的Arvind Narayanan說明,由於法令及業者的自治標準明訂網站必須明白揭露站上的哪些內容屬於廣告,相關規定同樣也讓廣告攔截技術更容易判斷廣告位置,此外,他們還利用了惡意程式經常使用的隱身手法,讓網站無法察覺廣告攔截程式的存在,因此便無從針對這些程式進行反封鎖。

這群研究人員在50個會部署反廣告攔截機制的網站上測試他們所打造的概念性驗證程式,結果發現不被偵測到且成功封鎖廣告的機率是百分之百。

Narayanan表示,目前的研究成果仍然處於草稿階段,因為他們還在陸續修改當中的技術細節,但他相信該研究經得起評估,因為相關技術是基於健全的資安原則,同時他們也建立了網站及廣告攔截機制之各種可能行動的狀態圖。

事實上,廣告攔截程式的合法或道德性迄今尚未有明確的定論,例如臉書便指控某些廣告攔截程式向廣告主收取費用以放行特定廣告,也曾有多起訴訟涉及廣告攔截程式,只不過迄今尚未有成功的控告案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