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資訊處團隊成員,包括資訊處處長張家生(左4)等,目前正積極在9月底前,推出近150種的開放資料供第三方介接使用。(圖片來源/iThome)

在1年多前,臺北市政府市長信箱有一封洋洋灑灑的民眾投書,裡面寫的不是常見的檢舉信函,而是有一位臺北民眾,在信中詳細描繪他先前居住在紐約1年多的時間,因為享受到紐約市政府利用App競賽方式,提供各種便民的App,使得他在紐約的生活享受到許多的便利性。回到臺北後,他認為臺北市應該也要跟上這樣提供便民服務的途徑,便寫了這封信寄到市長信箱。

臺北市政府資訊處處長張家生表示,當時看到市長信箱的這封信時,心中非常感動。他說,除了是欣喜有民眾願意寫信砥礪市府團隊更進步外,也在於臺北市政府也已經一步步地走到這封投書中所談到「開放政府(Open Government)」的境界。

例如,臺北市在5年多前,就已經制定「臺北市政府資訊資產授權流通及加值利用作業要點」的相關規範,開始陸續公開一些政府資訊,加速外界公民營機構對這些公開資訊資產的利用率。也在2010年修改要點以簡化申請流程。

張家生表示,開放政府是近年來各先進國家與發展成熟都市,共同努力的發展趨勢,而對臺北市政府而言,除了開放資料(Open Data)外,也預計在今年9月,舉辦更具互動式的App競賽。他說,透過各種結合開放資料的各種App,才可以真正作到讓每一個市民成為監督市政透明化的重要雷達感應器。

開放政府是政府治理的世界新趨勢

開放政府這個議題是2008年底,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才廣泛地受到重視,這也是政府治理轉型的新趨勢。開放政府主要的意涵在於:開放、透明、民眾參與及跨部會合作,例如,透過整合政府的公開資訊,提供民眾快速查詢相關法規與統計資料的便民服務,也可以提供方便的資料採礦(Data Mining)、摘錄等小工具,不只可以看得到政府的公開資料,更可以作到進一步用其他應用系統介接,民眾可以更自由地使用這些公開資料。

張家生以韓國首爾日前宣布「2015智慧首爾」的資訊化藍圖為例,證明不論是紐約、倫敦、溫哥華,或是首爾、臺北等城市,開放政府基礎的開放資料(Open Data)已經是城市治理的顯學。

在首爾的資訊藍圖規畫中,預計在2015 年前,將IT 服務融入各種政府行政、社會服務、產業與日常生活中。首爾並預計推出4 個專案達成這個目標,首先,就是要做到分階段提供全首爾796 處的無線上網服務,增加民眾生活便利性,並有利人員辦公。目的是希望創造「智慧資訊無落差」的環境。

其次就是,在2014 年全面轉換行政服務系統,將市政服務擴大到網路平臺,實現全球第一個行動市政服務的目標。同時,首爾也將各種客製化的預約服務,作到單一窗口提供服務。第三個則是利用自動化系統改善監視器的即時監控率,並將提供學童行蹤的「U 首爾安全」服務擴大到全市所有小學。最後則是,利用開設「資料市集」(Data Mart),公布150 種公共資訊,並預計在2015 年前,培養1萬名App 應用程式專家,讓App 成為首爾的重要產業。

善用開放資料,提升公部門治理效能

根據工研院IEK 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公部門若能善用開放資料的政策,有助於提升治理效能。從掌握民意的角度來看,透過Facebook、Twitter、噗浪甚至近期Google 新推出的Google+ 等社交網站工具,都可以作到即時掌握民意脈動,強化政府與民眾的資訊互動。

同樣的,如果可以透過第三方單位(Third-Party)利用開放資料進行應用創作,可以協助政府解決城市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藉由第三方單位利用政府開放資料,創造出好用、實用的手機App 應用服務,也可以間接帶動資訊服務產業的發展。

對於政府公部門而言,這些開放資料的蒐集、整理和分析,還可以達到決策輔助的效益。舉例而言,像是紐約市推出的市民專線311,使用民眾數以百萬計,當紐約市政府累積了數以萬百通的市民電話記錄後,紐約市政府就可以從這些電話內容中,利用各種資料採礦(Data Mining)、商業分析(BusinessAnalysis)等IT 技術去做各種歸納、分析,真正了解第一線市民的抱怨或期待為何。對於公部門而言,這種資料蒐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都可以做為市政府決策時的輔助工具。

臺北市政府預計9 月前釋出150 種開放資料

這個「開放資料」的計畫原本就是預定執行的政策目標,臺北市政府為求慎重,還是由各局處先清查一輪,確認資料的合法性與正確性無誤,也必須要確認,資料開放對於多數民眾有利者,都可以走向開放資料一途。

紐約市政府開放170 種公開資料,提供第三方單位做介接或加值服務。張家生表示,目前臺北市政府預計分2階段,總共開放近150 種資料,提供對外介接。他表示,為求慎重起見,他要求各處室都應該先進行第一波自行查核,確認各局處有哪一些開放資料,在無觸犯法規之虞的前提下,自行清查並做資源整合,提出可公開的開放資料類別。

為了避免某些業務主管單位比較本位主義,張家生也要求同仁,將紐約市政府所公布的170 項公開資訊內容與類別,比對臺北市政府預計開放的近150 項開放資料類別,他要求臺北市政府各局處長官,若確定不開放該類別資料,就必須進一步說明為什麼不開放的原因。

除了開放資料的公開外,臺北市政府資訊處綜合企畫組組長謝明峰表示,在資訊公開的平臺上, 將引進國外OGDI(Open Government DataInitiative)開放政府資料創始的平臺標準,並將使用REST 網路服務傳輸標準, 使用OData(Open DataProtocol)結合微軟提供的雲端服務平臺(Windows Azure),提供一個便於外部程式開發者介接資料的平臺。謝明峰進一步解釋,這個OGDI 其實是一個在微軟雲端平臺上建置的一套服務,各個政府機構可以針對不同的服務需求,可以採用OGDI 的入門套件,達到可以公開政府資料和服務的地步。

他說,像是同樣使用OGDI 平臺的加拿大埃德蒙頓市(Edmonton)的政府資訊公開網站(ogdi.edmonton.ca)就採用微軟Azure 提供的入門套件作為開放資料和服務之用。使用OGDI 平臺的優點,謝明峰認為,除了可瀏覽資料外,還可以為不同類型的程式語言,例如PHP、Python、Ruby、C#、.Net⋯⋯等等,自動產生資料介接的程式碼,以加快程式開發速度。

臺北市政府目前也著手規畫「市政服務匯流整合平臺」。張家生表示,透過平臺標準介面可以整合市府內其他各項系統服務,透過服務流程再造,可以產生其他加值服務,提供公司部門介接分享之用。

開放資料國外多以簡單實用、更新週期長為主

究竟公部門應該先開放哪些開放資料呢?根據Open Data 去年的調查發現,優先開放資料類型的標準,除了「簡單」(Easy)、就是「實用」(Useful),主要就是開放成本低,而且資料整理、處理不複雜;或者是,開放資料價值高,有利於提供民眾服務或是提高政府治理效能等。

國外不少政府目前開放的資料類型大多是容易的、更新周期較長、非即時的靜態資料為主。像是英國今年初,公布了犯罪電子地圖(www.police.co.uk),便有人利用這個英國公布的犯罪統計資料庫寫一個App,民眾使用該App 時,只需要輸入郵遞區號或街道名稱,附近哪一條街道、哪一個時段曾經發生過危險治安事件,對照犯罪資料庫做整合,可以顯示出一個區域的治安狀況為何,民眾也可藉此提高警覺。根據統計,這款App 上線後,每小時最高有5 百萬次的點擊率。

雖然英國倫敦根據犯罪資料庫顯示了一個區域的歷史治安狀況,但各地民情不同,臺北市是否也能採用類似的概念,開放類似的犯罪資料庫、顯示治安現況的App,警政單位目前還有一些多方考量。

主要原因在於,這些犯罪歷史資料庫更新周期較長,沒有即時更新的資料,警察擔心當民眾若看到這個App,把居住地列為比較危險的地方時,是否也會產生因為房價下跌而多所抱怨,進而要求員警額外加強當地巡邏等相關問題。

不過,張家生對於開放資料還是抱持非常正面的態度,政府資訊應該要盡量朝向開放、透明化的方向發展,只要能夠將統計資料作更細緻的處理和區分,例如進行資料萃取、除去個人化資訊等,都可以達到開放資料對民眾產生正面效益的結果。

臺北市開放資料多是即時性資訊

相較於國外提供的開放資料傾向更新周期長、靜態的資料為主,臺北市提供的開放資料,確是反其道而行,以即時性和動態更新的資料為主。張家生說,若以臺北市即時交通資訊為例,包括公車站牌、公車路線、公車動態資訊、停車場剩餘停車格為、幹道行車速率等等,每分鐘資訊隨時更新,他說,剛開始測試時,市府團隊還是會擔心正確率和即時性,但隨著使用人數與加值業者越來越多,對於這種即時更新的開放資料已經不會怕了。

臺北市政府過去1 年多來,也推出很多市府專屬的App, 不論是結合Google Map 提供大臺北地區美食、休閒、商店、生活等資訊的「趣遊臺北地圖」,或者是統整全臺北市公、私立停車場停車位的「臺北好停車」,或者是透過GPS 定位,提供大臺北地區交通即時資訊與旅程規畫的「臺北好行」等等。張家生表示,上述App都是臺北市政府彙整既有可以對外提供的開放資訊,對市民提供的App 服務。他說:「臺北市政府提供所有的App,目的是為了讓市民和市府之間能有更好的互動。」

臺北市政府各局處都有資訊單位,也有一級單位的資訊處做整體的資訊統籌。因此,在規畫上,若是市府要提供的資料具有共用性,及普遍性,都由資訊處負責相關的籌畫事宜,事權相對統一。

張家生指出,每一季,臺北市政府資訊處也會針對各局處資訊處召開資訊主管聯席會,提供一個市府內的共通平臺,分享各局處今年度好的IT 應用案例,也會對於表現好的資訊單位和個人進行表揚。

開放政府的理想目標

民眾有知的權利,開放政府透過把與民眾權益有關的資訊對外公開,讓民眾成為市政監督的雷達感應器,落實到監督市政。曾經在軍中服務的張家生表示,1995 年美軍在討論資訊作戰時,經常提到一句話:「From Sensor To Shooter」。他認為,就是一個從「感應到反應」的時間差,如何將兩者的時間差縮到最短,而且當發現目標後,如何快速區隔敵友、判斷威脅,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應變、處置。

這其中,牽涉到識別能力的好壞,反應是否夠快,是否知道如何最快到達目標,進而作到相關資源的調度應用。他說,開放資料就是要盡可能縮短時間差的基礎,資料越透明開放,才越能真正為人所用,提高各種應變速度。

因此,就臺北市政府而言,除了專注在基礎建設外,在開放資料的努力上,還是認同由公部門進行資料的收集、清理、維護和公開;但在應用面上,還是傾向由第三方民間單位發揮創意、提供巧思。

舉例而言,張家生說,臺北市市場處原本就一直提供農產品市場零售價的資訊,若有App 可以整合這些後端資料,讓民眾即時察看各種青菜、水果的最新價錢,再加上GPS 或LBS 資訊後,甚至可以在App 上進行當日大特價的促銷活動。

此外,許多愛貓愛狗的人士們,面對貓狗走丟或是需要其他服務時,既有的系統並沒有提供相關的服務。張家生認為,如果有一個針對寵物的開放平臺,讓尋貓尋狗的主人都可以透過這個平臺進行資料公開,連認養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進行,這些都是第三方民間單位可以發揮創意的地方。

另外,早在幾年前,臺北市政府就已經對外公開房屋成交價,只不過目前多數只有地政士知道可以付費使用這些資料。張家生認為,站在開放資料的立場上,第一要務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有哪些開放資料的釋出,至於未來是否要收費,或如何收費等等,都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舉辦App 競賽,帶動利用政府開放資料

張家生表示,在推動開放資料的過程中,資料開放只是單向的過程,如何開發一個App,並且能利用到相關的開放資料,才是一種雙向的互動。為了有效引進外部資源完成這樣的目標,也由臺北市勞工局成立「App應用軟體設計」青年職訓專班,並和資訊業者達成協議,學員們畢業後都可以直接就業。

此外,臺北市政府也和工業局合作,針對工業局委託工研院執行的「AppStar 軟體之星」,搭配臺北市政府推出開放資料的時間來招募參賽者。

回頭看看韓國首爾的智慧首爾計畫中,App 開發人力的訓練與App 競賽,是創意與開放資料交互應用的火花激盪。張家生也期待,隨著臺北市政府釋出越來越多開放資料時,能有更多的第三方單位,開發簡單、實用的App供大家使用。

 

臺北市政府資訊處處長張家生認為,開放資料是單向的,唯有第三方使用開放資料做成互動性的App,才能真正發揮開放資料的效益。

 

美國紐約市已經連續3年舉辦Big App競賽,去年還票選出20大好用市民App,今年除了App競賽,還針對開發人員舉辦開發活動(Hackathon)。

 

臺北市政府近期推出的App,不論是「趣遊臺北地圖」、「臺北好停車」或者是「臺北好行」等,多是以動態即時更新的開放資料為主。

 

同為使用OGDI平臺的加拿大埃德蒙頓市的政府資訊公開網站(ogdi.edmonton.ca),除可瀏覽資料外,還可以為不同類型的程式語言(PHP、Python、Ruby、C#、.Net……)自動產生資料介接的程式碼,以加快程式開發速度。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