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經濟風暴的景氣衝擊,讓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市場衰退了約3成的規模。但是,對美國品牌商和零售商的3成衝擊,卻影響了8成臺灣的高科技業者。因為訂單不足,產能嚴重過剩,許多臺灣高科技業者紛紛從去年底開始關廠裁員、要求員工休無薪假等。

就像是在高速公路的車陣中,前方有位駕駛踩了煞車放慢行車速度,卻發生了連鎖效應,導致10公里後的車輛,必須停下來,甚至久久無法前進。

在供應鏈管理的學理中,「長鞭效應」這個觀念可以用來形容這種現象。下游市場的小變化,往往會沿著供應鏈由下而上,一路連鎖放大,對上游供應商產生巨大的衝擊。美國市場衰退的長鞭效應,正是臺灣高科技產業受創嚴重的主因之一。

但是,我認為,再過幾個月,這些高科技業者反而會重新獲得訂單,而且很多是急單。就像是高速公路上,原本陷在車陣尾部無法前進的車輛,車上駕駛會突然發現一路暢通,馬上可以恢復90公里的時速前進,這正是長鞭效應的震盪影響。但是,由於已經很努力的降低產能,將面臨措手不及的狀況。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供應鏈關係來解釋長鞭效應的震盪。假定某項產品的供應鏈只有通路業者和製造商2個階層,通路業者為了避免缺貨,希望維持3個月的庫存。每個月,通路業者賣出1百個產品後,也會向製造業者訂購1百個產品,讓倉庫維持有3百個產品的存貨。

這個月,通路業者的業績衰退了2成,只賣出80個產品。業者擔心景氣持續低迷,因此,改用80個銷售量的規模來調整庫存數量。所以,維持同樣的3個月庫存,現在只需庫存240個產品。

原本300個產品,在這個月賣出80個,剩下220個。通路業者只需要向製造商購買20個產品,就可以滿足庫存所需。對製造商而言,原本每個月100個產品的訂單,只剩下20個,在這個月衰退了8成,這正是長鞭效應的連鎖放大效果。

再過一個月後,景氣持續低迷,通路商只賣出70個產品,上個月的240個產品庫存,現在剩下170個。為了滿足70個產品的3個月庫存,反而需要再補足40個產品,才能達到210個產品的庫存要求。

通路商的業績持續下滑,但是製造商的訂單卻是呈現上下震盪的變化,當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階層越多時,這種震盪的變化就越劇烈。

但是,最讓人措手不及的是震盪的反彈。假定通路商每個月業績只剩下50個,庫存150個產品。但,再過一個月,景氣回升,賣出70個產品。這時,通路商只有80個產品,需補足130個,才能滿足3個月的庫存量(70×3=210),這比製造商一開始的供貨量100個還高出3成。

現在拼命裁員、關廠的高科技業者,若沒有注意到這個震盪,等到需求暴增時,反而無力交貨拿不到訂單,這是那些裁員關廠的高科技產業必須意識到的問題,也正是CIO的機會。

企業的經營不只是業務單位的責任,也該是CIO的分內工作。能熟悉所屬產業的國際市場動態,率先找出長鞭效應震盪的時機點,讓企業調整產能來因應局勢變化,才是CIO最直接的戰功。努力縮減IT支出,降低成本,只是拼命扶柱子而已,對企業沒有實質貢獻。口述⊙范錚強,整理⊙王宏仁

作者簡介:
范錚強-中央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曾任國立中央大學資管系主任多年,任內創立資管所碩士班,曾應邀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任客座教授。學術方面,擔任過中華民國資訊管理學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以及第三、四屆理事長。范教授長期擔任多項政府專案審查人,包括經濟部軟五計畫、ABCDE計畫、企業體系電子化計畫、商業體系電子化計畫、物流運籌業電子化計畫、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旗艦計畫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