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電出版

在2019年11月,史丹佛醫療中心(Stanford Health Care)搬進了新的醫院大樓。

這家醫院共有七層,占地82萬4千平方英尺,花了十多年和20億美元進行規劃和建設。以建築技術來說,最複雜的地方其實是地下室。那裡是醫院的藥局,藥局有一些最先進的機器人設備,可以儲存、分配和分發常見藥品。

新大樓的藥局大部分的空間由三台機器人設備使用,它們全部來自同一家製造商瑞仕格(Swisslog)。

機器人藥局如何運作

其中兩台機器人─BoxPicker,用來大量儲存和檢索藥物。這些大盒子裡面堆疊了抽屜,抽屜裡有多個藥品盒。機械揀藥機在走道上下移動,並取出所需的箱子。盒子裡許多藥物將被運送到病患所在樓層的配藥櫃,這些藥是許多病患可能需要服用的常用處方藥。至於不常開立的處方用藥和大宗藥物,則仍放在BoxPicker裡面。BoxPicker就像藥局的貨架,把藥物遞送給藥技士(technician),並即時記錄庫存資訊。

另一台機器人PillPick,同樣是由瑞仕格製造,它將特定病患一天所需藥物包裝進一個小袋子裡。每個真空袋裡裝有一粒藥片,而且藥片是用吸取的方式從大瓶子裡取出。如果病患需要多種藥物,所有袋子會用一條塑膠環串起,把病患一天所需的所有藥物集中在一起。PillPick每小時可以包一千包藥品,這個分量在過去需要藥局藥技士每天花四到五小時手動進行。

這三台機器人都會自動追蹤庫存,並且每天自動下訂單給醫院合作的藥品批發商。這些機器也和醫院的電子病歷(EMR)系統─Epic連線。史丹佛大學醫療中心是第一家整合Epic和瑞仕格系統、全面管理藥品供應鏈的醫院。Epic管理藥物庫存,也可以訂購病患需要的所有藥物。如果醫生在Epic輸入病患用藥,訂單會自動發送到瑞仕格系統,接著訂單會自動送往BoxPicker或PillPick,然後由藥技士或系統自動配藥。如果需要快速送藥,藥局藥技士會把藥品放入醫院的氣動管(pneumatic tube)運送系統裡,以便快速到達病患所在樓層。

工作沒有被取代,反而更專業且重要

史丹佛大學醫療中心藥局主任迪帕克.西索迪亞(Deepak Sisodiya)解釋:「導入新的藥局管理系統之前,我們在舊大樓裡,藥劑師和藥技士要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幫病患取藥並把藥送到床邊,因此他們可以用來控管品質的時間比較少,尤其是藥劑師、醫生和病患就藥物進行諮詢的時間很少。」

但是在舊流程下,其實更需要把時間花在品質管制。醫院有條碼系統可以確保病患取得所需藥物,但人工撿藥和包裝藥物會產生更多錯誤。藥劑師會審查每一份藥單─他們現在還是這樣做─但發現更多錯誤,並花更多時間找藥。

該醫院的藥劑師瓊妮.溫(Joanie Wen,音譯),說明品質管制的工作:「我們不再擔心藥包裡的藥是否正確,因為它完全正確,我們完全沒有遇到揀錯藥物的狀況。唯一的問題是,包裝裡有些藥片會黏在一起或破損。我們還是要檢查每個藥單,但這個過程快很多。」

藥技士還是要在負壓的「無塵室」裡準備、配製和標記某些藥物,這些藥物包括靜脈注射藥物、癌症化療藥物和非口服營養品。所有這些藥物都需要在無菌的環境處理,並且在舊院區以類似的方式準備。

隨著新設備和新系統的出現,庫存管理出現巨大的變化。以前都要手動且「猜測」需要訂多少藥。醫院每天會有人花四到五小時檢查藥品架,然後根據經驗下訂單。現在,除非出現故障,否則所有庫存管理和下單任務,都由自動化系統處理,而且更加準確。藥局的主任藥技士弗拉基米爾.赫南德茲(Vladimir Hernandez)表示,他的工作發生了變化:「過去,我們每年只盤點一次,盤點時才知道庫存,但現在可以即時取得這些數據,還可以每個月執行一些任務。有些藥盒太大,無法放進瑞仕格的系統,所以我們必須手動檢查藥物存量。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現在的庫存時間只要印一些報告即可。」

如今,溫和赫南德茲工作時都有時間處理新任務。對溫來說,現在的重點是諮詢,而不是配藥和檢查處方。現在她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一個被戲稱為「客服中心」的地方。那是地下室的幾個小隔間,藥劑師在這裡接聽醫生的電話。史丹佛大學是高度研究型的醫院,因此,醫生經常在Epic輸入特殊的劑量或用藥醫囑。但透過Epic開立的藥單,可能無法呈現他們想要的東西,所以瓊妮.溫必須和醫生對話,改良病患的配方。如果Epic認為醫生開立的藥單不正確,或開立的配方不在系統中,瓊妮.溫也會收到通知。

現在,分發工作基本上是自動化處理,因此瓊妮.溫有更多時間待在「客服中心」工作,回答病人或護理師的問題。瓊妮.溫有一項新任務,每天都要核對麻醉品的交易,以防止不當用途,例如被偷走或未經授權使用。她還有時間參加各種研究試驗,協助團隊招募病患參加試驗、準備藥物和協調配送。該醫院至少正在進行十項試驗,而且每天都在招募病患。

在緊急情況下被「納入」的病患,溫會把各種藥物放進背包,將藥帶到病患房間立即投藥或配製。她很懷念在臨床樓層分發藥物時,和病人之間面對面互動。現在,大部分的互動是由醫院各部門的專業藥劑師處理。

溫和赫南德茲都比以前更關心科技,而赫南德茲的工作已經演變成技術專家。例如,醫院指派他在病患樓層建置所有Omnicell(編按:為醫療藥品和供應管理,提供自動化和業務分析軟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的配藥裝置,並把這些裝置和Epic與瑞仕格系統連線。他還必須學習庫存管理應用程式。

溫也發現自己需要了解Epic、Omnicell和瑞仕格系統。如果她接到醫生或護理師的電話,詢問藥物相關系統問題,她會盡力幫他們解決問題。她不像藥劑師那樣接受過使用這些系統的訓練,但她現在運用這些系統並不難。然而一開始,她說這一切讓她有點難以承受。

邁向完全自主的藥局

史丹佛大學醫療中心藥局服務主管迪帕克.西索迪亞,是全自動藥局(Autonomous Pharmacy)顧問委員會的成員,該產業組織想要敦促醫院藥局走向零錯誤的自動營運模式。該產業組織定義了自動化藥局的五個等級。等級一是「非自動」藥局;等級二是「有限自動」;等級三是「中度自動」;等級四是「高度自動」;等級五是「完全自動」,意指把藥給病患之前完全沒有人類參與,而且沒有任何錯誤。

西索迪亞認為,史丹佛大學在新的醫院大樓裡採用新系統和流程,朝著實現零錯誤自動化操作邁出重要一步,而且可以說史丹佛大學在五年裡做到了等級三的程度。

● 大多數流程都是自動化,並且廣泛採用條碼追蹤。

● 資料都整合在醫院裡,且大部分資料是可見的。

● 藥劑師在某程度上專注於藥物分配,有一部分則直接照顧病患。

● 藥技士主要負責手動採購和管制藥物,護理師則依靠自動化配藥系統。(本文摘錄整理自《智慧協作時代》,感電出版提供)

圖片來源/感電出版

 書名  智慧協作時代(Working with AI)

湯瑪斯.戴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斯蒂芬.米勒(Steven M. Miller)/著;周群英/譯

感電出版

定價:480元

 作者簡介 

湯瑪斯.戴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

《財星》雜誌評為全球50強商學院教授、麻省理工學院數位經濟計畫訪問學者。

曾任教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商學院,專長於商業創新、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在企業中的應用。目前是貝伯森學院(Babson College)資訊科技與管理校聘傑出教授、勤業眾信(Deloitte)AI業務資深顧問。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

斯蒂芬.米勒(Steven M. Miller)

新加坡管理大學資訊系統名譽教授,此前曾擔任計算與資訊系統學院創始院長,負責研究的副教務長。圖片來源/Amazon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