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出版

馬克奧瑞里歐.瑞桑多(Marc’Aurelio Ranzato)打電話給他在研究所時的指導教授楊立昆(Yann LeCun),尋求對臉書挖角一事的建議。楊立昆並不贊同。他在2002年時也曾遭遇類似情況。當時成立不過四年的谷歌想聘請楊立昆來主持研究部門,而他拒絕了,原因在於他對該公司的研發能力有疑慮。(那時谷歌只有600名員工。)

楊立昆說道:「當時谷歌顯然處於向上攀升的正軌,但是它的規模仍無法負擔研發的工作。」同時,谷歌似乎比較著重短期目標,而非長期規劃。許多人其實把此一特質視為谷歌的優勢,它讓谷歌得以在短短六個月的時間內就把深度學習語音引擎安裝在安卓手機上,從而在市場上超越微軟與IBM。但是谷歌這種強調立竿見影成效的作風令楊立昆感到不安,現在他擔心臉書也是採行這樣的經營方式。「他們不做研究,」楊立昆告訴瑞桑多,「你要確定你從事的是研究工作。」

不過,瑞桑多仍同意與臉書的人再次會面,這一回約在臉書總部,而在會面接近尾聲時,對方表示想為瑞桑多介紹另一個人。他們穿過園區來到另一棟大樓,走進一間玻璃帷幕的會議室,裡面坐著祖克柏。幾天之後,瑞桑多同意加入臉書。祖克柏承諾會設立一所從事長期研發的實驗室,並將瑞桑多的辦公桌安排在自己旁邊。

自此之後,這個慣例成為祖克柏推動臉書進入從深度學習到虛擬實境等新科技領域的關鍵步驟。每一個新團隊都是坐在老闆旁邊。在一開始的時候,此舉惹惱了公司內的一些人。臉書其他智庫成員認為把從事長期研發的實驗室置於祖克柏身邊,有違該公司快速行動與打破陳規的文化,並且會在基層員工之間引發不滿。但是在臉書之中,祖克柏執掌大權,他既是創辦人也是執行長,而且不像其他企業的執行長,他在董事會控制了大部分的表決權。

一個月後,祖克柏致電楊立昆,向他解釋公司的做法,並且請求他的幫助。楊立昆有些受寵若驚,尤其是聽到祖克柏表示曾拜讀他的研究論文。但是楊立昆表示他寧願在紐約大學做一位學者,除了建議之外他無法提供任何幫助。

「我可以當你的顧問,」他說道,「但是也就這樣了。」他的立場一直未變。但是祖克柏鍥而不捨,因為臉書顯然已走進另一條死巷子。臉書仍無法找到合適的人選來主持人工智慧實驗室──一位對該領域頂尖科學家具有號召力的重量級人物。

接著來到十一月下旬,瑞桑多告訴祖克柏,他要參加NIPS。「NIPS是什麼?」祖克柏問道。瑞桑多向他解釋,屆時會有數百位人工智慧科學家在太浩湖的一家大飯店齊聚一堂,祖克柏問他能否隨行。瑞桑多表示這樣看來有些奇怪,因為祖克柏的形象是一位流行文化偶像,不過他也表示,如果能安排他在太浩湖的會議中發表演說,或許能夠避免他不請自來的尷尬。於是祖克柏與會議主辦單位協商,安排了一場演說,不過他所做的不僅於此。他打聽到楊立昆會在NIPS開幕前一週於矽谷舉辦一場研討會,於是邀請這位紐約大學教授來他在的住所共進晚餐。

晚餐席間,祖克柏向楊立昆解釋他對人工智慧在臉書中的宏大願景。他告訴楊立昆,未來,社交網路上的互動將由強大的科技自行主導。短期而言,這些科技可以辨識照片中的面孔、語音指令,以及翻譯語言。長期來說,「智慧代理人」或「網路機器人」會在臉書的數位世界中巡邏,接受與執行指令。需要班機訂位嗎?告訴網路機器人就行了。想訂花給老婆?網路機器人可以為你服務。楊立昆問道,臉書是否有任何不感興趣的人工智慧領域,祖克柏回答:「可能是機械人。」但是其他所有的科技──在數位世界的一切──都在其範圍之內。

提倡開放開源的祖克柏,讓AI界重量級人物點頭主持臉書人工智慧實驗室

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課題是祖克柏對於企業研發的哲學看法。楊立昆堅信「開放」──概念、演算法與技術必須能夠開放,與廣大的科學家、研究人員的社群分享,而非隔離在一家公司或一所大學之內。開放的主旨在於資訊的自由交換可以加速整體研發的腳步。大家互通有無,每一個人的工作都植基於另一人的工作之上。開放式的研究是學界在此一領域的職業倫理,但是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往往把重要技術視為商業機密,嚴密保護。

不過祖克柏解釋,臉書是一個大例外。臉書是成長於開源軟體的時代──軟體程式碼在網際網路上自由分享──該公司並將此一概念擴張至其整個科技帝國,甚至將其大型電腦數據中心的客製化硬體的規格與全球分享。祖克柏相信臉書的價值是使用其社交網路的人群,不是軟體或硬體。即使有了原料,也沒有人能夠複製,但是如果公司將其原料對外分享,別人就可以幫助改善其品質。楊立昆與祖克柏英雄所見略同。

第二天,楊立昆參觀臉書總部,到了此刻,祖克柏不再客套,他說道:「我們需要你來臉書設立人工智慧實驗室。」楊立昆表示他有兩個條件:「我不會離開紐約,也不會離開我在紐約大學的教職。」祖克柏點頭同意,而且是毫不遲疑。

2013年11月下旬,克萊蒙特.法拉貝特坐在他單房公寓的沙發上,正用筆記型電腦敲打程式碼,iPhone手機的鈴聲響起。螢幕上顯示「加州」。他接起手機,傳來一個聲音:「哈囉,我是臉書的馬克。」法拉貝特是紐約大學深度學習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幾個星期之前,他曾接到來自另一位臉書主管的來電,讓他大感意外,但是儘管如此,他仍然沒有料到馬克.祖克柏竟會親自打電話過來。

祖克柏以他直接又不拘禮節的方式告訴法拉貝特,他將參加NIPS會議,他們能否見面一聊。當時距離會議已不到一週,法拉貝特原本也不打算參加,但是他同意在會議前夕與祖克伯在赫拉斯飯店的頂樓套房會面。電話結束後,他趕忙訂購機票與旅館,但是他並不知道即將發生什事情,直到他走進赫拉斯的頂樓套房,看見誰坐在臉書創辦人暨執行長身後。這人是紐約大學教授楊立昆。

祖克柏沒穿鞋子,在接下來的半個鐘頭,他只穿著襪子在室內走來走去,宣稱人工智慧是「下一件大事」,是「臉書的下一步」。臉書正在建立他們自己的深度學習實驗室。臉書幾天前才聘請楊立昆來主持這所實驗室。祖克柏正在為他的新投資招收人才。

法拉貝特是里昂出生的科學家,專精影像識別,投注多年心血在神經網路訓練的晶片設計上,然而他只是當天下午走進赫拉斯頂樓套房與祖克柏會面的多位科學家之一而已。「他基本上要僱用每一個人,」法拉貝特說道,「他知道從事此一領域研發的所有人的名字。」

當天晚上,臉書在飯店的一間舞會廳內舉辦私人派對,面對數十位工程師、電腦科學家和學者,楊立昆宣布臉書即將在曼哈頓設立一所人工智慧實驗室,距離他在紐約大學的辦公室不遠。這所實驗室稱作FAIR,亦即臉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Faceboo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的縮寫,臉書已聘僱紐約大學另一位教授來輔佐楊立昆,還有多位知名的科學家近期內也將加入他們,其中包括自谷歌挖來的三位研究人員。

不過儘管追隨楊立昆多年、也都是法國同胞,法拉貝特並未同意加入臉書。當時他正和另外幾位科學家籌設自己的深度學習新創企業,稱做麥比特(Madbits),他決心完成他的心願。不過在六個月後,這家新公司甚至還沒有推出處女作,就被矽谷另一個社交網路巨擘推特收購。這場人才搶奪大戰愈演愈烈。(摘錄整理自《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時報文化提供)

圖片來源/時報文化

 書名  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企業巨頭的搶才大戰如何改寫我們的世界

凱德.梅茲(Cade Metz)/著;王曉伯/譯

時報出版

定價:500元

 作者簡介 

圖片來源/Cade Metz
凱德.梅茲(Cade Metz)

《紐約時報》科技記者,主跑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車、機器人、虛擬實境、量子運算與其他新興領域。在《紐約時報》之前,他是《連線》雜誌的資深特約撰稿人。

本書是根據他八年來在《連線》和《紐約時報》從事人工智慧報導時,對逾四百人所做的採訪,還有專為本書所做的上百次訪問。書中的大部分人物,他都採訪了不只一次,有些甚至是好幾次。為了說明與求證一些事件與細節,他也引用了許多公司和個人的資料與電子郵件。每一項事件與重大細節(例如收購價格),都獲得至少兩個資料來源的證實,而且往往更多。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