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

虛擬化已經成為企業資料中心的主要基礎架構,連帶的,企業儲存環境的建置與相關服務,也逐漸轉為以滿足虛擬化平臺的需求為核心,所有儲存設備從引進、建置設定到日常管理,都必須以為虛擬化平臺服務為目的。

由於虛擬化平臺的集縮運算特性—大量應用程式的運算需求,集中到少數實體主機上承載,因此儲存方面的需求,也和傳統基於實體主機的架構有所不同。

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臺灣企業在虛擬化環境上採用的儲存架構仍相當保守,以主機內含磁碟與外接共享儲存設備為主,兩者都有6成左右的企業使用。目前只有少數企業使用較新穎的叢集儲存與超融合架構。

至於在虛擬化環境儲存應用中,最困擾企業使用者的問題,依舊是VM的I/O效能不足這個老問題。另外,隨著虛擬化應用的擴大與複雜化,VM資源配置的靈活性,漸成企業關注的管理面向。也因此,開始有企業在虛擬化環境採用快閃儲存技術,根據這次調查,在導入快閃儲存陣列的企業,有34.9%都是基於加速伺服器虛擬化的目的,提高虛擬機器I/O效能,也有一成多的企業用快閃儲存陣列來加速虛擬桌面。

VM主機儲存叢集成第三選擇,近3成企業已採用

在虛擬化平臺的儲存架構方面,臺灣企業最普遍使用的是虛擬化主機本身內含的磁碟,這也是最基本且最簡便的一種架構,有超過6成的企業採用。次之的選擇,是以外接式共享儲存設備(SAN或)NAS來提供虛擬平臺的儲存空間,採用這種架構的企業也超過5成。

至於在虛擬化平臺上使用更進階的叢集化儲存架構,包括虛擬平臺內含的儲存叢集架構(如VMware的vSAN或微軟的S2D),或是透過超融合伺服器產品構成的儲存叢集,比例相對就少得多,前者只有28%的企業使用,後者的比例更只有6.6%。

整體來說,臺灣企業在虛擬化平臺上的儲存應用型態仍相當傳統,進階的叢集化儲存架構上的比例仍很低。

就較小的應用規模來說,伺服器主機的本機磁碟就已經能滿足虛擬平臺儲存需求,但如果日後有較高的擴展需求,或是更高的可用性要求,則儲存叢集將是必然的方向,必須透過叢集架構,才能提供足夠的擴展彈性與可用性。

I/O效能不足是VM儲存環境主要痛點

如同意料的,VM的I/O效能不足,是臺灣企業在虛擬化環境中最頭痛的儲存應用問題。

其次的主要問題,則是VM的儲存資源配置問題,包括資源配置不夠靈活,以及配置操作過於複雜等2個方面。

接下來則是系統可用性的問題,主機失效時未能迅速恢復服務。

而從這3個問題面向也可看出,臺灣企業的虛擬化環境儲存應用,未來勢必得走向快閃化、叢集化,以及結合VVols等管理架構。目前看來,只有導入快閃儲存,才能解決虛擬環境中的VM I/O效能瓶頸問題;唯有叢集化的儲存架構,才能提供足可抵抗主機失效的可用性;必須搭配VVols之類可直接連繫底層儲存裝置的虛擬化儲存管理架構,才能提供靈活、簡便的VM儲存資源配置需求。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