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醫院資訊組組長黃建諺 (攝影/洪政偉)

不到1年,臺灣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即將超過總人口數的20%,每5人就有1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如何提供快速增加的銀髮族群照護服務,不只是政府面臨的挑戰,也是各家醫院要因應的難題。

對關渡醫院來說,他們早有準備,幾年前就著手布局高齡和社區照護,聯手產學界打造專屬平臺,來提供無縫的健康照護服務。

整合院內外醫療資訊奠定基礎,今年開始擴大應用規模

這款平臺就是iHARP,中文名為健康長壽創新平臺,是關渡醫院邁向「燈塔醫院」的重要方針之一。

「3年前,陳亮恭院長上任時,就期許要成為一家燈塔醫院,來照亮、照護這個地區的民眾。」計畫核心成員之一、關渡醫院資訊組組長黃建諺指出,關渡醫院屬於地區醫院,目標是服務在地民眾,在「燈塔醫院」大方向下,院長爭取到國科會計畫,同時找來鄰近的資訊廠商華碩和陽明交大,一起打造iHARP平臺。

就運作原理來說,這個平臺會整合民眾在院內和院外的健康數據,比如院內的生命徵象數值、就醫病歷資料、檢驗檢查等資料,以及民眾端合規的穿戴式裝置量測值等。對於院外產生的生理量測值,則會上傳至雲端,統整院內資料後,便能透過統計分析和AI模型來預測風險,並針對異常狀況,即時提醒民眾就診或給予衛教資訊。

不只能照護患者,這個做法也能幫助醫院掌握病人狀況,比如即時查看病人在院外量測的血壓變化,來提供遠距照護或行動醫療等服務。

目前,這項計畫已完成最重要的基礎建設工作,也就是整合院內醫療資訊系統(HIS)資料和院外生理量測值,還通過了跨平臺的資訊整合測試。

黃建諺表示,未來若是參與這項健康平臺計畫的患者到關渡醫院看診,醫師可直接從醫院系統調閱患者在家量測的血壓、血糖和血氧等數值,來給予更精準的治療。

有了第一階段的基礎,今年,關渡醫院要擴大範圍,鼓勵更多民眾參與、使用合規的穿戴式裝置,來擴增平臺使用量。之後,關渡醫院要與合作夥伴開發加值應用,如失智風險、死亡風險等預測疾病風險的AI模組,來強化民眾健康意識,及早治療。

既有IT優勢省下核心系統轉換成本,更聚焦發展智慧醫療應用

關渡醫院之所以能快速發展這類健康照護應用,還有賴於既有IT優勢和擁有核心開發權。

黃建諺指出,關渡醫院在2000年開業,一開始採用主從式架構與Windows作業系統,沿用至今。因為所用的前端元件,後續Windows版本都支援,因此他們沒有因為作業系統升級而需大幅改版的問題,也不用像其他發展較早且採用大型主機的醫院,得花不少時間搬遷甚至重新開發HIS平臺。

「我們不用花那麼多時間汰換系統。」他表示,關渡醫院IT只需配合升級,可以專注於各種醫療業務需求,發展臨床所需的系統應用。

再來,關渡醫院IT掌握核心開發權,可快速因應業務需求,來調整或開發新系統,不必仰賴委外廠商。

有別於常見的東拼西湊採購模式,醫院成立時一口氣就向同一家廠商採購了全套HIS系統,從臨床端的門診、掛號、住院系統,再到行政管理和財會系統等共有30多套。這麼做的好處是,關渡醫院接管這些系統後,容易自行維護。

發展至今,他們也從原本的30套系統成長至108套系統,其中僅有5%委外建置,如洗腎系統等周邊系統。再加上,醫院IT有3名具備15年以上資歷的人力,對系統架構、系統功能和程式碼維護的熟悉度與維護能力都非常高,可即時應變系統開發,滿足各單位需求。

關渡醫院IT後端採用關聯式資料庫,一開始就盡量採取正規化、結構化方式來儲存病歷資料,後續幾年大多只需要擴充或調整,容易進行後續的資料運用,比如資料介接、資料截取,甚至是更進一步的統計分析、延伸擴充等都非常有利。

一開始就採取結構化設計,不僅在上傳法定醫療資料時,順利擷取資料,還能加速智慧醫療應用的發展,不必耗費過多成本在資料處理和清洗上。

不光是靠自己,黃建諺強調,臺北榮總的IT團隊,也是關渡醫院IT的重要後援。由於關渡醫院自籌備以來就由臺北榮總經營,雖然彼此的核心系統不同,但臺北榮總IT會在關渡醫院遇到難題時,給予技術諮詢或幫助,如虛擬健保卡的設置應用、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的實務應用等。

甚至,他們還會提供技術資源分享,比如北榮資訊室就提供一款平臺,來讓關渡醫院整合自家App,如此就不必另外培養iOS和Android工程師,替關渡醫院IT省下不少功夫。

攝影/洪政偉

4階段發展IT,下一步瞄準雲端HIS

由於不需耗費心力轉換核心系統,關渡醫院的IT發展歷程,主要以因應政策和新技術應用為主軸,大致可分為4大階段。第一階段是2009年時,衛福部推動電子病歷,關渡醫院IT也展開病歷無紙化,設計電子單張來讓臨床人員使用,是關渡醫院IT系統的一次革新。

再來,隨著電子支付興起,他們導入支援電子支付的自助繳費機,來改善就醫流程,不只涵蓋常見的門診看診費用、住院繳費,就連門診復健、中醫療程和連續處方箋等,都能透過自助繳費機處理。導入後,減少了三分之一的臨櫃人力。

同時,關渡醫院看好當時興起的物聯網應用,開始導入支援IoT的醫療儀器,並與醫院HIS串接,來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比如,過往需要人工謄打的資訊,可透過IoT設備自動上傳至系統。這麼做,不只能即時提供正確資訊,還有助於後續的大數據分析和資料分享。他們導入的IoT設備,則有門診和住院的生理量測儀器、居家醫療語音記錄設備,還有可偵測病人狀態的智慧床墊、醫學影像輔助診斷應用等。

第4階段,則是現在進行式的智慧醫療大革新。

黃建諺表示,早在疫情前,關渡醫院就計畫擁抱雲端、打造「Cloud HIS,」要將醫院系統搬上雲,來加速發展智慧醫療。後來疫情來襲,他們不得不放下手邊工作、為防疫奔波,3年後的現在,他們重拾計畫進度,前半年先盤點系統和評估上雲影響,短程目標是將部分HIS服務和AI運算,改以雲端方式執行。不過黃建諺坦言,要將所有HIS上雲並非易事,還需要更謹慎的討論和分階段規畫。

燈塔醫院的輔助:AIoT醫療應用

關渡醫院能夠成為燈塔醫院,不只靠這些IT基礎,還有更多配套應用,特別是AIoT醫療應用。

智慧床墊是其中一大亮點,在關渡醫院9樓的住院病床區,就導入了數十張智慧床墊,每張床墊佈滿感測器,能偵測病人臥床狀態,比如側臥、坐起和活動時間,還能細緻地將一張床劃分不同區域,以圖像即時顯示患者狀態和位置。

特別的是,這套應用整合了醫院HIS與護理資訊系統,能將病患資訊對應到相應床位,還能標註護理師認為高風險的患者,一旦病患臥床數小時未變換姿勢,或是起身坐在床緣時,系統就能立即提醒護理師,來查看、協助病患,預防跌倒造成的骨折或其他意外。除了預警功能,護理師也能從管理介面中,即時查看患者狀態,還能調閱患者睡眠和活動記錄。

除了智慧床墊,他們還在住院區導入不少智慧應用,比如燈光調節系統,能根據時間、天氣或患者狀態,來模擬日光,調節燈光色調和強弱,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品質。另外還有自助式的IoT量測設備,可供家屬或護理師測量病房患者體溫、血壓等。這些量測到數值,會透過藍芽自動上傳到醫院HIS,幾秒就能完成,免去護理師手動謄打的困擾,還能確保資訊正確。

在AI應用上,關渡醫院早已導入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偵測AI,光是2022年,全院就有一半的糖尿病眼底檢查由這套系統評估。他們今年還規畫導入更多醫療影像AI,來輔助醫師作業。不只是醫療影像,關渡醫院也要跟上醫療生成式AI,發展視訊診療的AI病歷生成輔助,來加速病歷資料記錄。

規畫3大虛擬健保卡應用情境,今年要先落實門診報到

另一個邁向燈塔醫院的配套措施,則是健保署近年力推的虛擬健保卡應用。

虛擬健保卡由民眾在健保快易通App中申請,健保署審核後,民眾即可於就醫時,出示QR Code或授權同意,讓醫師讀取民眾過往就醫記錄和病歷資訊,完成看診。虛擬健保卡皆可用於實體就醫和遠距醫療。

對關渡醫院來說,病患大宗為高齡長者,這些長者未必熟練3C操作,因此,他們規畫出3種方便長者操作的虛擬卡使用情境。

首先是在自助繳費機中,新添虛擬卡的認證選項,並與實體卡插卡認證方式並行。第2個應用情境是居家照護,關渡醫院計畫在HIS中導入虛擬卡作業流程,讓醫師到民眾家中看診時,不必再攜帶讀卡機,而是透過醫師發送請求、民眾授權,來完成健保卡取卡號。這個方法,未來也將用於關渡醫院的視訊診察系統中。

還有一個情境是門診就醫,「門診報到、進診間看診,民眾共得出示兩次健保卡,我們想改用虛擬卡,在報到時出示一次即可。」黃建諺解釋,民眾在門診報到機掃描QR Code後,就能認證報到並完成健保卡取號,進診間後不必再出示。關渡醫院希望透過這種簡化流程,來提高虛擬卡使用意願,預計今年開始優化報到機。

黃建諺總是謙虛地說,關渡醫院沒有像醫學中心般,讓人驚艷的厲害應用。但從這些看似家常、各式大小IT、AI應用的結合,讓關渡醫院打造出了高度便利的醫療體驗。

 CIO小檔案 

關渡醫院資訊組組長黃建諺

學歷:臺北城市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畢業

經歷:在進入關渡醫院前,先於醫療資服業者誠杏公司任職,擔任6年專案經理。後來,2003年,黃建諺進入關渡醫院擔任資訊組組長至今,負責關渡醫院的IT維運與開發,今年重點為持續推廣iHARP平臺應用、發展雲端HIS、導入虛擬健保卡應用,以及AIoT醫療輔助

攝影/洪政偉

 醫院檔案 

關渡醫院

●成立時間:1999年,2000年開幕

●主要業務:提供服務區域之各級完善醫療服務

●地址:臺北市北投區知行路225巷12號

●網址:www.gandau.gov.tw

●員工數:450人

 資訊部門檔案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資訊組組長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黃建諺

●直屬主管:蔡文惠

●資訊部門人數:12人

●資訊部門分工:軟體工程師4人、硬體工程師3人、電話事務4人

 IT大事記 

●2000年:資訊組成立

●2021年:發起iHARP平臺建置計畫

●2022年:建置門診APP繳費;導入門診、復健療程等自助繳費電子支付

●2023年:導入人因工程智慧照明;獲2023年第三屆數位轉型鼎革獎「楷模獎暨ESG特別獎」;獲臺北榮總「CiC青創提案大賽」銀獎

●2024年:計畫於門診報到機導入虛擬健保卡認證機制;持續推動iHARP平臺應用;發展雲端HIS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