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出生於上海、被稱為光纖之父的高錕(Charles Kao)獲得了2009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高錕是在1966年發表光纖傳輸的相關論文,闡述如何利用純淨的光學玻璃纖維讓光束訊號傳輸超過100公里。這是一個極大的突破,因為在當時所能取得的纖維只能傳輸20公尺。高錕的貢獻在於把通訊從銅線提昇到玻璃層次,以及極小化的光纖耗損率。高錕的研究啟發了其他科學家,而在1970年成功打造全球首條超純淨光纖。

現在的光纖造就了全球的通訊系統,提供像是網路的全球寬頻通訊服務,在玻璃纖維中的光流量承載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通話及資料流量,而文字、音樂、圖像及影片則能在幾秒內傳送。

諾貝爾獎組織表示,如果把所有的光纖連起來,將超過10億公里長,可以環繞地球2.5萬次,同時光纖的長度仍以每小時數千公里的速度成長。

高錕在上海出生、於香港求學,再赴英國倫敦大學攻電機工程,擁有英國及美國國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並為台灣中研院及中國科學院院士。

與高錕同獲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的還有發明電荷藕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DD)的Willard Boyle及George Smith,這是一利用數位感應器將光束轉為電子訊號的成像技術,CCD除了廣泛用在各種數位攝錄影機,被視為數位相機的電子眼外,亦被應用在許多醫學設備上。

外界傳出今年76歲的高錕已罹患輕度的阿茲海默症,可能無法出席頒獎典禮,而Boyle及Smith也都年事已高,分別年屆85歲及79歲,他們將共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4638萬新台幣)的獎金。(編譯/陳曉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