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點鐘一到,許多農家或者農糧產品的中盤商、大盤商等業者,已經根據之前收到的簡訊內容,連上中華食物網合購或競標,希望能以最優惠的價錢,買到所需農畜產品數量。

中華食物網打造這樣一個農糧產品競標和合購平臺,是全球唯一農糧產品的競標、合購平臺。從2000年開始成立公司,2001年4月正式開站後,中華食物網中間也曾歷經多次變革,演變成目前能獲利,也能滿足將近500多家農畜食品公司和生產農戶採購需求的電子交易平臺。

中華食物網資訊技術部總監陳振富表示,作為全球唯一農糧產品的交易平臺,最大的特色在於各種買賣訊息的搓合,從早期單純資訊流的提供,到後來結合金流,都是中華食物網的業務和IT兩大部門,在這個新業務型態推出的摸索過程中,持續緊盯公司獲利狀況下獲得的成果。

股東背景驚人,為進軍中國市場及早布局

中華食物網在2000年9月創立,發起人是大成長城的創辦人韓浩然。
成立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相關的農糧食品業者能夠更及早布局,以利投入中國市場。

陳振富表示,當時臺灣、中國還沒有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由很早就進軍中國市場的大成長城出面號召,的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中華食物網總計有16個大股東,在第一波股東招募時,就吸引到中國最大、負責農糧產品進出口的中國糧油公司。由於第一波7家集資股東都是農畜產業的重量級企業,因此在第二波股東招募時,臺灣另外一家知名食品公司統一企業就加入了。

萬事起頭難,B2B平臺設計與原本規畫有出入

中華食物網一開始就專注在農、畜產業,希望能做成立一個跨平臺的交易機制。公司在2000年成立,正好遇到全球的.COM泡沫化,而在這個時候,還要成立一個農糧相關產品的B2B電子商務平臺,初期的確有些人並不看好。陳振富說,當時所有.COM公司都失敗,加上電子商務的交易有一個「趨中間化」的特色,難免給人曲高和寡的感受。

中華食物網2000年9月在北京成立辦公室,並委由北京的IT團隊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個B2B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並於2001年4月便正式開站。陳振富則在2001年6月到北京報到。

陳振富先前曾經在大成長城集團的子公司工作,2001年是應先前大成長城長官的賞識,邀請他再度回鍋。當時,陳振富任職的公司長官,並不看好農畜產品B2B電子商務平臺未來的發展性,甚至力勸他不要離職。

他回憶說道,到北京辦公室報到的第一天,的確有受到很大的震撼教育。 他說:「北京IT團隊的陣容非常龐大,在短時間內便完成一個以中國市場為主的電子商務平臺。」雖然,整個平臺的設定與原本B2B的設計有出入,「畢竟,大家對於中華食物網未來的營運模式,還處於邊做邊摸索的階段,難免有很多嘗試的空間。」陳振富說。

與政府單位合作,首創代理採購

在2001年,農畜產品主要的交易型態還是電話,要業者透過平臺交易,是一個非常高的門檻,業務推動相對困難。

陳振富表示,當時中華食物網對於整個企業的獲利機制,還處於邊做邊摸索的時期,如何把電子交易的平臺和農畜產品的交易做結合,是當時業務和IT部門共同努力的目標。中華食物網電子商務平臺的創新思維,則讓該公司有機會和農委會合作,這讓中華食物網趁機練功,調整整個平臺運作的功能和方向。」他說。

在2002 年底,農委會和學校單位在進行臺灣蛋品交易的相關計畫時,希望能夠讓蛋品交易走向電子化交易。當時農畜產業才剛剛開始有這樣的創新思維,為了導入電子商務平臺讓蛋品交易走向電子化,中華食物網更創造一個當時還沒有的集體採購概念:「代理採購」。

陳振富進一步解釋,中華食物網結合各地小農或小食品廠商的蛋品採購需求,一併向主要的供應商下單,很類似現在的合購,結合不同地方的小農或廠商的蛋品採購需求,透過以量議價的方式,讓業者用合理的價錢買到所需的數量。

中華食物網透過蛋品採購交易電子化,創造了代理採購的交易模式,慢慢地也改變中華食物網交易平臺的特性。陳振富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中華食物網慢慢掌握賣方社群和採購商的需求,也逐漸摸索出一個互動、互信的合作模式。他笑說:「當時金流、物流都還沒上軌道,網站的使用者介面(UI)設計得都太難了,但這些卻不妨害這些小農和業者對於代理採購的熱愛和需求。」

臺灣是一個中、小農比較多的社會,在2003和2004年,中華食物網透過和農委會合作,把蛋品的交易平臺和蛋品供應鏈整合起來。2004年,對於臺灣農糧產品的交易,是一大轉捩點。

中華食物網發現,許多農糧產品的交易資訊並不透明,讓農糧產品交易得碰運氣。當時某報紙每天都會刊載農畜產品的報價,「但這些價格卻都是2天前的價格。」他說,在這種交易機制下,所有下游的廠商和小農都是受害者。

陳振富表示:「中華食物網認為,要讓整個農畜產業能提升,整個產業的資訊透明化,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此,在累積足夠的經驗,並對臺灣賣方市場掌握足夠的資訊,中華食物網希望建立另一種平臺上的報價機制,「這個報價不僅公開、透明,而且即時。」他說。臺灣在2004年成立臺灣蛋品網,也首度運用客服中心,建立VoIP平臺,發布蛋價的即時報價,平常1天大概有10多萬箱蛋品採購數量。

此外,因為蛋品網每天有超過10萬箱蛋品的採購需求,陳振富也思考,如何建立一個可以輸有運無的平臺機制,結合VoIP加上RFID、簡訊平臺和客服中心,讓臺灣蛋品網成為一個蛋品換貨平臺。雖然,蛋品網後來又由農委會接手,「但中華食物網從中間學到非常寶貴的平臺經驗,奠定後來的競標機制。」他說。

陸續導入EIP、ERP,讓公司作業集中化

原本資訊部門只有2、3人,隨著公司在2003年重新定位資訊部門為策略單位,資訊部門所有的E化作為,就不能只是為了E化而E化,都有其策略性考量。

第一個改變就是建立EIP(企業入口網)。陳振富表示,中華食物網原本是透過網路芳鄰和電子郵件分享資料,後來透過EIP將企業內所有的資訊集中。

2004年導入EIP後,2005年開始導入ERP系統(企業資源規畫)。陳振富回憶,當時北京團隊想要選擇SAP的ERP系統,但他和臺灣的業務、財務主管商量後,基於價格和功能上的考量,決定找臺灣廠商正航。他說,前後總共花3個月完成,總共花費24萬元,打造出中華食物網第一版的ERP系統,隨著公司營運調整,該年年底則又進行第二度改版。

陳振富說,公司同仁花3個月適應EIP後,成效在6個月內就開始呈現,從分散的工作方式到集中的EIP模式。等到2005年啟用ERP系統,更順勢成立流程改善小組,調整管理流程。

陳振富表示,以前作帳要4人,財會部門要2人,但導入EIP後,資源集中,加上透過簡訊系統結合EIP做交易,例如傳真自動化、虛擬倉儲等,「現在結帳只需要1天就完成了。」他說。

中華食物網運用社群壯大,並提升營業額,連帶的,讓原本只做買賣訊息、資訊流交換的中華食物網,也有能力引進金流。陳振富說:「隨著參與競標農畜業者數量的增加,對銀行資金調度有吸引力,銀行提供金流服務的業者,也從原本的1家增加到11家。」

IT要緊盯企業獲利

目前競標平臺是中華食物網的利基,陳振富說,每天一早用簡訊傳價格給中華食物網的500多個農產食品業者,包括上午價格、下午價格、每天均價等。因為價格與存貨有關,競標市場變數多,行情下跌容易成交,而成交機率更是競標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業務和IT是中華食物網的兩根柱子,陳振富說:「中間關鍵在於IT緊盯企業獲利,100億的營運規模,IT就必需創造出100億的獲利條件。」中華食物網要做大中華區最傑出農糧食品供應鏈的整合者,IT就很重要。

例如,區域型的競標一輪至少20人,若舉辦競標的頻率越高,系統負擔越大。尤其在最後1分鐘競標關鍵時,IT系統甚至要能做到最後1秒鐘能下標2次的境界。對此,中華食物網在整個平臺系統穩定後,也將系統回復從原本2小時,提前到現在的1小時。

中華食物網希望能將整條供應鏈和人員都整合到EIP平臺上,未來除了目前的交易資訊外,包括帳款、庫存等。也都會整合在EIP上面。
隨著臺灣中華食物網獲利持續成長,從2007年底開始,中華食物網也將臺灣的營運模式複製到中國市場。陳振富表示,臺灣市場的成功驗證這個平臺機制的可行,到中國市場難免會因地制宜,但只要農糧產品交易資訊透明化的需求仍在,中華食物網就能夠提供業者最透明、最即時的交易資訊。

 

面對「改變」,讓自己變得更好

對於中華食物網資訊技術部總監陳振富而言,奇異公司總裁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的自傳,是他最想推薦給其他IT主管們或IT部門同仁的一本書。陳振富在威爾許的自傳感到震撼的就是「改變」這件事情。傑克威爾許改變了奇異長年腐化的官僚制度與文化,並發展出「差異化管理」和「無界線組織」,讓奇異公司能一直擁有最適任、最優秀的員工。他認為,每個人都要有改變的意識,不見得是體制內的衝撞,但避免畫地自限,坦然面對改變,才可能讓自己有機會變得更好。

 

陳振富說:「中華食物網認為,要讓整個農畜產業能提升,整個產業的資訊透明化,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CIO小檔案

陳振富

中華食物網資訊技術部總監 

東南工專電子工程科畢業(1984年)。畢業後,曾任職於系統整合廠商,後來在臺北大成(大成長城集團子工司)擔任資訊部副理、IS Coffee(伊是咖啡)資訊部副理,以及擔任泰山集團資訊部經理。他於2001年6月進入中華食物網,便擔任資訊技術部最高主管一職,迄今已經超過7年之久。

 

公司檔案

中華食物網  

●成立時間:2000年9月7日
●主要業務:農糧產品買賣與電子交易
●總部:臺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3段201號9樓
●董事長:歐倉州
●年營收:50億元
●員工人數:33人

資訊部檔案

●部門名稱:資訊技術部
●資訊最高主管:總監陳振富
●直屬主管:總經理
●IT預算:年度管銷費用10分之1
●資訊部門人數:5人

IT部門大事記

●2001年:中華食物網網站上線
●2003年:成立客服中心
●2004年:成立EIP(企業入口網)
●2005年:完成ERP(企業資源規畫)導入
●2006年:用C++和 ASP做中華食物網改版
●2007年:導入Thin Client
●2008年:中華食物網將平臺轉成.NET技術
●2008年:預計完成香港中華食物網交易平臺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