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第5代Core處理器最重要的改進,在於繪圖運算效能、續航力提升,以及人機互動的使用體驗。其中繪圖核心顯示能支援4K高畫質解析度,續航力最多並可延長1.5小時的電池使用時間,並提供手勢和語音控制的支援性,讓使用者可以用手勢操作遊戲和軟體,或是以語音執行電腦命令。
圖片來源: 

Intel,第5代Core處理器最重要的改進,在於繪圖運算效能、續航力提升,以及人機互動的使用體驗。其中繪圖核心顯示能支援4K高畫質解析度,續航力最多並可延長1.5小時的電池使用時間,並提供手勢和語音控制的支援性,讓使用者可以用手勢操作遊戲和軟體,或是以語音執行電腦命令。

在每年科技業最大盛事之一、2015美國消費電子展(CES)的前一天,Intel終於揭露14款第5代Core筆電型處理器,以及3款 Pentium/Celeron處理器,雖然比原訂去年第3季要晚了不少,但選在1月5日、CES展前發布新品,也算是為了新的一年到來,搶先替新世代筆電產品鋪路。

屬於Haswell平臺微架構的Broadwell,在製程上成功轉換,從前代22奈米演進到14奈米,新處理器在繪圖、影音的加速,以及(筆電/平板)電池續航力上都有進步,不僅所有繪圖核心顯示能支援4K高畫質解析度,最多並可延長1.5小時的電池使用時間。特別是今年在聲音處理技術、影像感測上也有諸多支援強化,提升新一代PC/平板產品的使用體驗。

新世代產品發布策略大轉向,行動平臺、繪圖運算效能是發展重心

在這次新世代處理器的發布上,我們看到Intel對於筆電平臺的重視程度勝於以往,打頭陣的產品全部都是超低電壓的筆電型產品,從i7、i5、i3到Pentium與Celeron一應俱全。至於桌上型處理器要等到年中之後才會發布。

近5年來,每當Intel發表新世代Core處理器平臺時,都會先揭露高階桌上型處理器,像是我們在前幾代Core處理器的發表前夕,都能拿到像是Core i7-4770K、i7-3770K等高階桌上型處理器,以測試、驗證其效能表現。隨著這次Intel在產品發布策略的轉變,似乎也代表新世代處理器將更聚焦於行動平臺的發展。

另一方面,新一代筆電型處理器中,GPU在整顆處理器中更為重要,就架構而言,封裝在處理器內的GPU核心,像是HD 6000與Iris系列已經佔了整顆處理器的2/3面積,且處理器內含的電晶體數量更多。

顯而易見的是,受到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等個人行動運算應用日益普及的影響,Intel處理器在的發展方向已經不再只是追求運算效能為主,Intel明顯專注在繪圖與續航力表現的提升,發展重心向GPU傾斜。

隨著這樣的態勢發展,處理器內建核心顯示已經足以取代獨顯,加上Intel本身在CPU市場的統治力,相信會對獨顯市場帶來很大的沖擊。而且,在當前的PC 市場需求疲憊的情況下,越來越多消費者期望擁有節能、效能夠用、價格便宜的產品,對於獨顯需求的依賴將越來越低。相對地,目前繪圖晶片大廠Nvidia在策略上,其實也是偏重於高階機種與手持行動使用的市場。

至於記憶體方面,這些第5代Core處理器仍是支援DDR3,也代表了DDR4的時代尚未到來。

雙核心筆電處理器打頭陣,主打SOC超低電壓版系列產品

從這次推出的處理器產品來看,全部都是針對筆記型電腦處理器,並依循前代產品分類方式,這次推出的CPU,皆是以熱設計功耗(TDP)15/28瓦的U系列處理器為主,並採系統單晶片(system on-chip,SoC)的BGA封裝設計。但沒有35瓦的標準型電壓處理器。

至於效能更強勁的4核i7筆電型處理器,以及桌上型處理器,這些產品預計要到2015年中才會推出,用戶還要一段耐心等待時間。

在17款處理器中,已經包含各個效能等級,例如i7、i5、i3、Pentium與Celeron系列產品,比較特別的是,Pentium與Celeron竟罕見地出現在新世代CPU第一波的發表當中。

另外,在這些處理器當中,也包含對應更高繪圖效能的產品,像是有4款是搭載高階繪圖核心顯示Iris 6100的產品(型號是以7U結尾、TDP為28瓦),其中i3、i7各1款,i5則有2款。其他10款Core處理器則是搭載Intel HD 5500與HD 6000。不過,Pentium與Celeron所採用的繪圖核心仍然與過去相同,僅是最早期的Intel HD。

在這些產品當中,最高端的是Core i7-5557U,具有雙核心4執行緒,支援DDR3-1866,以及4MB L3快取記憶體,TDP為28W。處理器本身的基礎時脈為3.1GHz,最大可至3.4 GHz,並內建Intel Iris Graphics 6100核心顯示,繪圖基礎時脈為300MHz,最大可至1100MHz)。

若與前代產品相比,我們可以發現筆電平臺的繪圖基礎時脈從200 MHz提升至300 MHz,而繪圖最大動態時脈則有降低的情況。

Pentium與Celeron處理器也罕見地出現在新世代CPU第一波的發表當中。

從新推的第5代Core筆電型雙核心處理器來看,基本上,在不同等級處理器的搭配原則與前代相同。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處理器的內建繪圖核心已經全面升級,以Intel HD 5500/6000為主。

對應更高繪圖效能的新世代筆電型CPU共有4款,使用者只要認名型號是7U結尾,就是搭載Iris 6100繪圖核心顯示,熱設計功耗28瓦的U系列處理器。

 

先進的14奈米製程,影音、遊戲與續航力再強化

基本上,這次Intel處理器的更新是製程改變的階段,進入到更先進的14奈米後,新一代處理器晶片大小又有明顯的縮減,而且是把更多東西塞到更小的晶片裡面。新一代3D三閘電晶體(Tri-Gate)技術功不可沒。

以最新第5代的Core i7-5600U處理器為例,它的晶片大小只有82平方公釐,而先前第4代的Core i7-4600U處理器則是131平方公釐,兩者相較之下,晶片面積縮小了37%。因此,在整個BGA封裝下,主機板面積也可更小。不僅如此,處理器上的 電晶體數量也從之前的9.68億個,增加到13億個,增加35%。

即使是搭載Iris核心顯示的處理器,也有同樣的變化,晶片大小從先前的181平方公釐縮小至現在的133平方公釐,電晶體數量也從13億個增加到19億個。綜合來看,由於CPU尺寸變小、整顆SOC的封裝面積減少,也促使基板面積能夠做的更小。

除了上述變化之外,Intel並表示,新一代處理器的效能也持續維持進步,像是Core i7-5600U的效能表現,就能比前代Core i7-4600U提升許多,像是3D繪圖表現提升22%,影音轉換提升50%,續航力提升1.5小時,生產力也有4%的成長。綜合來看,這一代產品提升的 重點,仍是持續保持在遊戲、影音與續航力上的表現。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楚比較出,新舊兩代處理器晶片大小的變化,以第5代的Core i7-5600U處理器與前代產品Core i7-4600U相比,採用14奈米的第5代Core處理器,在晶片面積上明顯縮小,從前代131平方公釐變成只有82平方公釐,尺寸小37%。而且,電 晶體數量不減反增,從9.6億增加為13億,增加35%。

為了突顯效能的增進,Intel也以最新一代的Core i5-5300U處理器,與4年前推出的首代Core處理器i5-520UM來做比較。在工作生產力有2.5倍的提升,電池續航力有2倍的成長,而3D繪 圖能力更有12倍的強化,而喚醒時間也更快,提升9倍的速度,影音轉檔也有8倍快的表現。

 

去年已經搶先發表14奈米的Core M系列處理器

當然,在新款處理器發表的同時,也別忘了,Intel去年第3季已經搶先發表14奈米產品、全新的Core M處理器,它的熱設計功耗只有4.5瓦。這是Intel基於前代Y系列處理器(11.5瓦)所改良,解決Core系列處理器熱功耗較高的問題,是一大進步。

產品之所以全新的Core M命名,主要也是為了讓處理器定位更明確,其低功耗的特性,能夠更適合打造無風扇設計及小尺寸2合1設計的產品。Intel也已經在去年陸續發表7款Core M處理器。

若與第4代Core處理器(Y系列)相比,Core M處理器不僅在封裝體積方面減小5成,熱設計功耗更是降低了6成。這也是達到Intel所宣示,讓低功耗處理器能夠更朝向效能、繪圖、省電方向均衡發展。

另一方面,面對平板類型產品,近期Intel也宣布將推出同樣是基於Intel 14nm製程的SoC處理器,代號為Cherry Trail的Atom處理器。值得我們後續觀察的是,未來Core M處理器與Atom處理器的適用產品是否將重疊,畢竟兩者在續航力與效能上的差異已經越來越接近。

舉例來說,像是華碩將在CES 2015發表新款變型產品Transformer Book Chi,其中12.5吋的T300將搭載最新的Core M處理器,至於10.1 吋的T100與8.9 吋的T90則搭載Intel Atom處理器。

以Intel處理器所打造的產品類型,現在可說是相當多元,Intel為了讓行動平臺處理器的定位更明確,將各個產品類型適用的處理器類型,做個簡單的做分類。像是All-in-One PC、迷你桌上型PC、筆電工作站、電競筆電、傳統筆電,以及尺寸大於13.3吋的可拆卸式2合1設計筆電,可適用第5代Core處理器;純平板、極輕薄筆電、以及大小尺寸的可拆卸式2合1設計筆電,則可適用Core M處理器。

隨著Intel今日正式揭露第5代Core處理器,同時也公布了接下來的動向。像是在1月6~9日的CES大展期間,在現場將帶來更多使用體驗的展示,而1月15日也將發表新一代vPro處理器的新功能與特色。至於效能更強勁的桌上型處理器以及4核心筆電處理器,則要等到2015年中才有消息。

1   

 


相關報導請參考「第5代Core處理器搶先預覽」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