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在臺北復興南路的一場小型演講,吸引了四五十位臺灣南北熱心推動開放資料的年輕人,有的是工程師、設計師,或是在學的學生,甚至還有行政院的政務委員,主導臺灣開放資料政策的核心官員等,他們都等著要聽g0v零時政府共同發起人高嘉良的演講。

被大夥暱稱為高村長的高嘉良,當天分享了他在4月底到6月初,前後一個多月全球走透透,到美國、英國、加拿大、智利、科威特、阿曼、香港等地,和國際開放政府官方單位或民間團體交流的心得。甚至是擁有英國IT預算否決權,可以否決英國政府任何IT計畫預算的英國政府數位服務團隊GDS,都邀請高嘉良到GDS月會中分享g0v在臺灣推動開放政府和開放資料的經驗。

幾位臺灣開源開發者發起的g0v社群,一年多努力解放各種政府資料,將複雜、瑣碎、紙本化或PDF化的政府資訊,轉換成各種民間容易理解、或方便再利用的形式。最知名的例子就是g0v號召全臺鄉民,在24小時內,透過自行開發的IT協作平臺,人工辨識出了在2,637份監察院紙本文件上的30萬筆政治獻金記錄。

g0v更在太陽花反服貿運動中,提供IT支援來促成組織動員和資訊全球散播,而廣為人知,臺灣有這麼一群人默默地解碼政府資料。至今參與g0v專案的貢獻者已超過千人,g0v更被英國開放政府組織先驅My Society共同創辦人Tom Steinberg譽為是全球最活躍的開放政府組織。

不過,高嘉良在演講中卻自嘲著地說,沒有出國比賽還真不知道自己是第一名。因為這個民間開放資料組織越活躍,正意味著政府開放資料的幅度越保守。正因為政府作得不好,才讓民間團體這麼活躍,因此,這個全球第一名,並非是人人想要的第一名。

臺灣政府3年前就開始鼓吹開放資料,早在2011年9月,臺北市政府推出了臺灣第一個資料開放平臺。行政院所屬機關在政策要求下,至今釋出了超過2,000個資料集,累計超過50萬次下載,這還沒加上全臺已有7個縣市政府開放資料平臺的使用情況。

成果看似豐富,但在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去年公布的全球70國開放資料排名上,臺灣名列33名,遠遠落後歐美國家,也在日本與韓國排名之後。中國大陸則是排名34,落後臺灣一名,但這也意味著自詡為民主國家的臺灣,在國際評比眼中,政府資料開放程度竟然和中國相當。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比較官方開放資料的類型,和g0v整理的政府資料,或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政府釋出的資料,偏重具有商業價值的資料,而民間自行整理的資料則是政府運作過程的資料。政府開放資料的目的是讓民間能創造價值帶動經濟,但民眾想要的不只有這些,還想要取得能夠用來監督政府、直接參與政府治理的資訊。

當然,政府將資料視為「自己的資料」的官方私財觀念,也讓釋出的資料容易流於形式,甚至會有不少「灌水開放資料」,或是資料開放了,但有版權限制不能自行運用,而「能看不能吃」,等於還是沒開放。

所幸,推動政府開放資料政策的核心決策官員,也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例如行政院國發會資管處處長簡宏偉就全程參與了高嘉良這場經驗分享的演講。他很清楚,當務之急要先建立政府開放資料文化,讓保守的公務人員改變心態,要將政府資料預設為開放,只有例外情況才不開放的態度。

政策關鍵推手的正確心態,有助於政策發展走向正確的方向,但,是否真能落實於各地公務人員的心中,還有待觀察。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