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條不太起眼的新聞,說2012年的歐洲足球錦標賽因為轉播權利金太高(據傳上億臺幣),因此臺灣的足球迷將無緣在電視上得見歐洲各國勁旅角逐金杯。

對於像我這種世界杯時湊點熱鬧、平常不太看足球賽事的人來說,原本這事也不太吸引我的注意。但是我打開電視,電視上正好在重播美式足球比賽,兩相比較,才真正勾引起我的好奇心。

臺灣的足球迷雖不算多,但是應該還是多過美式足球的粉絲。美國的美式足球運動非常熱門,電視轉播權利金從1982年的4.2億美元,飆升到今年的11億美元,新簽定的2014~2021年合約,總值則達396億美元,平均一年19億美元。美國超級杯的收入幾乎是歐錦賽足球的四倍,但是在臺灣這麼冷門的運動,體育臺卻可以年年轉播,我們可以合理猜測,超級杯當局一定給了臺灣轉播單位一個非常低廉的轉播權利金。

從這兩種賽事在臺灣的命運,我們可以看出美國人與歐洲人做事方式的差異。很顯然的,現階段的超級杯當局並不那麼介意臺灣轉播權利金的多寡,他們把電視轉播視為推廣美式足球運動的工具,現在不賺來日再賺也行;歐洲人則是一秉他們做生意的基本態度與立場:賺不了什麼錢的生意不如不要做。

那麼,臺灣人比較偏向哪一種類型呢?我家附近的DVD出租店老闆娘,在周邊的百視達、亞藝、豔陽等連鎖出租店,都因為不敵網路下載而紛紛歇業以後,只有她這家獨立經營業者,靠著她重操舊業,在店裡兼營起洗頭、燙頭髮服務,硬是活了下來。雖然租片的時候有時還會有兩顆洗髮精泡沫飄過來,燙髮水的味道則是再也沒有消散過,但我還是很敬佩她這罕見的創意“business model”。這位老闆娘,真的是臺灣人強韌生命力、窮則變則通的代表人物之一。

這樣的求生存的勇氣,臺灣人其實並不陌生,在各行各業都看得到。產業凋零了,經營者體力衰微了,但是我們還是用各種刻苦克難、省吃儉用的方式繼續經營下去。於是乎,我們會看到在許多行業當中,每天超時工作達十三、四個小時,但是一個月賺不到兩三萬塊的大有人在。

只是這種臺灣人的勇氣,終究有其侷限性。出租店老闆娘的美髮業務,因為是「兼營」之故,打出超低價搶市:洗頭五十、剪髮一百五,不到走路可及範圍內最便宜髮廊的半價。勤奮又勇敢的老闆娘當然有她定價的自由、競爭的權利,這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從整體美容美髮的產業來看,像出租店老闆娘這種打死不退的勇氣,正是整個行業價值與價格無法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臺灣的許多行業,都存在著這類以「特殊條件」來與你競爭的業者,讓以價值提升為定位的業者經營起來格外困難。

臺灣有太多的行業,都是處在「毛三到四」的處境,但是我們都是靠堅韌的意志力苦撐待變。沒有這般意志力的年輕人,有時還會被冠上草莓族的封號。

但是這一代的年輕人,他們所面對的內外在環境其實大不相同。年輕人要擺脫22K收入的命運,需要的是敢於創新、突破現有格局的勇氣,而不光只是打死不退的堅持。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