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在一年前,眾人就可預期博通併購VMware後,將會改變其銷售模式,但是,當VMware在去年12月正式宣布終止永久授權銷售時,還是成為全球企業、業界最熱議的話題。因為博通這一步,不只改變了VMware盈利模式,更徹底改變了企業自建機房的成本結構,甚至企業得重新思考資訊架構的設計方式。

在博通收購完成不到一個月,VMware就宣布全面終止永久授權的的銷售,徹底改為訂閱制,包括VMware Cloud Foundation、vSphere、vSAN、NSX、SRM、HCX、vCloud套件及VMware Aria套件產品等的永久授權,從宣布當天開始,不再提供。

VMware是虛擬化龍頭,超過50萬家企業用他們的產品來打造機房虛擬化環境,這些企業首當其衝,尤其是原本以購買永久授權為主的企業。

2023年,博通宣布併購消息後的第一場線上財報說明會中,博通執行長Hock Tan就直言要將VMware改為訂閱制的模式。而VMware過去2、3年,陸續布局訂閱制模式,在博通宣布併購後,更是積極推廣。

不少新服務,一推出就採用雲端訂閱模式,例如Tanzu、Carbon Black與VMware Cloud,而原本地端產品也推出了訂閱授權方案,如VCF、vSphere、vSAN 等,可以說,幾乎VMware所有產品都已經提供了訂閱合約的購買形式,甚至像虛擬雲端桌面VMware Horizon早就不再提供永久授權。

因為早有授權方式改變的預期,50萬家企業用戶中,已有不少企業陸陸續續購買了訂閱制授權,不過,仍然有高達6成的授權採取永久授權方案。這個比例在臺灣更高,數千家臺灣VMware企業用戶中,8~9成還是採用永久授權。以金融業、製造業和政府機關為大宗,其中大型企業購買的CPU授權數通常在數百個,也有些企業用量超過1千個,甚至有少數企業購買了上萬個CPU授權數。所以,永久授權停賣,臺灣企業受到的衝擊更大,幾乎9成臺灣VMware用戶都受到影響。

雖然VMware宣布要將VCF訂閱方案價格降價50%,但是博通在財報會議上預估,訂閱制將會在帶來3年85億美元的獲利,這就是企業用戶得多額外付出的成本。

對企業真正的影響,不只是從一筆永久授權的固定費用,改為年年支付的用越久越高的成本,還有一個關鍵改變是,計價單位的改變,從以CPU計價,改為核心數計價,而過去一個授權吃到飽的vSAN,更改為按容量計價,用越多越貴!這才是衝擊企業成本結構最大的主因。

過去,企業過去可以透過伺服器CPU升級到更多核心數的新款CPU,來提高虛擬化平臺的效能,而不用增加授權費用,現在核心數增加,授權費用也要增加。儲存伺服器擴充容量,過去只需要增加採購硬碟的硬體費用,現在還要按照購買用量的軟體授權費。企業自建機房的固定成本,越來越像是租用雲端基礎架構的變動成本。

自建機房的成本管理,越來越像公雲的成本結構,就算自建還是用越多越貴,VMware新訂閱制,大大降低了本地機房和雲端代管之間的成本落差,這是根本改變企業資訊架構設計思考的關鍵。原本因長期成本負擔而不考慮上雲的企業,會轉而開始認真思考上雲的必要性,將加速更多企業上雲,或是擁抱混合雲架構,繼續使用原本永久授權的本地端環境,來搭配雲端基礎架構資源。

上雲帶來的另一個新課題是雲原生,原本以虛擬機器為維運基礎單位的企業,在上雲之後,就得面臨雲端大量雲原生技術的應用,微服務架構管理、容器化的應用、Serverless服務等,這些原本採用本地端單體式架構不一定會用到的雲原生技術,現在將成了這些剛上雲企業需具備的能力,會成為這些企業IT現代化的新助力。

VMware訂閱制的變革,成了推動企業上雲、擁抱雲原生的臨門一腳,也是最關鍵的一腳。

 相關報導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