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豐銀行資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陳國寶。 (攝影/洪政偉)

「數位轉型已經是一個浪潮,不轉型的話,銀行馬上會被拖累,變成銀行業的後段班。」這是兆豐銀行資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陳國寶,對於銀行業必須展開數位轉型的深刻觀察。

早在2年前,這家歷史悠久的公股銀行,便開始用金融科技的角度,來訂定資訊策略的發展藍圖。兆豐銀行(簡稱兆豐銀)的第一步,是先盡可能數位化前臺與顧客接觸的服務。第一件事,是將舊有行動銀行與網路銀行打掉重練。

用微服務架構與容器技術,打造新一代行動銀行與網路銀行

陳國寶提到,原有的行動銀行與網銀並沒有整合所有資料,如信用卡資料,或像用戶在查詢操作速度較慢,或希望能具備臉部辨識登入行動銀行等功能。

面對這類需求不斷出現,兆豐銀在2018年春天,啟動新一代行動銀行與網銀建置,並採用微服務架構與容器技術來打造。陳國寶提到,為了打造這基礎架構,硬體系統也需跟著動;甚至,資訊處、數金處及外部廠商,幾乎每天開站立會議,來加速開發速度,而這也是兆豐銀第一個嘗試敏捷式開發的專案。

花了一年多時間,兆豐銀去年底上線新一代行動銀行。緊接著在今年4月,推出新一代網銀。陳國寶坦言,最大挑戰是來自用戶的壓力,因此絕不能失敗。

兆豐銀並不吝於採用微服務、容器等新興技術,來重新打造自家服務。陳國寶提到,「採用容器技術最根本的原因是,讓銀行的反應快,面對爆量需求時,用容器作法,才能橫向擴充。」

他進一步解釋,一直以企金為主要客戶的兆豐銀,過去在即時性或突然爆炸性的需求較少。不過,近年也開始搶攻消金市場,包括信用卡、財富管理、台灣Pay等這類業務,常突然需要舉辦行銷活動,便會產生突然暴增的需求,「這使得我們非做不可」。不過,也不是全部業務都適合用容器技術,他表示,假設無爆發性成長的業務,則不需用到。

對於採用新技術,陳國寶表示:「兆豐銀採用新技術的邏輯是,如果能早就盡量早。」他也提到,新應用最好的部署環境是直接搬上雲端;不過,金融業要使用公有雲,現在仍有主管機關與資安兩大顧慮,所以,兆豐銀上雲的策略是,讓私有雲環境準備好,有能力先採用容器這類新技術,來應付系統爆量的需求。未來,一旦主管機關鬆綁上雲規定,就能將私雲內的應用搬上公雲。

有了敏捷式開發練兵經驗,今年勞工紓困貸款即派上用場

有了打造行動銀行與網銀的練兵經驗,兆豐銀也將敏捷式開發這套作法擴大到其他業務上。因疫情關係,在今年4月開始的勞工紓困貸款業務,這組敏捷團隊便立馬派上用場,在短短1個月內,一口氣在勞工紓困專區改了5次版本。

陳國寶提到,紓困很急,大概三、四天要改一版,來增加新功能。這次紓困,除原有敏捷團隊中,來自資訊處、數金處、業務單位的成員,更加入了授信人員,共十多名成員共同打造,來讓紓困專區的開發更為順暢。

他更認為,敏捷式開發最大價值,在於縮短開發流程,各業務單位一開始在提需求時,IT與數金的成員都在,當所有東西尚未確定前,心裡能先有個底,並在開發時保留彈性,讓業務單位到後面能有修改空間;而遇上授信的規定,也能與授信單位馬上討論。甚至,陳國寶也會親自參與敏捷團隊的會議,讓決策可以更快。

他坦言,敏捷式開發作法會讓參與其中的成員變得更忙。不過,可以讓銀行的反應比以往快。未來,兆豐銀的敏捷團隊也會持續增加,假設新業務要推出,也會採用敏捷式開發的方式進行。

打造智慧櫃員機,解決銀行櫃檯開戶最大痛點

除了翻新行動銀行與網銀,兆豐銀更在去年4月,於實體分行推出智慧櫃員機(STM)。陳國寶強調:「對銀行櫃檯來說,最花時間的就是開戶,這是最大痛點。」以往民眾到銀行臨櫃開戶,流程平均須花費60到90分鐘的時間才能完成;現在,民眾透過智慧櫃員機自動開戶的時間縮短到18到20分鐘,而且,在現場能立即拿到卡片與存摺。

這項新型開戶體驗,兆豐銀不僅E化了櫃檯,更將開戶所需的KYC一併自動化完成。包括採用OCR技術,來辨識顧客身分證資訊;在洗錢防制,更是在機臺即可直接串接聯徵中心等機構,來查詢開戶所需的資料;而流程中的動作,更用RPA來達到自動化。

陳國寶提到:「最大好處是流程調整,讓開戶時間變快,而且減少錯誤發生狀況。」不過,重新改造原本的開戶流程,挑戰是牽涉到既有業務流程,在創新同時,也得符合稽核單位與法遵單位的要求,將稽核軌跡通通留下。也因為靠數位方式記錄了所有資料,比起過往人工作業,資料的記錄反而更為完整。兆豐銀智慧櫃員機推出1年多以來,已在全臺分行推展共84臺,累積開立超過5萬多個帳戶。

約莫2年前,兆豐銀資訊處規畫數位轉型5年期計畫,隔年便會再檢討去年的規畫。不過,陳國寶透露,今年開始,兆豐銀董事長張兆順直接要求規畫需大破大立,並有較為具體的作法。於是,兆豐銀在今年初成立數位轉型小組,由陳國寶主持兩週一次的會議,並由總經理蔡永義全程參與督導,

兆豐銀行資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陳國寶表示,數位轉型得要業務單位、資訊單位、數金單位一起推動,才能夠做得好。(攝影/洪政偉)

包括資訊處、數金處、洗錢防制處、業務管理處、外匯營運處等各單位,通通都得出席。「主要是來梳理兆豐銀內部流程。」

兆豐銀董事長更直接要求各個事業群得自行預估未來3到5年之後,各自的需求與願景,同時梳理出自己部門的作業流程,發現既有流程痛點。兆豐銀這個作法,等於是將數位轉型的範圍,擴及到銀行各個部門。陳國寶認為:「數位轉型得要業務單位、資訊單位、數金單位一起推動,才能做得好,不能只靠資訊、數金等單一單位。」

找出各業務流程的痛點後,下一步,兆豐銀才找外部顧問看各痛點能用何方式解決,陳國寶提到,顧問案至少得花上半年到9個月時間,這個確定之後,兆豐銀才開始進行核心系統轉換。

核心系統轉換採新舊雙軌並行,8月上線核心系統讀寫分離

陳國寶進一步透露,兆豐銀的核心系統原則上是整套換掉,不過,採取建構與遷移(Build & Migrate)方式,逐步汰換系統,新的客戶資料匯入就用新系統,等到新系統穩定,再讓舊有顧客與業務也移動到新系統,透過新舊系統雙軌並行方式,來降低系統轉換的風險。「這時間會拉得很長,預估需要3到5年進行汰換。」

他表示,今年初兆豐銀便開始進行核心系統的讀寫分離,目前如系統查詢已經移出,用戶大量的查詢需求,會從這份匯出的資料副本提供,而不是進到核心系統查詢。他提到,在架構的調整,必須先梳理出哪些是用戶最頻繁查詢的資料,再將這些資料抓到另一個地方。

「盡量讓核心系統的壓力減輕,降低系統的負擔。」陳國寶透露,讀寫分離在今年8月即將上線。他更認為,這是銀行擁有快速反應能力的過程之一,而且是非做不可,雖有一點風險,可是資訊一定得持續往前走才行。

這是兆豐銀核心系統現代化工程的第一步,陳國寶表示,下一個核心系統瘦身的目標是會計系統,以往會計是寫在核心系統裡面,且會計牽涉到所有交易,現在他們打算讓會計系統獨立出來,也將會是個大工程。

陳國寶提到,除了核心系統轉換,兆豐銀在數位轉型還有兩大方向,其一是建置數據中臺,如何整理大數據應用在精準行銷,以及如何整合全部客戶資料在這平臺上,他坦言,目前兆豐銀還沒做好。不過,在現有大數據應用,則已有企業關係分析圖的作法,可透過曾在銀行有匯款記錄的客戶,得知其金流的上下游,藉此讓分行去開發新客戶。

另一數位轉型方向是API,是銀行對外的通路。陳國寶坦言,目前對外的Open API,若有資安與資料外洩顧慮,兆豐銀會特別小心,現階段是做好API,也規畫導入API管理系統。在異業結盟與經營生態圈,他透露,近期兆豐銀的外匯營業處也正在跟關貿洽談,評估用區塊鏈取得關貿的倉儲提單與船運公司資料,讓銀行在放款給某位客戶時,能有真實提單資料作為評估。

此外,陳國寶提到,兆豐銀2年前便開始將RPA應用在洗錢防制作業流程。目前,全行已用40~50個RPA,包括洗錢防制、信託、信用卡等業務,現在都靠RPA取代。他強調,導入RPA除了需有做流程自動化的IT人才,業務單位則必須擁有非常了解流程的商業分析師(BA),且這類角色更是越來越重要。

除需具備足夠人才,更需訓練、傳承,趁著數位轉型時,保留這些知識。「知識傳承制度的好處是,即便人員換了,衝擊比較不會那麼大。」陳國寶認為,盡量用流程梳理,將工作流程、程式流程全部都記錄起來,留住專業的東西,此時,人這因素的重要性便可以稍微降低。這也是這名浸淫金融業35年之久的大將,最深刻的體會。

 CIO小檔案 

兆豐銀行資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陳國寶

學歷:政治大學高階經營班經營管理碩士

經歷:在兆豐銀行擁有約35年豐富資歷,從資訊處辦事員做起,歷練過業務部、洛杉磯分行、國際金融部、財務部、金融市場交易管理中心等不同部處,2014年接任資訊處處長,2017年升任兆豐銀行資訊管理中心副總經理迄今,統領數位金融處、資訊處、資訊安全處共430人。

 公司檔案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 成立時間:兆豐銀行是由中國商銀及交通銀行合併組成,兩家銀行於2006年8月21日合併。中國商銀改制民營前為「中國銀行」,成立為民國元年,其前身可溯至清光緒時期之戶部銀行及大清銀行。交通銀行創立於民國前5年

● 主要業務:提供金融服務

● 董事長:張兆順

● 總經理:蔡永義

● 年營收:2019年稅前淨利283億元

● 資本額:逾850億元

● 員工數:約6,700人(含海外分行)

 中心檔案 

● 事業群名稱:資訊管理中心

● 直屬主管:蔡永義

● 事業群主管:陳國寶

● 事業群分工:數位金融處、資訊處、資訊安全處

● 單位人數:數位金融處、資訊處、資訊安全處共約430人

 IT大事記 

● 2012年:行動銀行App、電金業務作業風險關鍵指標作業系統、海外分行網路銀行、海外分行徵信管理系統上線

● 2013年:美元清算財金外幣結算系統平臺、印鑑集中暨開戶影像管理系統、行動銀行外匯服務上線

● 2014年:全球金融行動網、行動金融卡、跨境網路交易代收代付系統上線

● 2015年:海外分行跨系統資料交換作業平臺、票交所即時線上扣款(eACH)、行動ATM、Bank3.0之12項線上交易服務上線

● 2016年:臺幣數位存款帳戶、全球金融網跨網系統、FircoSoft黑名單掃描系統上線;大數據視覺化工具(TABLEAU)導入;進階持續攻擊(APT)偵測系統建置;與財付通合作跨境代收業務、網路代收平臺上線

● 2017年:財金外幣代收(付)系統、行動理專App應用系統、供應鏈融資系統、ECP客服平臺應用系統、外幣代收付服務、HCE雲支付金融卡上線

● 2018年:RPA建置;MegaBot迎賓機器人、台灣Pay QRCode支付、STM智慧櫃員機上線;Line BC、外幣數位存款帳戶、金融區塊鏈函證業務系統、行動銀行無卡提款、行動銀行指紋及臉部辨識快登服務、線上智能文字客服上線

● 2019年:不動產線上即時鑑價系統、數位行為軌跡蒐集及分析系統、財管退休(財務)健檢系統、線上結匯網站改版(RWD)上線

● 2020年:線上機器人理財系統、臺外幣現鈔兌換機建置、人臉辨識差勤打卡系統、新版官網、新版行動銀行App、新版網路銀行上線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