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由第一代逐漸邁向第二代

在今天(9/26)Taipei Expo國際資訊展所舉辦的全球電子商務高峰論壇,為進一步讓廠商了解電子商務發展的狀態,主辦單位設計一場圓桌討論,與會有資策會推廣服務處處長龔仁文、仲訊國際大中華副總經理宋俊明、阿里巴巴經營總裁蔡崇信等,針對第二代電子商務B2B、M2M(Many to Many)進行深入探討。

資策會推廣服務處處長龔仁文表示,第一代電子商務的特性是以企業內部為主,在ERP系統、EDI系統陸續完成後,設立企業專屬網站,放上電子型錄供廠商參考,但這中間牽涉到一個問題,就好像書店的書太多,若沒有一個有效的機制,廠商找不到真正的買家與賣方,因此顯示出第一代的電子商務還不夠成熟。

龔仁文表示,電子商務第二代的發展,將可分為賣方市場為主導,從企業內部的e化到商品上線,提供新的交易管道;以及供應鍊的整合,是買方市場的時代,為了提供完整的資訊,同一產業進行了競爭對手間的資訊整合,以利買方競標的多元化的交易方式;而演變成為第3代為電子交易市場(e-Market Place)的時代,進入了M2M(Many to Many)的交易方式,也就是水平與垂直交叉進行,買方、賣方自行完成交易的方式。大陸地區與台灣發展相異

而阿里巴巴經營總裁蔡崇信表示,目前大陸地區地區,由於廠商的電子化程度不一,又以中小企業居多,因此大陸當地的發展堪稱第零代,而阿里巴巴的做法則是以成立一個訊交換的B2B入口網站,提供交易搓和的機制,但考量網路交易仍需要信用關係,蔡崇信認為電子商務將會轉回第二代電子商務的模式,也就是幫廠商架構內部與外部系統,以達到真正的供應鏈連線關係。

雖然目前第三代(多對多)電子交易市集是未來發展方向,不過,大陸阿里巴巴營運總裁蔡崇信則表示,企業在網路上交易仍有很大問題,而傳統企業間既有的客戶關係不容忽視,已導致部分業者回到第二代(一對多)的電子商務模式。

阿里巴巴網路公司在「全球電子商務高峰論壇」中指出,國際B2B電子商務有從第3代的電子交易市集回到第2代線上採購的趨勢;但仲訊國際及資策會皆認為電子交易市集仍有發展空間,減少線上採購的風險。

蔡崇信指出,電子交易市集必須有完善的物流、金流機制才能運作,在這些機制尚未完善前,企業仍依賴信用、產業間的熟悉程度來進行交易,在這種習慣無法去除的情況下,企業漸漸回到第2代的交易模式,以在網際網路上與信賴的廠商交易,達成使用新的工具、維持傳統的習慣的交易方式。

蔡崇信明確的表示,觀察國際進步的腳步及大陸發展的經驗,有4個建議可以用在第2代B2B上,分別為採購程序的e化、交易單據(Bill)的標準化、簡單化、上級網上授權機制的建立及客戶的歸類,就可使線上交易的機制更完善。目前阿里巴巴已經擁有35萬會員,70%來自大陸,其餘為香港、台灣、印度等。跨國性授權使用增加產品統一性

專門從事B2B的電子商務服務機制的仲訊國際,其執行副總宋俊仁指出,該公司現階段營運重點放在線上採購的部分,但找尋更多的合作夥伴、及結合多品牌的行銷之後,電子交易市集仍有發展空間,因為集中採購才有第二資源(Second Source)可以運用,減少採購上的風險。

龔仁文則表示,跨供應鍊的整合是未來的趨勢,第3代的電子交易市集將是另一個電子商務整合的形式,未來掌握公司70%成本的採購者將是另一個重要人物,充分掌握資訊流才能在電子交易市集中取得優勢。

宋俊明則指出,目前台灣電子商務市集模式大約可分為 4種,首先是單一公司成立的電子商務採購網站,其次,就是由單一公司跨區經營,第三是區域性交易平台,如園區或加工出口區集中經營 MRO或 ASP服務。第四,則是單一公司進行多品牌、行銷,如統一的通路聯合 B2C網站的多元化經營。

在眾多交易平台相繼成立後,區域型的交易市集勢必會面臨與全球交易市集接軌的問題,而由於廠商若使用的系統都不同的話,將會面臨標準不統一,無法進行溝通,因此產業標準化是電子商務儘速需要解決的問題。

而龔仁文也建議,以這樣的情況,這些電子商務廠商,可以以授權的方式給予當地的廠商使用,一方面加速應用時間,也減少重新研發,並且解決電子商務溝通語言不統一的問題。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