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買賣網過去偏重在B2C、C2C的電子商務經營,究竟面臨那些問題使友笙最後決定要轉型作B2B?

百色買賣網面對的問題不少,包括內部本身條件及外在環境問題。當初B2C電子商務市場極熱,友笙主要成員都是技術背景出身,對商務本身並不是那麼擅長,以致經營的相當辛苦。

而我們自行檢討的結果,友笙把戰線拉得太長是主要原因之一。百色買賣網原本目標要做消費性電子商務大門網站(Consumer Commerce Portal),因此所有的電子商務模式我們都做,包括B2C、C2C的分類廣告、便利名錄、網路商店、拍賣網站等,然而除了分類廣告之外,每一種服務我們都不是第一。

百色買賣網從水平切入,沒有作單一、深入的垂直市場,在行銷上很吃虧,一旦要打品牌,就是消耗戰,對新興的網路公司來說承擔不起。因此目前友笙改變策略,要找出都沒有人做過的領域,發展利基市場。若從台灣B2C電子商務環境面來分析,目前有那些不利發展的障礙?

B2C電子商務不是不可行,但是相當不容易。首先是消費者的信心問題,在品牌知名度上,實體很容易就打敗虛擬。商家與消費者間的交易行為是很嚴肅的,試想,當網路上的免費服務突然掛掉,沒有辦法順利提供時,網友就已經抱怨連連了,何況是要掏出錢的付費服務?

另外,在後端運籌及物流部分,因為B2B的串連尚未成型,以致問題相當多。如上下游供貨不順,常常前端接了訂單,後端卻送不出貨,在來來往往check訂單及客戶服務上的成本極高,也大大影響消費者的信心。我想Amazone絕對不是笨到想跨入倉儲領域,但在現實考量下,為了對消費者的承諾,不得不自建倉庫。

而在金流部分,目前台灣信用卡加付款機制,已占掉總成本在3%以上,費用實在太高,若不幸遇到偽卡盜刷,那真是血本無歸,而這樣的狀況事實上各家都曾遇到,只是檯面上不講罷了。

B2C電子商務從去年開始被網路公司、創投、媒體共同營造出美好的遠景,但營收無法放大,毛利率更在10%以下,經營相當辛苦,事實上市場接受度離那一步還相當遠。不過創投已收手,媒體更是改變口徑報憂不報喜,網路公司必須自立自強。轉型後的友笙將如何重新定位?

友笙初始的成員都是技術出身,發展ASP其實只算是「回歸」,當初友笙成立時原本就有賣平台的計畫,像網擎、龍捲風一樣,網路軟體公司將是我們的新定位。

基於「不要做別人做過的」前提,友笙重新出發選擇了每一家企業都需要的職工福利系統出發。事實上在該系統當中,友笙先前研發的一些電子商務機制都還是派得上用場,如競標、投票、集點等,過去的技術投資並不會浪費。

以後友笙不必再負擔物流、金流風險,經營模式也將從銷售產品,轉化為客戶使用技術平台的月租費,除了ASP服務之外,我們也會彈性提供客製化的技術服務。台灣ASP也還在起步階段,不少軟體公司、網路公司也都紛紛表態要做ASP,你認為作ASP的條件為何?友笙有那些利基?

台灣有非常多業者要作ASP,ASP其實完全是軟體的生意,現在台灣不論是誰都要作ASP,以我個人作過十餘年軟體生意的人來看,其實相當憂心。台灣的軟體業其實一直都不能算一個完整的「產業」,只是有幾個明星公司點綴其間,最大的困境就是偏重內需市場,外銷一直走不出去,這些問題未來ASP也都會遇到。

要作成功的ASP有幾個條件,首先一定要擁應用軟體技術,且技術一定要是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服務則必須包括標準平台及客製化服務。目前很多網路公司都說要作ASP,但事實上內部不少技術人員還是兼職的或還在就學,這樣的公司怎麼可能作成ASP?

ASP成功的難度其實是和B2C電子商務不相上下的,企業的接受度也還未成熟,尤其一些原本由MIS或IT部門專職負責的項目如財會等,更是不可能委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走利基市場的垂直性ASP有機會出線,以水平整合的ASP還需要等上一段時間,美國ASP上下游的分工已逐漸成型。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