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Google利用政府的開放資料打造一套防災地圖,民眾可以透過手機和電腦等載具,第一時間取得相關的防災資訊。

面對颱風來襲,民眾除了打開電視、收音機外,現在也可以透過Google搜尋,在搜尋的第一個結果,找到Google防災地圖,清楚顯示包括颱風預報、颱風路徑、颱風位置,也可以瞭解土石流警戒及公路封閉等資訊‎。這是Google一項長期推廣的全球計畫Google Crisis Response,臺灣是繼日本之後,第二個推出防災地圖服務的亞洲國家。Google與行政院合作,利用政府釋出的各種防災開放資料,並首度採用全球CAP(Common Alerting Protocol)示警資料格式,由Google和臺灣政府共同打造「Google 臺灣災害應變資訊平臺」。

臺灣Google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表示,從臺灣莫拉克風災的經驗發現,當災難來臨時,許多重要的防災資訊網站都出現網站塞爆而無法繼續提供服務的現象,而Google透過政府提供的各種防災單位的開放資料,藉由雲端運算能力,作為除政府官方網站之外,可以及時提供綜合性防災資訊的平臺。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資訊長張善政表示,在2012年時,Google防災平臺在美國珊蒂颶風來臨時,有效發揮災情緊急通報的效果。參考這樣的效果,政府目前正積極推動開放資料的各種加值,也順勢和Google合作打造防災地圖,不僅首度引進全球防災示警通用的CAP格式,讓使用者可以在地圖上,開啟不同的資訊圖層以檢視各種相關的資訊外,政府也透過這次的合作,將臺灣各種防災資料進行示警格式的統一。他說:「資料是死的、平臺也是死的,但是,當政府的開放資料碰上Google的臺灣災害應變資訊平臺,資料和平臺就都活起來了。」

目前這個「Google 臺灣災害應變資訊平臺」已經自動化匯入包括中央氣象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公路總局以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政府重大災害防治單位提供的災害資訊;也因應臺灣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針對災情區分出颱風、豪大雨、土石流、淹水、河川與水位警戒等多個類別。

從莫拉克風災的經驗,除了官方的災情資訊外,民眾也需要有一個可以上傳或分享即時災情的平臺。張善政表示,目前第一線的災情確認都委由各縣市消防局人員專人負責,必須等到消防署打造的防災雲,最快年底上線後,第一線的災情資料就可以和這個防災資訊平臺做整合。Google基金會工程總監Eric Chu則表示,目前這只是第一階段的上線服務,未來將陸續提供更多資訊分享的功能,做為民眾防災的參考。

一般民眾若要取得防災資訊,除了可以透過搜尋列鍵入災情類別,在廣告欄位第一個出現搜尋結果的就是Google防災地圖,將包括颱風路徑及預報颱風侵襲機率、災害示警、土石流警戒等資訊,全部整合在Google地圖,讓民眾對於災情掌握更一目了然。

若是使用智慧型手機,可以透過內建或是安裝Google Now的App,民眾位於災情發佈的警訊地區,Google Now會自動顯示一個示警的卡片,提醒當事人注意;也可以在防災地圖上輸入特定地區,顯示該地區發布的防災資訊。文⊙黃彥棻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