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Google合作推出「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以政府開放資料與Google災害回應平台結合,利用手機、PC上網可隨時查詢颱風動向、土石流警戒資訊。

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為Google推動Google Crisis Response計劃的一部份,結合當地政府資源,以網路資訊科技發揮災防治的效用。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使用了我國政府開放資料,由中央氣象局、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水利者、公路總局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等單位提供,透過平台串接各種資訊,讓民眾隨時可獲得災害警訊及相關資訊。

資訊平台分為兩部份,災害示警、台灣防災地圖。不論是災害示警或是台防災地圖都可以跨PC、手機、平板電腦上網使用,增加災害資訊取得上的便利性。

災害示警部份主要運用了Google Search、Google Maps,當民眾使用Google Search查詢「颱風」資訊時,搜尋結果最上面一列會顯示政府發佈的颱風警訊,在Google Maps中輸入特定地區會顯示該地區發佈的災害資訊。使用者若要獲得主動通知,可在手機上使用Google Now,若所在位置為警訊地區,Google Now會自動通知使用者,不過,iOS裝置需安裝Google Now才能使用。

台灣防災地圖則是在Google地圖上呈現各種資訊,氣象局、水土保持局、水利署、公路總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開放資料以CAP(Common Alerting Protocol)格式,使用者在地圖上開啟資訊圖層,瀏覽檢視不同資訊。

在災害地圖右側圖層資訊欄中勾選颱風路徑,就會在地圖上看到氣象局提供的颱路路徑預測,勾選颱正路徑機率將進一步顯示未來路徑機率,另外,颱風造成的驚人雨量常引發土石流、海水倒灌等其他災害,只要開啟士石流潛勢溪流或颱風暴潮觀測,就能在地圖上看到政府發佈的各地土石警戒、海水暴潮安全狀態。

為了方便使用者分享資訊,在台灣防災地圖上查詢的資訊也能分享給到個人的社交網站,使災害訊息透過社交網路服務更快地散佈出去。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表示,政府開放資料,但資料是死的,需要民間運用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與Google合作推出台灣災害應變資訊平台,將資料與平台結合在一起應用在災害上是開放資料的創新的應用。目前提供的颱風、土石流、豪大雨等災害,接下來將提供地震資訊。

從Google Crisis Response計劃推出以來,Google已與美國、加拿大政府合作提供災害資訊供當地民眾使用,日本也提供這項服務,台灣成為繼日本之後第二個採用該平台的國家。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