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臺灣的經濟景氣逐步下滑,引起了很多人的擔憂。通常在這種時刻、這種氛圍,我們就會聽到政治人物跳出來說,我們不要搞政治,要全力拼經濟。

「要經濟發展,不要政治口水」,似乎是無人會/敢出言反對的金科玉律。我們當然不要純為權力鬥爭而來政治虛耗,但是「只要經濟,不要政治」,卻也絕對不是臺灣未來的希望之所寄。

首先我們得認識,只認經濟不問政治,究竟所指為何。對於政治人物來說,這是一種呼籲,呼籲我們不要試圖改變現狀,先把餅做大再說,把餅做大了,大家就能雨露均沾、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這也就是說,拼經濟意味著維持現狀、不撼動現有的經濟結構,未來就是現在的放大版(如果能做到的話)。臺灣的拼政治,在很多時候的確只是空轉,放大現狀式的未來,有時也真的是走出經濟低潮的有效方式。

但是很顯然的,當前我們面對的經濟局勢並非如此。多數臺灣人面對的真實處境是:經濟成長率年年是正數,受薪階級的薪水卻不升反降;到海外高就或打工的臺灣人年年攀升,留在臺灣的失業者還是有增無減;政府的負債總額直線飆高,卻很少人真正感受到自己享受的福利有增加。

我們的政治入物,他們口中的拼經濟是:

1. 說臺灣的「頂尖人才」薪水太低,導致人才外流,不利臺灣的國家競爭力;但是同一批政治人物卻也告訴我們,景氣低迷不宜調漲基本薪資,要大家共體時艱。可怪的是,這些人也會裝模作樣,體恤年輕人的低薪、新貧化、憂心臺灣的貧富差距加大,但是如果這些人的前兩項主張都能實現(原本就高薪的人加薪,貼近基本薪資者原地不動),不就是導致他們憂心之事的導火線?

2. 原本苗栗縣政府為群創光電徵收的大埔農地,以及國科會為友達開發的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群創和友達都因投資環境丕變而打了退堂鼓,但是我們的主管機關卻都以經濟發展之名打死不退,強徵農地、影響農民的水利資源運用,我們卻絲毫看不出來這拼的是誰的經濟、什麼樣的經濟。

這樣的拼經濟,我們所面對的生存處境就不可能有改變。政府在2006年提出的兩兆雙星計畫,不到六年的時間,前景已顯得晦暗無光。兩兆中的半導體和面板產業,好歹還有過幾年好光景,後繼的太陽能與LED則是像稍縱即逝的彗星,只在夜空有過短暫的光芒。國科會提出精密機械作為中科四期的替代性產業,好與壞仍有待評估,但是當政者的一貫思維並沒有改變:只有一個兆元產業,才能取代另外一個兆元產業。

我們的政治人物,沒有提高年輕人工作機會與待遇的能力,我們的政治人物,也沒有一萬個千萬元產業合力創造兆元產值的想像力(做得到,也就順道成就了前者),他們只會要年輕人拼經濟,一個未必會讓你得到工作、增加收入的經濟,一個複製與模仿現狀的經濟。

如果我們對現狀不滿意,我們當然要拼經濟,但是也要拼政治,因為拼政治就是拼經濟,一個有別於現狀的經濟。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