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任職於中研院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的胡崇偉,是Python語言的愛好者,會接觸該語言是因為在2000年時,當時正在念元智大學資管所的他要找論文的題目,由於對網路的熱愛,所以想找相關技術為主的題目,那時他注意到有一個名為WebDAV的技術,是HTTP 1.1中的一項功能,使用者可以透過它新增、刪除、修改網頁上的資料,雖然現在看起來好像是很普通的功能,在當時卻是個很新的技術。胡崇偉便開始研究它,隨後發現Zope這套Web Application Server並實作了該功能,而Zope是由Python所開發的,於是便開始學習該語言。

為了寫論文而學習Python,從此一用成主顧
接觸Python至今已超過10年,胡崇偉說之所以會如此喜歡這個語言,是因為它有語法簡單易記、開發快速、程式碼容易閱讀的優點。

他說,一般的程式語言如果要撰寫迴圈程式時,都是用大括號將程式碼包住,例如for{},來告訴編譯器這是一個迴圈,而在Python裡只要在for後加上冒號,並且將迴圈裡的程式縮排4格即可,這也是Python強制規定的語法。而程式開發員在閱讀程式碼時,能夠很快了解這段程式碼的功能。

理論上如此,實際上呢?之前擔任專案經理時,曾經提議過想在3個月內將舊系統改善,但其他人都反應不太可能辦到,而由於現在他自己也接專案開發的工作,就曾以Python在3個月內,獨立一人開發出名為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的網站,親自證明了要用該語言快速完成專案開發是可行的。但他也解釋,由於當時的團隊成員只有他會Python,因此去要求其他人學這套語言,也是不容易辦到的事。

另外,胡崇偉也特別提到了一個一般開發人員很少聽到的觀念,稱為The Zen Of Python,是由Python 發明者Tim Peters所提出,在臺灣,開發者則稱之為Python禪學,這是一個告訴Python開發人員在撰寫程式時,應該要做到的事。例如,程式碼敘述的編排上,平舖比層疊好,而勻散勝過稠密,為的是輕鬆易讀。一段程式總會有一種明確的寫法,因此實務上,最好也只有一種,但或須細想方可得。舉了這麼多的例子,他說目的就是想告訴大家,Python是一個很值得學習的語言,由此可見,胡崇偉的確是相當喜歡Python。

胡崇偉進一步說明了會使用Python當做開發語言的原因,是在於它的開發效率與生產力,這能讓開發者可以專注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程式語言本身。而對於該語言在臺灣使用率還不普遍的情況,他認為主因是學校方面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其次則是目前大部分的企業還是使用商業公司的產品,對於Open Source軟體的認識還有待提升。

Python在臺灣的推廣還屬於起步期,而相關的社群正努力使它邁入起飛期,所以在今年的6月,即將舉行第一次的Python年會,胡崇偉是籌備團隊中的其中一人,他說,會想舉辦Python年會有二個原因。首先是因為Python社群的規模已經成長到了一定的程度。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因為Ruby與Python是很相似的社群,知名度也差不多,而2011年8月在臺灣舉辦的Ruby年會算是相當的成功,所以理論上規模應會相當,同時在估算經費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參考方向。

除了Python,Plone也是他愛用的一套架站軟體。這是以Python及Zope所發展出來的,胡崇偉說Plone的優點是可以很輕易地架起測試站臺,並且讓所有的開發人員有個容易測試的整合開發環境,所以他也是相當推薦開發者能使用這套軟體。

而對於有使用者反應Plone在架站軟體中算是不容易學習的平臺,他則解釋,是因為Plone將所有的功能,包含企業級的應用,都整合了進去。例如,會員管理等,因此才會讓使用者有學習門檻高的印象。他說,如果不是要用到全部的功能,那麼其實Plone沒那麼難學習,就跟一般架站軟體的入手程度差不多。

大學時規定找他組裝電腦的人,必須安裝Linux
在1991年時,胡崇偉考上臺大醫學院的復健系,但只念了一年,他便知道自己不適合當醫生,於是就去重考並考上了政大財管系。其實當時他的分數是可以報資管系,不過他說如果當初念資管,那麼現在他可能就不會喜歡電腦了,因為當時的教育環境,只會逼著你念不喜歡的東西,而這只會讓他對電腦產生反感。

雖然大學念的不是資訊相關科系,但胡崇偉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學習網路相關的技術,在那時學術網路才剛興起,而有學術網路的大學也是少之又少,只有中山、政治等國立大學才有。他說,當時HTML還沒有出現,最流行的網路應用是BBS,而他為了想上網,開始學習怎麼組電腦及網路設定。

在那個時候,電腦的組裝並不像現在那麼簡單,只要把硬體組裝好,然後安裝作業系統並接上網路線就能夠上網,而是要設定許多系統參數,要上網,也是需要將相關資訊,例如IP位址等設定好才行。也是在這個時候,胡崇偉開始學習Unix這套作業系統,而在1995年接觸到Linux後,覺得它很好用,於是往後只要有同學拜托他幫忙安裝電腦,他都規定:「必須要使用Linux」,才肯幫忙,算是一種強迫推銷,他笑著說。

另外,他提到當時流行的類Unix作業系統有二個,一個是Linux,另一個就是BSD,由於BSD執行上比較穩定,因此該系統的擁護者講話比較大聲,而Linux派則是相當低調,不敢抬頭挺胸說自己是使用Linux系統。胡崇偉說,這都是當時有趣的現象。

後來由於HTTP協定的出現,設計個人網頁形成了一股風潮,胡崇偉也趕上了這股風潮,設計了一個介紹搖滾樂的網站,不同的是,他從伺服器的架設,包括Linux與Apache等,到網頁的撰寫,都由自己一人完成。

就讀研究所時,進一步接觸了自由軟體的領域
大學畢業後,胡崇偉先是到了長誠人力資源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為期約半年。而後在1999年,參加了研究所的推薦甄試,考上了元智大學的資管所。

胡崇偉對Python不只是去使用,而且也認同自由軟體的理念並推廣它,他說其實是在念研究所時,在網路上讀了洪朝貴老師的文章進而被影響。

另一個對他影響很深的是一本名為Voice from the Open Source Revolution的書籍。對於自由軟體的意義,他認為人類的智慧該由人類共享,不應該被特定的人把持,即使靠智財權賺錢也該是合理的利潤,而Open Source能讓知識工作者獲得合理的報酬,當人們專注在創新而非專利來賺錢,這世界會更容易進步且更公平。

胡崇偉鼓勵非科班出身,卻有心投身IT行業的人, Open Source社群是學習與交朋友的好環境,並且網路上也有許多的資源可以取用,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對IT技術的熱忱。

研究Python之外,最大的興趣是聽搖滾樂
胡崇偉最早接觸電腦是在國中,那時家裡買了一臺黑色的Acer XT,為了想自己設計一套遊戲,而去買書自學Basic語言,之後用該語言寫出一個簡單的打棒球遊戲。

後來由於要準備高中聯考,因此就沒有繼續接觸電腦相關的技術,他說,在那段時期,其實非常的壓抑,因為每天都有考不完的試。因此,為了讓自己有管道可以宣洩壓力,於是開始接觸搖滾樂,那時喜歡的樂團有齊柏林飛船、披頭四等,並且還去學了吉他,他也是在那個時候迷上了搖滾樂。胡崇偉說,為了買到Led Zeppelin(齊柏林飛船)樂團的海報,在高中時,自己花2,000元的代價,才讓收藏該張海報的唱片行老闆願意賣給他。


IT人物-中央研究院人文社科中心研究助理 胡崇偉
● 出生年:1973年
● 學經歷:元智大學資管所畢、中研院人文社科中心研究助理、軟體自由協會監事
公司資訊-中央研究院
● 網址:www.sinica.edu.tw
● 服務內容: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材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