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遇到小時候的朋友,大家聊著那時候的趣事,有人感嘆地說:「我們好像都沒有達成當年的志願。」我小時候的志願是長大當科學家,朋友們有的想當醫生、消防隊長,結果最後,我們都當了專業經理人。有位朋友在填寫個人資料時,在職業欄寫:「專業經理人」,結果對方建議他改成電子業、製造業這種明確的職業別。「可是我的專長是管理」,朋友解釋說,「把我放到製造業,我就管理製造業,把我放到傳統產業,我也可以做管理呀!」

很少有人一輩子做的工作都是當年學校裡面唸的科系,哈佛與MIT的教授就常常提示學生「要學習去解決從未見過的問題,從事現在還不存在的新行業。」世界的變化並不是一下子就發生,從Facebook與Google的超低員工平均年齡來看,新的產業畢竟還是新人類的天下。不過管理階層就不盡然如此,新的產業仍需要有經驗並且有人脈的專業經理人。因此專業經理人面對的挑戰,並不只是學以致用,而是現學現用,還要達到績效才不至於被淘汰。在這裡,我們把專業經理人看做是「傭兵」,拿高薪賭命來幫別人打仗,而且也樂於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可是一個公司裡的部門主管,也算是專業經理人嗎?按照目前普遍的定義,只有高階經理人才算是,否則都還仍然被歸類為「向專業經理人領域邁進的經理人」。

差別在於兩個地方,一個是「見過的世面」,另一個是「股東委任關係」。既然是傭兵,那麼打過的仗應該不少,可能沙漠、叢林、極地都去過,而且具有完備的「技巧」來解決所有工作上的問題,並且能帶領團隊持續前進。至於委任關係,意思就是「請來的」或者「空降的」概念,要從一個經理人,轉變成為高階經理人,然後被別人請去擔任「專業經理人」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呢?「積極穩健的個性」是被公認為最重要的特質,因為積極,所以會幫團隊帶來活力,因為穩健,不會讓團隊與股東們常常洗三溫暖。而且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大起大落賺不到錢」,也就是說,管理的技巧與經驗不足,決定草率魯莽,抗拒不了各種誘惑,都會成為專業經理人被判定不及格的因素。

除了活力之外,統計資料也指出,積極的個性比較會往正面思考,面臨競爭與挑戰時能從客觀的角度來評估,不屈不撓地尋求解決方法。由於專業經理人被賦予的責任,往往是經營創業家留下來的事業,會有企業文化的處理,以及各種對外對內的談判要進行,壓力會很大。不管接下將軍印信的當下,公司的狀況是如何,在分析過許多專業經理人上任交接的情況之後,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沒有生病不會找醫生」,也就是企業一定是出了問題,才會做這樣的交接處理。也就因此,專業經理人要能穩得住局面,不單需要EQ,對於各種場面與人性的了解,還有處理的技巧與知識都是必備的能力。

專業經理人的團隊,是要從外部找人還是從內部培養呢?大多數剛上任的新官,選擇找來自己配合過的左右手,因為這樣能夠快速產生績效。幫企業帶入業績、制度以及人才,一直是專業經理人最重要的三件事情,短期的業績與利潤,中期的制度與文化,乃至於長期的人才培養,都是必要的。但是帶入新的人才,就會產生與舊員工之間的問題。從成功的案例分析,最好還是先從既有的人才開始,給予他們目標與考核,建立制度,再逐步引進人才,會是比較「穩健」的做法。

成功的專業經理人,必須要有足夠的經驗、知識與人脈,這些都需要「勇於任事」的態度才能擁有。為了保住工作,我們常常希望不要被指派多餘的事情,以免犯錯,因為犯了錯被列入黑名單,未來可能就升遷無望了。不過,很多成功的專業經理人或者創業家,都曾遭遇過許多挫折,甚至有人提出,沒有承受過挫折的專業經理人「才是危險的一群」。既然如此,在我們能力所及範圍之內,多承擔一些工作,多學習一些經驗,多認識一些人,都會是好的。但是如果太貪心,什麼都做,結果有可能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其他任務也搞砸,這就不算是「勇於任事」了,必須要被歸類為「搞不清楚自己限度的失職」。誠信對於專業經理人很重要,失去這點就等於失去全部了。

德川家康一直是許多企業家所認同的「專業經理人」典範,他的「忍耐與等待」哲學頗受認同。因為結果論,德川家康最後取得了日本,同樣的,專業經理人也是被結果論所約束,不管如何優秀,最終還是得面對企業經營績效的檢視,因此,短期的業績,中期的文化,長期的人才都必須要時時刻刻思考。不論我們當前只是個小主管,或者已經是一個威風八面的CEO,忍耐與等待的哲學都很值得思考,換個角度講就是謹慎,為了即將來臨的機會,積極累積自己的能力經驗。如果只是心存著拿別人的錢來累積自己的實力與經驗,卻沒有想過累積自己的誠信,績效是不太可能變好的。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