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遍國外的社交網站Facebook終於在上週(6/19)悄悄出現了中文介面,且有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三地版本。不過本地業者則認為,若只是語言介面轉換,很難打入在地市場。

這幾天,包括台灣在內的兩岸三地Facebook使用者,在登入帳號時都赫然發現,原本的英文介面轉換為中文介面,並分為簡體中文、中文(台灣)、中文(香港)三個版本。從Facebook一次推出三個地區版本的做法看來,似乎有意開始耕耘華文市場。

雖然Facebook要來台設點的說法甚囂塵上,不過目前在台灣仍然沒有聯絡窗口,也查無Facebook在台登記分公司的相關證據。Facebook官方則對相關計畫相當低調,該公司美國總部的媒體聯繫單位僅以電子郵件回應表示,針對Facebook在華文市場的策略、計畫,目前還未打算對任何人透露相關訊息。

Facebook先前已有17個多國語言版本,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都包含在內,加上此次新上線的三個中文版本,就已20個語言。

Facebook的多國語言介面事實上也是透過社群力量集合而成,Facebook約自今年三月開始提供翻譯應用程式,使用者只要將應用程式加入自己的帳號,就可以幫助Facebook進行協同翻譯作業。

和全球對Facebook的熱潮相較之下,其在台使用率可以說非常低。根據創市際ARO網路測量研究五月份資料,Facebook每月不重複造訪人次約在13萬左右,到達率約為1%,和無名小站近一千萬人次、80%到達率比起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菲律賓相當熱門的社交網站Friendster也在去年9月推出繁體中文版,打算積極耕耘台灣市場,不過只是語言介面轉換,看不到在地化的做法。因此雖然Friendster走紅亞洲,不過繁中版推出至今,在台灣仍不敵本地業者的優勢。而這也很可能是Facebook將面臨的問題。

本地業者競爭激烈 在地化成關鍵

事實上台灣市場的無名小站、Pixnet、Yam天空等業者,也都由原本的部落格、相簿提供者,漸漸朝向社交網路的方向發展。例如相繼推出的誰來我家功能,以及無名今年上線的好友連連看等等。台灣整體市場逐漸成熟,使用者也已經有各自偏好,Facebook是否能成功在台竄起,在地化成為必然關鍵。

Pixnet總經理李俊廣就直指,在地化是經營社交網站的重要條件,尤其必須有台灣人喜歡的內容。Facebook跟台灣現有無名、Pixnet等玩法幾乎不同,加上社交網站的重點在於「因為朋友都在那」,才能吸引使用者加入。目前台灣的Facebook使用者幾乎都是因為國外的朋友在使用,所以才加入。

他還指出一個重點:「台灣的社群幾乎被無名小站定義了。」以無名在台灣每月近一千萬人次、八成到達率的使用狀況來看,幾乎是獨大,當所有人都在上面,使用者就很難離開。但也由於玩法不同,Facebook的加入勢必會讓整體市場更加有趣。

Yahoo!奇摩則保守回應表示,社群網站在國外的發展早於台灣,有更多的業者加入台灣市場,對網友及市場來說都是好的影響。無名小站的優勢在於貼近本地網友需求,未來會以持續發展在地化做為努力目標。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