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隨身碟中的病毒通常是依賴Autorun.inf檔案入侵電腦,只要讓電腦在存取外接式媒介時,不要自動執行Autorun.inf檔案,就能大幅減低電腦遭受感染的機率,例如當要外接USB隨身碟時,最好按著Shift鍵,直到電腦確定已經連接USB隨身碟資料後,再放開Shift鍵,這樣作業系統就不會自動執行Autorun.inf檔案,最後可利用attrib指令查詢USB隨身碟資料的屬性,以判斷隨身碟中是否存在可疑的程式。

attrib指令可判斷檔案的屬性,若發現USB隨身碟中某檔案為執行檔(.exe),且屬性同時具有S(System)及H(Hide)時,就可能是可疑的程式,因為此種屬性的程式會存放在電腦的「Windows」資料夾中,且為驅動程式,一般USB隨身碟內的檔案不會具備此種屬性,需要多加注意。


我們可利用attrib指令查詢USB隨身碟中,是否存在可疑程式。以圖中為例,attrib可查詢出來檔案屬性,其中S為系統(System),通常此屬性的資料會存放在電腦的「Windows」資料夾中,若USB隨身碟也發現有此屬性的檔案,就需要注意是否為病毒。


如果我們在USB隨身碟發現中存在可疑程式,Malware-Test Lab邱春樹建議不要直接刪除檔案,以避免誤刪資料,最好先更改檔案名稱,再利用UltraEdit-32bit等程式編輯器,查詢可疑程式的資料,若查詢到像「shell\1\Command=shell.exe –s」,則需要注意shell.exe是否有問題,另一方面,若看不出程式名稱的意思,但開啟的程式的路徑為「Recycle」(此是指USB隨身碟的資源回收筒),也需要注意,因為電腦病毒通常會存放在資源回收筒中,以避人耳目。

USB隨身碟的病毒與一般電腦病毒類似,只是此種類型的病毒通常會搭配Autorun.inf檔案,並從USB隨身碟感染電腦。一般而言,只要防毒軟體有定期更新病毒碼,就能防止被病毒影響,不過如果病毒太新,或防毒軟體的病毒碼尚未更新,則電腦還是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被植入惡意程式。

一旦電腦感染病毒後,病毒就會長駐在作業系統的處理程序中,並會偵測事件記錄器,從中得知目前電腦的運作情況。當電腦外接USB隨身碟時,系統就會自動通知事件記錄器改變的情況,而病毒也會從事件記錄器,得知已經連接USB隨身碟,並嘗試寫入病毒資料到USB隨身碟中,一般的USB隨身碟是設定為可讀寫模式,因此病毒就能順利寫入Autorun.inf檔案及相關惡意程式。

原本Autorun.inf檔案是希望電腦在存取外接式媒介時,能自動讀取相關資料並執行程式,以減少使用者自行操作的困難。以Windows XP作業系統為例,當光碟片放入電腦的光碟機時,系統會先尋找Autorun.inf檔案,並執行相關的程式指令。

電腦病毒也是利用此方式,將病毒及對應的Autorun.inf檔案寫入在USB隨身碟,並利用電腦指令的參數,將病毒及Autorun.inf檔案隱藏在USB隨身碟中,所以就算使用者從本機電腦的「我的電腦」資料夾中,查詢USB隨身碟資料,也不一定能查覺出問題。只要隨身碟連接到電腦,Autorun.inf檔案就會自動載入,並執行設定的相關程式,病毒也就在此時入侵電腦主機。文⊙蘇碩鈞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