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Taiwan社群負責人練喆明,網路代號BlueT,現實中是一位滿22歲不久的年輕小夥子。他從國三開始對Linux產生興趣,高中甚至成立資研社努力推廣Linux,目前已是資深的Linux社群人。從Red Hat + CLE、Debian、Gentoo到Ubuntu等,一路來跟著Linux成長。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也與Linux相關,9年來每一次的選擇,都有著自己的執著與理想。

選擇Linux,練就一身性能調校的本領
為何選擇Linux?乍看來是常識性的問題,對練喆明卻是人生中的重大、無悔的抉擇。1998年正逢微軟的Windows 95作業系統暢銷熱賣的年代,更結合Intel的Pentium II主流平臺的加速,創造人們口中Wintel的市場。由於「Windows系統核心檔案玩透了,而Linux看起來還不賴。」他回憶道,也因此踏入Linux圈,後續更成為Linux社群的資深推廣人。當時接手鄰居淘汰的486電腦後,加上對資訊安全有興趣,隱約知道許多Hacker都是從Unix/Linux中學習解決問題開始的。

當然,他也走過艱辛的入門時期。為了從486電腦的S3顯示卡上執行X環境,他也請資深的Linux前輩協助安裝套件與性能調校,只是功敗垂成,「好不容易出現了具代表性的X畫面,重開機後設定還是一樣爛掉」。這是許多學習Linux共同的經驗,也讓許多人對Linux幻滅,可是練吉吉明卻因此練就一身性能調校的基礎與本領。

如今到虹宣公司任職後,接手一部有著6年歷史、內裝2顆Pentium III 667MHz處理器的IBM伺服器,他在這部機器上安裝Ubuntu Linux套件的Server版,首要工作就是「榨出這部電腦所有效能,充份發揮Geek精神」,他很有自信地表示道,證明9年前的抉擇是正確的。

因完整度高而投入Ubuntu Linux
當他踏入Linux領域後,認同開放源碼社群的「共榮共享共進」的烏托邦精神,並認為Linux是「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加上自己在初學時經歷摸索的辛苦,希望其他對Linux有興趣的同好不用再走過這段路。他也承認「Linux套件因為繁多,使得入門門檻高,每個套件有專注著自己擅長的特殊領域,發揮獨特的功能。」由於Ubuntu Linux套件完成度高、友善的操作介面,以及Canonical基金會以1千萬美金的支援,所以成為他眼中理想的Linux套件。

練吉吉明的經驗談:開放源碼真正主力在社群
Linux在臺灣也有很長的歷史,只是使用者一直沒有爆發性的成長。練吉吉明分析幾個原因。首先是學校教育層面,由於他是高雄人,從高中時代起就開始推廣Linux,比較北部與南部高中學生對Linux的學習狀況,卻都很相近,不因為地理位置不同而產生差異。「這階段的學生用電腦都是玩Game,許多人只是有碰過Linux,都認為Linux很酷,卻沒有能力鑽研,也缺乏熱情」。此外,他以「人各有志」,一笑泯之帶過,「自由軟體的精神是給人們自由選擇的權利,不是強迫使用」。

大學教育這方面,他的看法則是僅只於研究用途,課程上缺少對作業系統的實作面。他也憂心大學的資訊教育不了解為何選擇何種套件作為教學的原因。

資訊產業界對Linux的應用現況也是曖昧不明。鼓吹開放源碼,他認為「應著重在當下可及的功能與範圍,而非無所不能」。他就自己的觀點分析道,媒體記者的素質參差不齊,撰寫相關新聞時,方向不是很正確,也常誤解開放源碼的精神,有時過於浮誇此精神,誤以為開放源碼是無所不能,Linux也有相同的問題。

他強調:「開放源碼真正主力在社群,而不是企業」,記者「有時候沒找到對的人受訪」。根據我們觀察企業應用Linux現況,也證實這樣的說法。企業雖然有意應用Linux,但不了解社群會是潛在的技術支援人才的寶庫,另一方面,社群也不知道有哪些企業正在使用Linux。以企業資訊應用系統而言,這類隔閡造成社群只能偏重理論,企業又過於偏重實務,使得雙方都在摸索。

9年的推廣經驗心得,Embedded Linux具市場潛力
練喆明因為家庭因素而分擔家中經濟,所以年輕的他還以待遇為主要的工作條件,至於在哪裡上班,則是其次。不過這並不代表與現實全面妥協,左手臂上的刺青暗示骨子裡有著些微的反商、反社會傾向。「現在還只是為待遇而工作,不是為理想而工作。」他說道。下班後的他,換成Ubuntu@Taiwan負責人,則展現出對理想仍保有的熱情。從Yahoo應徵這件事則反應出,當他面對矛盾衝突的抉擇時,理想還是小勝一籌。當時該企業雖然會為每位員工配置筆記型電腦,而且強制規定所有工作都必須在這部安裝Windows作業系統的電腦上作業。因此,他婉拒這份工作,「我已經生活在沒有Windows的日子很久了,強迫使用Windows會讓我變得沒有任何生產力。」。

目前練喆明的工作以MIS為主,在伺服器安裝Ubuntu Server為同仁提供服務,公司產品以Embedded Linux為核心所衍生的應用,可謂學以致用。Linux 在企業伺服器效能與穩定已獲得強力肯定,而目前正在努力朝著桌面環境應用。至於嵌入式系統(Embedded System),雖然已經有WinCE,仍有許多設備還是以Linux為首要選擇,隱含非常大的市場潛力。他對於Embedded Linux的應用前景頗為樂觀,雖然嵌入式系統相關產業萌芽很早,但「早期業界誤將嵌入式系統捧得像個明星,造成終端使用者有錯誤印象,相關產品難以親近。現在業界應告知消費者,嵌入式系統會像是家電一般,隨處可見且平易近人」。他也提到,臺灣已有許多企業投入此產業,建議企業眼光更遠,不要將嵌入式系統當產品,或許有機會研發本土的產業技術。文⊙張瑞隆


自由地取得並擁有社群及專業的支援

多年來也有許多Linux套件不是被併購,就是消失在市場中,這令人聯想到Ubuntu Linux會不會因為像.com般泡沫化,或者走向Red Hat的商業化等相近的路。

練喆明嘆了一口氣說著「許多Linux套件都是被媒體記者炒出名的」。雖然以目前對Ubuntu的熱絡,尚難以確定它的未來。不過,Ubuntu是由社群所打造的,Canonical公司的背後支援只是為了讓這個套件更好,但不是掌握著Ubuntu的版權。他引用創始人Mark Shuttleworth的話說道:「Ubuntu如果也學習Red Hat相同的路,即使再成功,也不過是Red Hat第二,但Ubuntu的目的是另創模式,讓此套件更好且更多人使用」。

對於會不會泡沫化此問題的回答,他認為Ubuntu「正符合我的需求,既已身在其中,倘若Ubuntu有所不足,就改進它、讓它更好。許多人可能遇到不符合自己需求的Linux套件,就轉向使用其他套件,甚至又開發另一種套件。可是輪子不需要一直被重造,只要發明一次即可。既已發明,如果有不好的地方,就想辦法讓它更好即可。」,他補充說,Mark成立Canonical公司與基金會的奧援,也是一大助力,但別忘了「Ubuntu不是Canonical的,而是社群的」。文⊙張瑞隆



IT人物-練喆明
Ubuntu@Taiwan社群負責人
●學經歷:義守大學資訊工程系/電子系肄業、高雄Perl推廣組負責人、高雄Linux使用者協會資深成員、O’Reilly兼職譯者、臺灣南區高中電腦科學研究性社團聯合會常任顧問與講師、Official Ubuntu Member、如梭科技核心成員(Core Member)。

公司檔案-Ubuntu@Taiwan使用者社群
●成立時間:2005年
●成立目的:Ubuntu是一個古非洲語,意思是「人道待人」Ubuntu是一個以Linux核心為基礎的作業系統,可自由地取得並擁有社群及專業的支援。Ubuntu社群建構在Ubuntu宣言的理念之上:「軟體應可免費取得,軟體工具在各種語言環境下應皆可使用而不會有任何功能上的差異,再者,人們應有自訂軟體的自由,而且可用任何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來修改。」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