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余至浩

軟體訂閱制是現代商業模式的主流!這句話在去年底再度被印證。去年12月初,VMware宣布,以後旗下所有產品全面採行訂閱付費制,對於新的企業用戶不再提供永久授權的買斷選項,對既有用戶的授權續約也不再有買斷,僅提供訂閱。這意謂著,VMware虛擬化平臺正式全面轉型為軟體訂閱制,未來不再有買斷銷售的商業模式。

這項新政策在去年12月11日公布,並在當日立即生效。新政策影響了VMware旗下眾多產品,涵蓋了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vSphere、vSAN、 NSX、SRM 、HCX、vCloud及VMware Aria套件等。此則消息一出,震撼了整個IT圈。

VMware全訂閱制政策引起各界廣泛討論,尤其不僅在國外,臺灣許多企業採用VMware的虛擬化方案,因此,對於這項新政策,企業未來在成本評估、服務合約轉換時機,以及可能替代方案選擇等,都將成為未來CIO必須仔細評估的重點。

VMware去年在被博通收購後,大動作調整現有的授權和銷售模式,也引起外界擔憂,對於既有用戶的使用權益可能造成影響,甚至在新的綑綁式銷售下,長期來看,可能使得企業整體IT支出增加。這也是新制對於企業IT可能帶來最直接的影響。

但新制下更深層的影響,一方面反映出,企業必須開始認真思考授權轉換,是要繼續留在地端使用新制訂閱方案,還是轉換到其他地端虛擬化平臺,或直接採用公雲方式部署;另一方面,凸顯出企業IT基礎架構軟體堆疊的重要性,將影響企業在私有雲或混合雲環境的建構,甚至未來朝向雲原生的發展,都可能受影響。這正是VMware全面轉向訂閱制引起企業高度關注的原因。

VMware在2年前以610億美元的天價賣給了博通,但雙方直到去年11月底才完成併購,VMware正式納入博通旗下,但併購不到兩周,VMware就全面轉向全訂閱制的商業模式,不再提供永久授權的賣斷制。

在併購案完成後的第一場財報線上會議中,博通執行長Hock Tan就直言,轉型為訂閱制商業模式能夠替這家公司帶來營收的快速增長,還能提供更高價值的產品。預期這項新策略未來三年內將有高達85億美元的EBITDA獲利。

目前VMware在全球擁有超過50萬名企業用戶,透過提供的虛擬化平臺將IT基礎架構虛擬化,以打造自己的私有雲或混合雲環境。博通財務長Kristen Spears預估,到2024財年底,這些企業用戶中將有逾6成的軟體永久授權合約,大部分將轉向訂閱制授權。她甚至還使用「新的Broadcom模式」,來形容VMware銷售服務模式的大轉變。

VMware早在出售前就已開始轉型,朝訂閱制銷售模式發展

在博通收購VMware之前,因應軟體訂閱模式的盛行其實就已經積極展開轉型,朝向訂閱制銷售模式發展。像是不少新服務一推出就是採用雲端訂閱模式,例如Tanzu、Carbon Black與VMware Cloud等,而針對原本採用永久授權的地端產品,如VCF、vSphere、vSAN等,VMware後來相繼推出訂閱授權方案,可以說,現在幾乎VMware全產品都包含有訂閱合約購買方案。甚至少部分套裝產品自2~3年前就不再提供買斷制,僅提供純訂閱制,例如,虛擬雲端桌面VMware Horizon等。

為了加速實現全訂閱制,VMware在兩年前還推出了名為vSphere+與vSAN+的新服務,讓企業既不需要將關鍵應用搬上雲,就能夠獲得雲端彈性和服務以加速創新,此外,還能從雲端管理本地部署的vSphere和vSAN環境。這項新服務不僅採用純訂閱制,計價方式和雲端SaaS服務相同,而且還可以將本地伺服器管理軟體vCenter一併轉為雲端訂閱模式,按量付費,藉此逐步引導企業朝向訂閱制來轉型。

不過,多數VMware企業用戶目前仍採用永久授權居多,占了所有授權的6成以上,尤其在臺灣企業用戶中,採用永久型授權的比例更高,高達8~9成。因此,新制實施後對臺灣企業的影響更為顯著。

新訂閱制影響旗下眾多產品,涵蓋13項主要產品

全面採行訂閱制後,VMware在簡易QA問答網頁中列舉了受到新制影響的產品,分別有企業混合雲平臺VCF、伺服器虛擬化vSphere、儲存虛擬化 vSAN、 網路虛擬化NSX、 雲端遷移平臺HCX、災難復原軟體SRM、 雲端基礎架構和管理套件vCloud、雲端管理產品套件Aria、多雲管理套件Aria Universal、 多雲基礎架構自動化平臺Aria Automation、IT維運管理平臺Aria Operations,以及Log分析工具Aria Operations for Logs與網路監控工具Aria Operations for Networks共13項產品。

在新政策下,VMware將不再提供這些產品的永久授權、有效支援與訂閱服務 (Support and Subscription, SnS)續訂,以及混合與訂閱購買計畫(HPP/SPP) 點數在內的銷售模式,僅以訂閱或定期授權的形式提供。換句話說,若需將舊的永久授權版本更新到新版,或遇到原廠技術支援出現EOA(End of Availability),為了維持技術支援的有效性,因此需進行續約時,企業就可能得將既有授權轉換為新訂閱制。

為了方便用戶移轉授權,VMware還提供自備訂閱授權(BYOL)選項,協助企業將VCF環境中所有混合雲端點授權移植到新方案。

VMware強調,推行訂閱制的優勢,有助於企業實現持續創新、更快創造價值,並使其投資更具可預測性。為了吸引新舊用戶,VMware還宣布VCF訂閱方案降價50%,來吸引非訂閱的用戶轉換到新方案,同時加強對啟動解決方案和生命周期管理的支援。

企業從永久授權轉為訂閱付費制,雖然轉換授權或部署的方式與以往並無明顯差異,但在新制下,企業對於產品的權利不再有擁有權,只有使用權,因此每隔一段時間,企業需要重新付費取得授權,延續對於原有軟體使用的權利。此外,若遇到原本約定的用量超過時,企業也需要額外付費。

不僅僅VMware的軟體銷售政策有重大的調整,VMware發展策略方面也出現了改變。Hock Tan強調,未來發展重心將專注於協助企業擁抱現代化的私有雲和混合雲環境,「目的是要讓全球企業能夠利用VMware的軟體堆疊在跨資料中心和公雲環境中執行各種應用程式。」

VMware公開未來產品發展和投資有4大重點,包括VMware Cloud Foundation平臺、VMware Tanzu、應用程式網路和進階安全性服務,以及針對電信和企業邊緣的VMware軟體定義邊緣。除此之外,Hock Tan補充說, 目前正在加強對微服務工具方面的投資,以因應跨雲環境不同工作負載的執行。

轉為全訂閱制後,VMware重新調整和簡化現有的產品線,以VCF和新的VMware vSphere Foundation (VVF)兩大產品線為核心。VCF是旗鑑企業級混合雲解決方案,使企業能夠在該平臺上執行關鍵應用和現代化應用。而VVF則是針對中小型客戶所推出的全新企業級工作負載平臺,整合了vSphere與智慧維運管理等功能。

除了VCF、VVF原本所包含的服務之外,企業還可以透過選配加購所需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儲存產品、勒索軟體和災難復原服務,以及應用程式平臺等。此外,因應HCI的需求,在VVF方案中,還提供了包含vSAN Max在內的vSAN全功能加購選項。需要注意的是,僅有在VCF服務中,能加購應用程式網路和安全產品。未來還將新增Private AI,能支援多雲的企業生成式AI模型訓練、測試及部署。

新制下的產品銷售方式也有所調整,未來不再提供個別產品的銷售,而是改採套餐加購方式,所以,企業得先訂閱VCF或VVF服務後,才能夠購買個別產品的功能。

在VCF和VVF兩大產品線以外,VMware還針對中小企業客戶推出標準版和基礎加強版vSphere服務方案,然而使用兩種方案的企業無法單獨加購其他產品功能,須升級至VCF或VVF才能用。除此之外, 其他還有推出混合雲服務和產品。

新制的計價模式,改以CPU的核心或容量為計價單位

新舊制轉換後的計價模式上也有所差異。過去VMware永久授權的產品計價基準 ,是以CPU數為單位,依據使用的CPU顆數,搭配在CPU上執行的軟體堆疊,再乘以折扣,就是企業要付給VMware的一次性費用。調整為全訂閱制後,計價模式則改以核心數或容量(TiB)為計價單位。例如,新制下,vSAN的計價方式改依使用的容量來計算,不像過去永久授權型式是以CPU數來計算,將對於企業的運用上產生影響。

全訂閱制轉換已經生效一個月,然而,到目前為止,VMware對於新制下相關價格方案並沒有公布太多細節。因此,企業仍需等待進一步的公告或詳細資訊,才能夠根據新制的具體影響和選擇,謹慎評估其使用需求、預算限制和未來IT策略來擬定對策。由於目前的資訊揭露並不完整,因此市場上出現了各種揣測。

主要產品3年契約平均牌價每核心價格曝光

在美國25年科技產業分析經驗的NAND Research首席分析師Steve McDowell宣稱取得了博通在去年12月20日一份價格資訊後,發佈了一份分析報告, 剖析新制所帶來的衝擊。 這份報告由Nutanix贊助。

在服務費用方面,該報告中提供更詳細的價格資訊。舉例來說,在VCF訂閱方案中,3年契約的平均牌價每核心價格為350美元,而在相同的年限下,VVF方案的每核心價格則為135美元。至於標準版和基礎加強版vSphere方案的價格分別為每核心50美元和35美元。

不僅如此,企業若要擴充vSAN的容量,可以透過附加元件(add-ons)進行加購,每增加1TiB需要額外支付210美元。對於雲端DR和勒索軟體復原服務,報告指出,每多一個虛擬機防護費用為360美元,而每TiB的防護費則要842美元。不過,博通另外說會打折。打折後的價格資訊尚未公開。

另外,在這份報告中,還具體詳列了VCF和VVF這兩大產品線將包含的服務。在新的訂閱方案中,VCF套餐方案包含6項產品服務,包括企業加強版vSphere、每核心1TiB 容量的vSAN 、NSX網路、HCX雲端遷移及AON、Aria企業版套件、SDDC Manager管理平臺以及SRE與相關選擇性支援。

而VVF方案則有5項服務,除了與VCF一樣有企業加強版vSphere之外,vSAN每核心則配置100 GiB容量,其他服務還有標準版vCenter、Tanzu Kubernetes Grid服務,以及Aria標準版套件。

其他選配的加購元件,則有像是SAN容量升級、災難復原即服務解決方案(VCDR)與勒索軟體復原即服務(RWR)和災難復原服務(SRM)、Tanzu智慧化服務、TMC管理產品、TAP管理介面與Spring開發框架等。

NAND Research分析指出,新的訂閱制策略和價格調整,不僅使個別產品無法單獨購買,還將原本包含在授權中的功能,現在作為附加元件提供。此外,由於捆綁方案的影響,企業可能被迫選擇使用相對高價的VCF方案,這將導致成本增加,同時使得他們需額外支付不必要的軟體訂閱費用和相關管理。

新的vSAN容量定價也是NAND Research提到另一個企業需要特別關注的影響。在VCF或VVF方案中,每核心僅配置1TiB和100 GiB的vSAN,難以滿足一般HCI運算叢集的儲存資源所需。

轉換成新制後,企業是否會因為採用訂閱制而增加成本?

同樣提供商用虛擬化平臺的Nutanix進一步比較了VMware兩種授權方式之間在未來3和5年的成本差異。當以每份CPU授權24核心,每核心135美元為例,不考慮折扣方案,企業採用5年訂閱制方案的費用,相較於永久授權方案更高,需要多付超過2倍的費用,若每份CPU授權核心數目增加為32核,費用可能增長至3倍。耐用年限縮短到3年,價格漲幅也有約1.5倍之多。

新制不只影響國外企業,對於臺灣企業衝擊也不小。尤其,目前臺灣VMware企業用戶9成都是採用永久授權,超過上千家企業,其購買的CPU授權數通常在數百顆,少數企業的使用規模更達到千上顆,甚至上萬顆都有。

不僅如此,VMware過去在臺灣業務的拓展,十分仰賴當地的經銷商,協助服務中小型企業客戶。隨著轉換成新制後,對於既有的經銷體系運作與企業互動方式,可能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不只銷售模式變革,VMware組織也有重大調整

攝影/余至浩

VMware去年底在被博通收購後,立即全面地展開整合工作,包括組織重組以及人員精簡。在這次整合過程中,該公司不僅正式納入博通旗下,更名為VMware by Broadcom,在整合過程中,VMware還精簡超過千名的人力,並將公司組織重新劃畫分為四個獨立的部門,分別專注於四大核心業務領域,包括VMware Cloud Foundation、Tanzu、軟體定義邊緣,以及應用網路與安全等。與此同時,VMware計畫出售其他非核心業務,如終端用戶運算與Carbon Black安全業務等。這項整合過程預計至少需要一年完成。

博通接管VMware後,原先的VMware管理高層也相繼離去。例如VMware執行長Raghu Raghuram就在個人LinkedIn上宣布辭去該公司執行長一職,但他未來仍將以博通CEO的策略顧問身分繼續與VMware保持合作。截至目前,VMware尚未公布新任執行長人選。此外,VMware總裁Sumit Dhawan也離開,轉而加入安全軟體供應商Proofpoint,擔任執行長一職。

不僅如此,VMware全球的經銷通路也有重大的調整。博通預告將終止現有的VMware合作夥伴計畫,改用新計畫來取代,預計今年2月將與這些合作夥伴重新簽約。

這一連串的舉措反映出,VMware不只在授權和銷售模式出現重大變革,未來的組織和業務戰略也有重大的調整。

臺灣組織人事也有部分異動

在這波組織人事的重整過程中,VMware在臺灣原有約100多人團隊也受到影響,不僅在行銷部門、技術部門人力都有相應調整,VMware原本在臺北的辦公室後來搬遷到博通在內湖的辦公室。

在臺灣擁有10年VMware技術研發經驗的VMware臺灣技術長吳子強在去年公司被收購前已離去。針對VMware臺灣新任技術長的人選,iThome記者向負責VMware臺灣的博通臺灣窗口詢問,但博通臺灣回應表示:「VMware全球組織目前尚未完全底定,臺灣這邊尚未被授權對媒體發言」,因此,暫時無法提供相關資訊。

VMware大中華區總裁陳學智是過去推動臺灣業務發展的主要負責人,似乎並未受到這波人事調整的影響。截至1月10日,他在個人LinkedIn上的現任職務並未更動。

 相關報導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