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佳霖和腎臟科主治醫師蔡尚峰打造胰島素阻抗風險預測AI,可根據9項生理和檢驗數值,來快速判斷民眾的胰島素阻抗機率,進而改善生活方式、預防糖尿病發生。

圖片來源: 

臺中榮總

就算血糖正常,也有可能是糖尿病高風險患者!臺中榮總5月2日揭露自家AI新進展,只要用演算法分析9項生理和檢驗數值,如年齡、性別、BMI、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等數值,就能計算出患者的胰島素阻抗風險,也就是導致糖尿病的重要因子。若屬於此狀況,醫師就能及早介入,民眾也能及早改善生活形態。

引發糖尿病的重要因子: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是指胰島素分泌異常,是引發代謝症候群的重要因子,也是糖尿病的前身。一般判斷糖尿病的方法是血糖測量,即空腹血糖在126mg/dl以上或過去3個月平均血糖的指標「糖化血色素(HbA1c)」超過6.5。胰島素阻抗會導致糖尿病,而近半數洗腎患者也因糖尿病所致,且糖尿病還會造成嚴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腦中風。

但中榮指出,過往研究顯示,早在患者因血糖超標、被確診為糖尿病前,胰島素阻抗至少已在患者體內發生10年了。也就是說,就算患者血糖正常、未達糖尿病定義,胰島素阻抗早已存在,並在這段期間對血管、心臟等器官造成傷害。

因此,早期診斷出胰島素阻抗,醫師就能及早介入,來預防未來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病變與死亡。但,傳統判斷方法得透過抽血,以其中的胰島素數值來計算胰島素阻抗,但不論是健康檢查還是醫院常規抽血的檢驗項目,都不包含胰島素數值。也因此,民眾無法在一般健檢中,提早知道自己是否有胰島素阻抗。

用9項數值計算胰島素阻抗

不過,臺中榮總找出一種便捷的AI運算方法,來判斷病人發生胰島素阻抗的機率。臺中榮總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佳霖和腎臟科主治醫師蔡尚峰是核心開發者,他們開發一套AI程式,能根據9項簡單易得的生理與檢驗數值,計算出是否有胰島素阻抗。如此,可幫助民眾在未確診糖尿病前,先了解自己的胰島素阻抗風險。

這9項數值包括年齡、性別、種族、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三酸甘油酯、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AI演算法則由臺灣美兆資料庫與美國國家健康營養調查(NHANES)的資料訓練而成,其中,臺灣美兆資料庫包含12,526位病人資料、NHANES則有14,211位病人,因此適用於臺灣民眾和美國人民。

此外,團隊還使用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來驗證。他們發現,用自家演算法計算出的胰島性阻抗者,雖然傳統的心力分數與心血管風險正常,但最終心血管相關死亡率,在數年後也是顯著上升,代表演算法判斷準確。

在應用上,所有非糖尿病民眾,可透過臺中榮總AI輔助門診,輸入9項指標來計算是否有胰島素阻抗(如下圖)。若有,就能及時介入改善,改善方法包括1天至少運動30分鐘、飲食調整為三低一高(低油、低糖、低鹽、高纖),以及不吸菸、少喝酒等。

不只如此,臺中榮總這項研究也於今年4月,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刋The Lancet(刺胳針)的子期刊eClinicalMedicine。臺中榮總指出,鑑於近年政府力推智慧醫療躍升護國群山計畫,該演算法也能與其他機構的醫療大數據資料庫整合運用,來推動個人化醫療發展。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