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IBM

  • 全球超大規模案例!IBM用區塊鏈追蹤440億美元內部交易

4千家企業往來的交易糾紛如何解決?IBM要靠區塊鏈串起不可否認的上下遊交易鏈記錄。

IBM預計今年九月在內部導入一項大型區塊鏈應用,來協助IBM旗下全球金融部門,解決與客戶與合作夥伴的交易糾紛,這項應用是全球最大規模區塊鏈應用之一。

IBM全球商業部門往來客戶約4,000家企業,每年大約有3百萬筆交易資訊,交易總值約440億美元。過去,在這些龐大的交易中,有時會產生如電腦零件數錯誤、送錯貨品的問題,而衍生各式各樣的交易糾紛,每年多達25,000件。過去,IBM傳統作法是請員工一步步追查每一項交易,平均處理一項交易得花44天。不過,改由區塊鏈技術來去記錄交易細節,IBM表示,交易處理可以更快也更準確,原本需44天的過程,可縮短到10天即可完成。IBM這套新的區塊鏈系統將跟現有財務系統併行使用。

IBM區塊鏈部門副總裁Jerry Cuomo表示,被困在交易糾紛的資金多達1億美元,透過區塊鏈將可把這筆金額釋出,而且區塊鏈去除了中間人的角色,還會大幅增加市場效能。不只IBM,目前已有超過40家大型銀行與金融公司正在測試區塊鏈,來打造安全透明的數據追蹤機制。另外也有像是豐田汽車的財務服務,也用區塊鏈來追蹤跨國工廠的零件。

 

  • The DAO遭駭衍生首次虛擬貨幣大回收,衝擊以太幣信心

基於Ethereum區塊鏈技術的The DAO專案,在6月份被駭客發現智能合約的漏洞,駭走約370萬個以太幣(Ether)。最後The DAO成員投票決定,透過砍掉重鏈的硬分支方式,沒收現值約臺幣14億元的370萬個遭竊以太幣。這也是區塊鏈技術問世後,第一次大規模回收虛擬貨幣的事件。

許多人開始揣測以太坊的未來,包括區塊鏈的不可逆特性已被打破,造成投資人的不信任。另外,在硬分叉後,以太坊的用戶可以選擇是要用舊分支還是新分支。但有部分虛擬貨幣轉換公司,例如Coinbase並不打算支援舊分支的相關作業,也不打算支付轉換到新分叉的相關匯率。Coinbase的執行長Brian Armstrong更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宣布打算廢除遞迴攻擊的相關防禦。

而他們也不會是唯一一家做出這種決定的公司,導致在舊分支上的使用者成為這場分叉路的受害者。目前在舊分支的用戶,自保的作法就是利用開源的「Splitter Contract」智能合約來把舊分支上的ETC移到新的帳戶去,但這也是件繁瑣的工程。更多報導請見「DAO遭駭事件打破區塊鏈不可逆神話

 

  • 新加坡最夯Fintech新創是這3類

新加坡是亞洲金融科技的重鎮,它能成功吸引不少企業進駐不是沒有原因。在金融科技的起步上,新加坡政府引進監理沙盒的機制,讓金融產業可以在相對寬鬆的法規下,實驗、測試Fintech的各種服務。另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也設立金融科技與創新團隊、金融科技辦公室,同時致力於金融科技相關法規的鬆綁。新加坡在金融科技上的努力可作為臺灣的借鏡,新加坡Fintech News最近列出了新加坡30家目前最火熱的金融新創,聚焦在這3大類:

1.支付型新創:如fastacash主要開發全球的社交支付平臺;MatchMove Pay致力在線上支付與行動支付。另外也有GoSwiff、Kashmi、2C2P等。

2.財務管理與個人理財類新創:如Mesitis是一家發展私人財務市場的公司,服務包含帳戶整合、機器意見諮詢、協助全球產權與收入的分析。或像TradeHero這個提供社交與遊戲的手機App,讓股票交易大眾化。另外如Shereit、MoneySmart也是這類新創。

3.區塊鏈新創:Open Trade Docs正在發展基於區塊鏈的財務交易,讓紙本文件數據化且安全地儲存於數位帳本上,並且所有參與者都可以使用,減少錯誤發生的風險。另一家Otonomos則是試圖打破商業合作的模式,讓股東擁有股權就像擁有比特幣一樣。其他這類新創如Digix Global等。

 

  • 監理沙盒議題火紅,立委呼籲快採用

立委曾銘宗在7月21日舉辦監理沙盒座談會,表示臺灣應該要追上英國與新加坡在金融科技的腳步,他認為要儘快引進監理沙盒機制,在部分法規豁免下,提供金融科技新創一個可安全實驗的場所,監理沙盒的彈性讓臺灣有機會在金融科技領域領先。曾銘宗說:「監理沙盒要以風險控管、資訊安全與消費者保護的前提下才可穩健實施。」行政院則預計在即將公布的「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方案中,納入類似監理沙盒的概念,來扶植更多新創的嘗試。

 

金融科技案例:完全手機銀行

  • App新創變銀行,德國新創N26取得全歐銀行證照

只要8分鐘,就能完成銀行開戶手續,再多2分鐘還能線上申辦貸款,這是德國網路手機銀行N26(原名Number 26)最大的訴求。N26是德國第二家獲得銀行執照的Fintech新創公司,是一家沒有任何實體分行的純線上銀行。前Paypal共同創辦人Peter Thiel是主要投資者之一。N26不只獲得德國金融監管機關發的銀行執照,日前更獲得歐洲中央銀行發的銀行證照,下一步要全力朝歐洲市場邁進。

N26兩位創辦人Maximilian Tayenthal與Valentin Stalf在2013年創立了這個主打「行動優先」的網路銀行,特色是,用戶只要透過智慧型手機,可以快速在8分鐘內開戶。原本只在德國與奧地利提供服務,後來更拓展到歐盟的6個市場:法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斯洛伐克和西班牙,目前有超過20萬名用戶,短時間內更募集上千萬美元的資金。

原本N26得與德國金融服務平臺Wirecard綁定才能提供金融服務,而N26也主要聚焦於提供用戶較佳手機介面。取得銀行執照後,N26就可正式以銀行身分營運後,來研發自己的金融產品,如儲蓄帳戶、投資產品、信用產品,換言之,可以成為一家只存活在線上的提供完整服務的正式銀行。

 

  • 金融科技近期新聞

※SAP讓客戶用區塊鏈連上自家Hana雲端平臺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也用區塊鏈,讓慈善捐款資訊更透明

※網路投保業務鬆綁,房貸將能網路申辦

多場官方金融科技座談會8月登場,金管會要廣納建言修政策

電子支付法規鬆綁,第三方平臺間接扣款近日正式開放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16年8月。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