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iThome

 Q9  目前NSX有多少用戶?

 Pat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400家企業採用NSX,其中超過一半都為了微切分功能而導入。有些用NSX來保護內部環境,或用NSX建造自家DMZ,也有企業用來建立一道圍牆以隔離內部最有價值的資產,像是信用卡資料庫。同時,NSX也開始整合其他廠商的產品。

例如和Palo Alto Networks合作,提供了單一政策整合機制(Single Policy Integration),只要設定一次防火牆政策,就會自動套用在NSX微切分機制和Palo Alto Networks的次世代防火牆(NGFW)產品上同時生效。

由於NSX的分散式防火牆只是輕量級的防火牆,遇到特殊情況時,會改將網路封包交給更完善的次世代防火牆做進一步的檢查,這樣的配套也大多能自動進行。目前已有許多企業同時運用這兩類產品。

 

 Q10  網路虛擬化之父Martin Casado的離職,將會對NSX有什麼影響?

 Pat  Martin仍繼續以顧問身分在VMware兼職。NSX去年就能創造出6億美元的生意,VMware網路及資安部門也會交由來自博通的Rajiv Ramaswami帶領,而這比Martin Casado曾經帶領的團隊都還要大上10倍。

 

 Q11  Martin Casado曾承諾NSX會支援所有廠牌的Hypervisor,但為何目前只支援vSphere?

 Pat  不對,NSX目前有兩種版本,一種是與VMware自家產品vSphere高度整合的版本,另一種則能可支援多種Hypervisor。因為技術原因,目前這兩個版本仍有不同,但未來,VMware會把這兩個產品整合到同一個產品線中,屆時就可以同時支援vShpere和非vSphere的環境,甚至可以支援其他的雲端環境。

我認為,NSX會將成為真正的網路虛擬層,可以橫跨所有雲端平臺、網路技術及所有的Hypervisor,即使是微軟的產品。目前NSX已可在Azure上運作。

 

 Q12  相較行動領域的積極,VMware反而在雲端事業上被動,為何?

 Pat  很不幸的,我們無法完成Virtustream合資計畫(編按:VMware於去年12月宣布退出與EMC合資經營公有雲服務商Virtustream的計畫。)所以,我們將vCloud Air業務收回來自己做,我仍舊是大老闆。vCloud Air後續策略,將縮小聚焦於特定應用情境,如有超大VM規模、資料中心整併、資料中心災難備援、混合式網路架構、雙資料中心協同運作等需求,或是大量使用VMware產品的企業,這些是vCloud Air擅長之處。美國和歐洲目前是vCloud主要市場。

另一方面,也會提供同樣的產品給vCloud Air Network計畫的經銷體系,目前已有4千家合作夥伴,持續增加中,他們使用VMware產品來打造自家的雲,有大型企業如Rackspace,也有小型新創、醫療、金融產業等。另外最近也與IBM建立新的合作關係。

 

 Q13  聽起來像是將公有雲事業變成附屬品,要如何跟AWS、Azure競爭?

 Pat  VMware的vCloud Air事業雖然是小生意,不過可以透過4千家合作夥伴來擴大。從全局來看,vCloud Air加上vCloud Air Network,就是一個很大的事業了。另外,像IBM這類合作夥伴,有能力實現完整的VMware軟體架構來向企業展示。同時也會在AWS和Azure上提供更多VMware的服務,像是NSX或用vRealize管理平臺。因此,我相信這是一個正確的策略,幫助企業打造私有雲或管理託管雲,或是在其他雲端環境中提供服務。我認為,未來將是一個多雲世界(Multi-Cloud World)。

最近,我剛跟某一家車廠的CIO談過,他們大量使用VMware產品來運作一套更有效率的私有雲,他們也找來vCloud Air合作的委外供應商,想要打造混合雲架構,但是這位CIO也同時租用了AWS提供網頁應用,並在微軟Azure上使用Office 365打造協同工作環境,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企業,他來問我,能不能幫助他管理這樣的異質環境。

因此,我不相信有任何一家雲端廠商會單獨勝出。企業會擁有多種雲端環境,因此會具備管理多雲的技術。不管是搭配哪一家的硬體,VMware都能夠提供不受限於硬體廠牌的運算資源。我認為,雲端就是新的硬體,足以承載企業需要的應用系統。不論是私有雲、託管雲、AWS、Azure,VMware都會提供跨雲環境的管理、安全和網路功能,那是我們想要傳遞給客戶的價值。

 

 Q14  曾是VMware重度用戶的福斯要用OpenStack翻新架構,外界認為這是警訊。OpenStack是VMware的對手還是朋友?

 Pat  市場很多人討論OpenStack。但VMware對於OpenStack的策略是,擁抱它的API,並整併到VMware的技術中。已有一些企業利用這樣的方法來建立很不錯的營運規模。例如NIKE就是結合VMware與OpenStack的成功案例。

不過,一般來說,開源的OpenStack並不是非常成功,大部分的OpenStack新創公司都已經歇業,沒有剩下幾間。

 

 Q15  但WalMart、eBay都導入了OpenStack?

 Pat  沒錯,可是有能力達到像他們這樣應用規模的企業很少,而且必須大量投資工程團隊,並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技術高強的團隊,可以大規模導入OpenStack。

的確,有些客戶會想嘗試不一樣的路,VMware也不會得到所有的客戶。不過,我也看到很多企業無法成功執行OpenStack,像是有些VMware客戶自行嘗試導入OpenStack後,轉而向VMware尋求整合兩者的的API及技術支援。而VMware可以很快介入,協助這些企業建立VIO(Vmware-integrated OpenStack)架構。

 

 Q16  有企業擔心依賴VMware越多成本越高而改用OpenStack,你會因此考慮降價嗎?

 Pat  針對大量使用的企業級顧客,VMware已有提供vSphere永久使用的授權方式,不需要付更多的費用。因此,這類用戶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導入OpenStack及Open API,並且加入NSX和VSAN。我們在NSX和OpenStack市場得到很好的回應,即使他們不是使用vSphere的用戶。例如eBay和PayPal就是NSX用量很大的客戶。有些企業也有很多舊有系統,仍然持續使用vSphere,或是在重要建設上使用VMware,次要系統則使用其他解決方案,再使用NSX來橫跨這些不同的環境。雖然有些企業為了追求更便宜的成本而使用開源解決方案,但是,這些企業反而必須配上50個工程師,再花上2、3年投入,這也是很高的成本。

 

 Q17  Dell併購EMC後會如何影響VMware?

 Pat  整體來說,影響並不大。VMware目前主要股東是EMC,等到交易完成後,主要股東就變成Dell。不論是VMware的董事會、客戶以及生態系,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改變。透過這項併購案,Dell承諾會加速VMware的成長。過去EMC主要鎖定企業級的高階用戶,並非鎖定中階市場。熟諳中階市場的Dell可以協助VMware推廣更多的產品、解決方案。

所以,這並不會改變VMware,反而是加速VMware的成長。

 

 Q18  可以透露更多細節嗎?

 Pat  目前有兩大方向,不過在併購案完成前,我不能提前偷跑透露太多。第一項是在VMware現有與Dell的合作項目中,加速VMware營運。例如,Dell 目前是VSAN和vSphere的經銷商,未來可以幫忙賣更多。

另一個方向是將會擬定新的協議,來從事VMware還未跟Dell合作過的計畫。不過,得等到併購案完成後,我們才可以著手擬訂這些新合約。

 

 Q19  你認為,未來每一家公司都會變成軟體公司嗎?

 Pat  我不這麼認為。像台積電會變成一家軟體公司嗎?不會,他們仍是半導體公司。

但是台積電需要學習更多軟體開發技巧嗎?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未來台積電的客戶,可能會希望使用行動裝置更快確認訂單是否延遲,而不希望透過銷售人員告知。台積電仍然是半導體公司,但是可能得使用不一樣的方式與客戶互動,這是一個例子。

或像是BMW,他們是軟體公司還是汽車公司?當然是汽車公司。但我現在就可以透過手機,立刻檢查我遠在美國家中的BMW,是不是完成了充電,或是油箱中還剩下多少汽油。BMW仍然是間汽車公司,但需要學習更多的軟體技術。

每個產業都一定會面臨數位轉型。企業中不論是哪一種事業群,都要學會如何透過資訊技術接觸客戶,或是延伸自身的價值。也因此會導致,某些企業的消失。

在休士頓時,我與一家能源公司碰面。他們透過自家的智慧電網更有效率地管理能源傳輸的網路,也開始輸出自家智慧電網的技術給其他能源公司,開始真正成為了一家軟體公司,販售自家的技術。不過,他們的事業核心仍然是能源管理。

我相信,所有公司都要開始接觸軟體技術、應用程式技術,用新方式與客戶互動,並且將既有資產現代化。這才是我認為的軟體吃掉全世界的方式。

我相信,所有公司都要開始接觸軟體技術、應用程式技術,用新方式與客戶互動,並且將既有資產現代化。這才是我認為的軟體吃掉全世界的方式。——VMware執行長 Pat Gelsinger

【相關報導請參考「VMware的挑戰」專題】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