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金管會主委、也是現任立委曾銘宗,昨日(4/26)在立法會召開國內第一場區塊鏈公聽會,廣邀國內各界意見,與會者包括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及金融科技辦公室執行秘書蔡福隆、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臺大財金系教授管中閔、臺大金融科技暨區塊鏈中心籌備處召集人暨資工系副教授廖世偉、財金資訊副總經理黃昱程、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林火燈及副總經理兼資訊長黃乃寬,富邦金控資訊處處長李相臣、臺灣金融科技公司創辦人王可言、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蕭俊傑、Maicoin執行長劉世偉、Bitoex執行長鄭光泰、Bitfinex執行長Jean Louis、AppWorks共同創辦人詹益鑑以及源鉑資本執行長胡一天等人。

曾銘宗接任立委之前,便是促進臺灣金融產業進行數位轉型的關鍵推手,他表示,過去外界總是批評,臺灣很多技術發展趨勢都落後國外,但這次,區塊鏈才剛起步,希望各界共同努力,提早介入,一起努力推動。曾銘宗也指出,英國央行曾評估區塊鏈將對金融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世界經濟論壇也提出2027年時,全球將有1成的GDP經由區塊鏈來進行交易與儲存。此外,目前為止全球區塊鏈投資規模已超過10億美元。

這場公聽會先由金管會分享目前政府的研究與推動情形,並請中央銀行與兩位分別為來自財金與資工系的臺大教授提出對區塊鏈觀點後,再由業界分享區塊鏈發展過程所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並提出各自訴求。

金管會研究與推動現況

金管會將區塊鏈視為國內第五次資訊科技的重大發展,繼1970年代大型主機、1980年代PC、1990年代網際網路到2000年代的社群媒體興起後,區塊鏈已成為第五次的科技典範變遷。曾銘宗個人也認為,區塊鏈是所有金融科技創新領域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關鍵技術。

區塊鏈優缺點

蔡福隆簡要提出區塊鏈的優缺點,好處包括藉由多節點參與達到分散式且去中心化、無須再仰賴信任系統、資料不可竄改且具有加密安全性、免除運算能源浪費且能節省交易紀錄成本,以及可快速有效率地進行驗證。

限制方面,包括51%攻擊問題、容量限制及更版困難,不過金管會所提出的這些限制,多為比特幣區塊鏈問題,在比特幣之後,陸續出現許多不同於比特幣的的新區塊鏈協議,也已經針對這些問題做出改善。

區塊鏈應用層面

蔡福隆以區塊鏈2.0為主軸,提出區塊鏈可行的應用領域,分為價值註冊、價值生態圈及價值網三大方向,價值註冊如登記實質資產,價值生態圈是共同建置共通平臺並保留可客製化的彈性,如Ethereum和R3 CEV。而價值網方面,指的是以金融資產交易為中心的區塊鏈應用,提供銀行資產交易和支付解決方案,其中又包括智慧契約、境內支付、跨境支付、貿易金融及資本市場。

在智慧契約(Smart Contract)應用上,區塊鏈可自動化協助執行契約的內容與條款,也可將資產所有權資訊放進區塊鏈,解決交易對象之間的信任問題。蔡福隆提出,採用區塊鏈可大幅增進處理效率,他透露今年已經有銀行計畫將紙本的聯合貸款流程,改以區塊鏈的智慧契約來完成,預期可將處理流程從27天縮短至3天內。蔡福隆表示,區塊鏈最大的優勢在於,可跨組織進行點對點交易,因此能做到去中心化,此外,也能用於群眾募資平臺,設定當募資達標時才開始執行專案,若資金未達標則自動退還給投資人。

境內支付如跨機構之間的交易清算,可採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公開帳本,不需再經由中介機構就能即時完成跨行之間的清算作業,更進階的應用如大規模的產業公開帳冊或是建立國家級區塊鏈帳本,記錄所有交易活動與行為,讓支付效率提升,政府也更能掌握境內資金流動。跨境支付應用案例如Ripple、Stellar、Coinbase等。

貿易金融方面,可在自動通關流程採用區塊鏈技術,以多金鑰電子錢包技術來取代傳統貿易融資文件,並結合智慧契約來達成自動付款。資本市場應用如美國證券交易所Nasdaq與Chain合作,推出採用區塊鏈技術的私募市場平臺應用。

蔡福隆總結,其實只要是過去需依賴第三方來驗證契約或交易的應用,都可改用區塊鏈來完成,除了金融產業應用之外,包括土地所有權登記、智慧財產權註冊、廠商之間上下游的供應鏈管理、電子投票系統及跨院之間的電子醫療紀錄。

將區塊鏈技術納進金融科技底層基礎建設的重要一環

對於金管會接下來的推動策略,蔡福隆則表示,儘管國內目前高度關注這項技術,但要實際應用還需結合更多的資源,提升研發能力,並促進產官學之間的合作與努力,目前的作法是結合國內研究資源。他呼籲各界在共同開發區塊鏈應用同時,也不能忽視國際標準,業者應積極參與國外大型研討會,並適時導入應用。他也表示,區塊鏈還在發展階段,成長潛力無窮,還有待大家努力,希望跟國接軌,甚至將國際上的成熟技術導入國內。政府政策方面,則希望在風險可控的範圍之下,進行創新。

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也透露,將在這個月底揭露的金融科技政策白皮書中,已將區塊鏈技術納進底層基礎建設的重要一環,金管會將對區塊鏈做進一步的研究,並督導相關單位。並將關注區塊鏈適用或不適用的領域,並做風險管理,全力協助臺灣的區塊鏈發展。

中央銀行觀點:將積極投入區塊鏈技術研究,相信有助提升金融體系穩定

中央銀行副總裁嚴宗大表示,中央銀行過去以來,一直對新科技發展應用持樂觀態度,並相信新金融科技的技術有助降低金融風險,並提升金融效率及金融穩定性,因此中央銀行樂觀其成。但在發展過程,中央銀行確實必須面臨挑戰,思考怎麼將新科技技術應用於貨幣政策,包括支付系統、金融監理與金融穩地等領域。

他表示,中央銀行將積極參與區塊鏈等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期待未來有更多合作空間與機會,他也相信這些新金融科技應用,將有助於維護消費者權益,以增加金融體系的穩定。

財金學者觀點:區塊鏈為金融業新基礎建設,應抱持新觀念、建立新環境,並超前部署

臺大財金系教授管中閔教授認為,金融業一直以來受到嚴格監管,並具有高資本門檻,然而,單方面進行金融科技業的法規鬆綁未必是最佳的解法。管中閔認為,目前較可行的方式是採用認許制的區塊鏈,讓參與的節點身分與權限可被控管,並將金流、資訊流分開,資訊流部分交由這些金融科技業者來處理,金流部分則一樣由傳統銀行處理,他認為這樣的方式也許更容易受到監管與認可。

不過管中閔也說,目前他們所推動的帳聯網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當越來越多節點串起來時,區塊鏈技術將成為產業之間的跨界連結方式。他強調,區塊鏈技術低成本高效益,臺灣應該把握機會,及早超前部署這樣的新技術,以因應未來的物聯網時代。

而曾銘宗補充,從過去的集中式轉變為分散式,將對間接金融產生重大影響,因為銀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扮演中介角色,而現在所說的去中間化,將對間接金融帶來革命性影響,曾銘宗呼籲銀行產業應該及早看到這個趨勢。

區塊鏈專家觀點:區塊鏈本質要開放、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尤其底層機制應效法網路精神確保開放

一手推動臺灣區塊鏈技術發展的臺大資工系副教授廖世偉認為,區塊鏈的本質精神,就是要開放、互聯互通、共享共治,而他希望能將基礎建設做好,正如摩根大通銀行近期也指出,區塊鏈在基礎建設部分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持續努力。

廖世偉認為,現在還是建立整個區塊鏈網路的階段,他希望努力將區塊鏈打造的像Android平臺一樣開放且無償,因為唯有將底層系統或協議開放出來給大家檢驗,並讓所有的人可以輕易的串接節點上去,整個區塊鏈網路才起的來,成為真正可信任的機制,更好的比喻是希望成為像Openstack這樣的開源軟體。他認為,若只提供API讓別人串接,但底層系統並未開放,這樣依然存在信任風險,與過去作法並無太大差異,也並非區塊鏈的本質精神。

他也表示,可以將區塊鏈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是底層機制(Mechanism),上層才是政策(Policy)。而底層機制應該越簡單越好,且必須效法網際網路的精神,也就是開放、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確保免費開源,且讓任何人都可以參與,而上層政策才是由各個單位制定的業務邏輯(Business Logic)、治理架構(Governance structure),或是如認許制(Permissioned)這樣的架構。

訴求1:希望政府機關認許資訊流與金流分開的帳聯網架構

臺灣新創Maicoin執行長劉世偉表示,比特幣區塊鏈這個世界的特性是認協定,不是認單位,而Maicoin去年曾開發一個混合式錢包,將比特幣結合新臺幣來幫消費者避險,但最後這個產品沒有上線,因為他們找不到銀行幫他們做履約及信託。

因此他們開始思考如何保留區塊鏈協定的互聯互通、跨平臺優勢,但仍然可以走進日常生活。最後他們提出帳聯網,將資訊流與金流分離,資訊流採用區塊鏈技術,金流部分則一樣經由傳統銀行系統來處理,而他們希望這樣的架構可以受到政府單位許可。劉世偉認為,政府單位可採分級管理方式,在資訊流部分,仍然需要被認許與管理,不過管理分式應與管理金流有所不同,他們希望透過這樣的認許區塊鏈,吸引新創業者可以參與資訊流。

訴求2:政府應重新思考新資訊與金融業的關係,找出對應部會,避免金融創新受限

AppWorks共同創辦人詹益鑑從創業者與投資人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發展,他認為,多數新創面臨籌資困難,必須提供信用擔保才能借到錢,而區塊鏈是否能用於新創籌資與信用資本建立,是值得關注的部分。

除此之外,新興技術與應用所對應的主管機關,也是一大問題。他認為,若把區塊鏈視為資訊與金融業的混合,反過來看,金融業也是一種資訊業,因此該放在什麼部會之下來討論,是目前待解決的問題。詹益鑑建議,新舊政府轉換過程中,可思考新資訊業與金融業的關係,因為現在許多新服務型態,同時參雜了金流與資訊流,如Eztable、Uber、Airbnb背後也都是資訊流,同時牽涉信任與隱私行為,他希望政府能加快去管制及去金融化的腳步,避免金融創新受限。

訴求3:政府應考慮創造可流通的電子貨幣來真正解決區塊鏈中的金流問題

臺灣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黃乃寬表示,去年他們因應金融科技趨勢開始做轉型、訓練內部員工,今年區塊鏈竄起後,他們也成立了小組來研究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可能性。他認為,要實際應用區塊鏈技術並不難,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現有流程中採用區塊鏈來替代舊做法,試驗新系統是否更可信且成本降低,另一種種則是將區塊鏈用於新領域,這種難度較高,很難找出一個新商業模式可以自行營運一個區塊鏈網路。

他也針對區塊鏈技術發展,提出了他們現階段看到的兩大問題,首先,在金流部分,究竟要妥協於現有的限制,與其他非採用區塊鏈的系統串接,還是透過代幣的轉換,又或者,他認為最理想的方式也許是,政府能夠許可,真正創造一種可流通的電子貨幣,幫助區塊鏈應用更順暢,真正解決金流問題。

訴求4:思考各區塊鏈之間的互通機制與監管機關問題

另一大問題是,儘管區塊鏈已經有不少現成技術與底層協議,但遇到更廣泛的應用時,各個區塊鏈之間的互通機制,將是一大問題,要和其他區塊鏈交換資料時是否該相信對方的資料可信度,因此,這些區塊鏈之間需有一套互相交換的機制,也需要有一個監管機關來負責處理,或是尋求國際的現成標準,與之接軌。

對於浮出檯面的對口單位問題,曾銘宗回應,政府組織目前的確沒有對應的單位可以負責或處理跟網路相關的行為,例如網路賣酒到底該由什麼部會來管,這是很大的問題,因為過去的立法是建立在舊經濟概念下,並非以內容、網路行為及金流流通為主的新經濟思維,因此目前的確沒有這類行為的對口單位。

曾銘宗提到,如美國歐巴馬上任後聘用Google前副總裁擔任資訊架構長,重整美國政府的資訊流通,並處理網路相關行為。除了共享經濟、資本相關領域之外,跨境電商也是問題,曾銘宗坦言政府有必要正視這些網路上的交易與經濟行為,他也承諾,未來將持續追蹤如何處理跟網路行為相關的對應窗口問題,正視網路上的經濟行為與交易行為,並設立新部會或是工作小組來處理。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