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國際組織Visa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信用卡公司,不過Visa早已經為新數位化時代做好轉型準備,要當一家支付領域的科技公司。為了進一步搶進行動支付市場,Visa推出一系列數位支付解決方案,包括早已經在臺灣推出的近端支付技術Visa payWave、可用於P2P匯款的Visa Direct,以及今年2月才剛發布的開發者平臺Visa Developer Center,尚未引進臺灣的,包括線上支付服務Visa Checkout,以及最先被蘋果Apple Pay採用的Visa Token Service代碼化服務。

由於Visa多半直接與發卡銀行及商家合作,提供技術或服務串接,因此過去消費者對這些Visa所提供的支付服務了解有限,直到近日,Visa才首度在臺完整揭露這5項創新支付解決方案。

臺灣感應式支付推廣有成,交易額亞洲第二高,僅次於澳洲

由於支付領域可分為近端支付、遠端支付,已及先線上預購或事後線上付款等O2O支付模式,在近端支付方面,已經在臺灣推出許久的Visa payWave讓民眾可在實體商店使用感應式支付服務, Visa創新產品總監陳志銘表示,臺灣不僅是亞太區第一個引進Visa payWave的地區,更是目前亞太區感應交易額第二高的市場,僅次於澳洲。其感應發卡量破800萬張,感應式讀卡機已達9萬臺,約占2成的設備比例。

Visa臺灣區總經理麻少華也表示,這個比例相較於全球市場,已屬於前段班,且還在持續成長。根據Visa在2014年底的統計數據,臺灣的Visa payWave每月交易次數超過5百萬筆,支付金額年成率達54%,而Visa payWave所支援的行動支付模式,包括以安全元件為基礎的SE解決方案,以及以軟體為基礎的HSE解決方案。

線上付款新選擇Visa Checkout,不用再輸卡號、到期日

在遠端支付方面,消費者用來瀏覽網路商店並購買商品的裝置選擇,自2014年開始出現明顯改變,陳志銘表示,使用電腦瀏覽並下單購物的比例下降,更多消費者改用手機跟平板來進行線上購物,不過,他們也發現,在網購消費者中,有超過7成(73%)消費者會在中途放棄結帳,原因包括覺得覺得服務不夠好用,或是覺得網路交易不安全。

因此Visa推出Visa Checkout,宣稱可提供更簡單快速的線上支付服務,要讓網路商家提供消費者一項新支付管道,除了過去常見的信用卡、金融卡及第三方支付等付款選項外,消費者也可以選擇使用Visa Checkout來進行線上付款。選擇此付款方式的好處是,消費者不需要再輸入繁瑣的卡片資訊如卡號、到期日以及驗證用的CVV2代碼(Card Verification Value 2),只需要輸入一組帳號密碼,系統便會自動撈出消費者預存的Visa卡片,消費只要再選擇其中一張卡片就能完成付款。目前Visa Checkout已經引進16個市場,不過臺灣尚未推出,Visa也未透露引進時程。

P2P匯款服務Visa Direct,臺灣礙於法規目前只能跨境支付

另一項可用於P2P匯款的Visa Direct,其實也已經在臺推出了一段時間,Visa Direct大幅簡化傳統電匯流程,讓消費可直接進行卡對卡的匯款服務,省下過去匯款的繁瑣作業流程及等待時間,並提供更便宜的手續費,陳志銘表示,一筆跨境匯款手續費大約只要200元,應比傳統跨境匯款方式還便宜許多。

臺灣已經由台新及永豐這兩家銀行用來推出全球通匯服務,讓銀行用戶可藉由Visa Direct來做跨境匯款,可直接將款項匯給全球各地任何的Visa卡持卡人(包括Visa信用卡、金融卡及預付卡)。

不過,陳志銘進一步解釋,Visa Direct服務當時在臺灣推出時,礙於法規限制,無法提供國內的個人對個人匯款,因此只能用於跨境匯款,應用場域很有限。其他地區如美國便不受此限制,能使用Visa Direct來做國內、外的P2P匯款,臉書通訊軟體Messenger也在去年6月推出新服務,串接Visa Direct技術,提供Messenger用戶進行個人對個人的支付服務。

推代碼化服務避免真實卡號外洩風險

而Visa過去這2年大力推廣的代碼服務技術Visa Token Service,則是將消費者的真實卡號資訊(PAN),換成另外一組16個數字的代碼,如此一來,消費者便不需要在手機上存放真實卡號,而是改放一組可用來交易的Token。

持卡人需事先提出申請,信用卡資訊會經由Visa傳給發卡銀行做確認,經發卡行核准後,Visa便會把卡號換成一組Token代碼。之後消費者到商家交易時,這組Token會經由商家傳到收單銀行,再傳給Visa,Visa會將Token轉換回真實卡號後,再傳回給發卡銀行請求授權,發卡銀行授權之後再把交易訊息回傳。

整個交易過程中,從消費者手機、商家到收單銀行,都不會看到真正的卡號,只有Visa跟發卡銀行知道真正卡號。

目前Apple Pay、Android Pay、Samsung Pay都已經採用Token代碼服務,讓手機、商店及收單行都沒辦法取得真正卡號,這麼做可降低被側錄的風險,同時也避免因手機遭竊或是商家系統遭駭,導致真實卡號外洩。

不過,目前Visa Token Service還未引進臺灣,陳志銘表示,Visa已經將技術準備好,接下來除了需要金管會許可之外,也要看蘋果自己的產品推出時程,以及臺灣的發卡銀行是否有意願採用這個服務。

打造開發者平臺開放上百種API,還有沙箱環境可免費測試

Visa最新的應用服務,則是今年2月才剛上線的開發者平臺Visa Developer Center,所有開發者都可以使用這些開放的API資源,打造自己的創新服務,並提供沙箱環境供開發者進行測試。目前該平臺提供超過150項的API服務,主要分為支付、一般服務及風險詐騙管理三大類,包括上述提到的Visa Token Service、用來確認交易區域的Mobile Location Confirmation,以及支援多項支付工具的CyberSource Payments等。

陳志銘表示,Visa身為支付領域龍頭,面臨整個支付市場的轉變,他們認為,與其關起門來固守原本的支付服務與市場,不如將技術與服務開放出來,透過一個安全的方式提供給所有人來使用。

手機購物比例超越電腦,年輕世代平均每天用手機上網4小時

陳志銘引用多項調查來強調現在消費者對手機的黏著度,他表示,臺灣民眾使用智慧型手機行動上網的時間居全球之冠,平均每天花197分鐘,20~29歲年輕世代平均每天用手機上網的時間,更高達4小時,其整體行動上網滲透率在2015年已達到78.7%,而有超過95%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會使用Line等通訊軟體。

不僅僅只是上網,智慧型手機更成為消費者用來購物的裝置首選,根據另一項調查結果,光看線上交易,使用智慧型手機購物的比例從2013年的42%,成長到2015年的51%,已經超過桌上型電腦的39%,而剩下的10%則是透過平板電腦來線上購物。陳志銘表示,手機現在不只是民眾必帶的裝置,成為生活當中的一部份,甚至像是人的器官一樣密不可分。

陳志銘表示,支付產業已經不限於金融機構才能參與,傳統金融業者以前不需要提供基於手機的金融服務,但現在為了因應消費者對手機的重度依賴,也只好紛紛跟進。隨著消費者使用行為轉變,整個支付產業皆面臨新的挑戰,包括出現不同的籌資來源、金融業者需考慮購買行為、資料存取、偽冒交易預防、品牌曝光度、投資目標選擇、哪些解決方案具可擴充性、誰來支援客戶等問題,甚至,當這麼多參與者加入支付市場時,由誰來維護交易的安全性也是一大挑戰。

而這也是Visa想扮演的角色,除了支付服務,Visa也提供多層次的安全保障,涵蓋資料加密、資料保護、偽冒交易預防及驗證階段,要為消費者及商家做安全把關,陳志銘表示,Visa的目標是要讓支付服務在數位世界跟實體世界一樣簡單好用,且被廣為接受。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