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2015年全球開放資料普查中,以8個評比類別100%開放,1個評比類別90%,以整體開放比例高,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根據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OKFN)公佈2015年全球開放資料普查(2015 Global Open Data Index),臺灣從2014年的第11名躍升到2015年的第一名,這也是首度由非歐洲國家拿下開放資料排名前三名的成績。該基金會也表示,臺灣雖然名列第一,但是,整體開放資料的比例只有78%,有一些關鍵資料,像是政府預算、郵遞區號和土地所有權等,仍不是以便於存取的開放資料對一般民眾開放,還有努力的空間。

不過,臺灣能夠在開放資料排名有如此大的進步,國發會資訊處處長簡宏偉認為政府在2015年做對了3件事情,包括資訊開放諮詢小組二級制、制定開放資料相關法規與技術指標,以及與民間社群協同合作,都是讓臺灣開放資料可以在一年內有長足進步的關鍵原因。

至於2016年,簡宏偉表示,在開放資料的推動上,最主要的目標就是鼓勵個各地方政府也能開放資料,並且針對數量越來越多的開放資料,開始進行開放資料的品質控管。但他也坦言,由於國際上目前關於開放資料品質標準高達20~30種之多,除了要研究各項指標的內涵以及能否切合臺灣開放資料的目的外,也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才能確認標準可行,預計在2016年下半年,才有可能會有相關的開放資料品質標準釋出。

2015年全球開放資料普查排名,第一名是臺灣,第二名~第十名依序是:英國、丹麥、哥倫比亞、芬蘭和澳洲(並列第五名)、烏拉圭、美國、荷蘭、挪威和法國,其中,包括臺灣、哥倫比亞和烏拉圭都不是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成員。

臺灣有8個類別100%開放,1個類別開放90%

這次是第三次進行的全球開放資料普查,總共有13個關鍵類別(Key Categories)作為評比的標準,包括:政府支出、選舉結果、採購和污染程度等資料的可用性和便於存取性。在對外諮詢的過程中,更決定在2015年擴大包括採購資料、水質資料、地藉資料和氣象資料的指標,並移除在評估交通運輸開放資料中,最難比較的交通資訊時刻表做為評比項目。

在各項指標的評比上,臺灣在國家統計、政府支出、立法、採購招標、選舉結果、國家地圖、污染物排放和公司註冊等8個項目評比中,都是100%開放,另外,在水質項目則是90%開放,以多數開放成績獲得第一名。

整體來看,這次的普查其實只有9%的資料集(Dataset)(156個資料集)是在技術和法律上符合開放標準,但實際上傳的資料集卻高達1,586個,顯見開放資料還有持續努力的空間。

政府開放資料的3個政策方向,是開放資料普查奪冠關鍵

行政院將今年定為開放資料深化應用元年,負責開放資料的規畫、推動和執行的則是國家發展委員會。簡宏偉回首今年,他認為,臺灣可以獲得全球開放資料普查第一名,至少證明開放資料的政策方向上是正確的。

他指出,國發會對於開放資料有自己的期程,在2012年和2013年主要是要培養政府各個部門對於開放資料的態度,「針對政府擁有的資料從不開放到開放,中間心路歷程的轉折,是需要時間去慢慢轉換地。」簡宏偉說。

心態對了,後續的作法就可以隨即跟上。簡宏偉表示,關鍵作法一,就是今年初,政府要求行政院和各部會要設立開放資料諮詢小組,在「以開放為原則、不開放為例外」的原則下,該諮詢小組便是要負責評估行政院和各部會的資料開放程度,尤其是,有遇到資料不開放時,相關的業務同仁就必須在這個諮詢小組中,闡明不能開放的原因。

包括行政院和各部會都設立開放資料諮詢小組二級制,行政院則以副院長為召集人,由國發會擔任幕僚機關,其餘包括財政部、法務部和經濟部等部會都參與其中,也邀請民間社群人士擔任開放資料諮詢小組的委員,每半年要開會一次;各部會則必須由業務單位、資訊部門和法制單位成員加入諮詢小組,也同樣必須邀請外部民間和社群人士加入,固定每季都要召開一次會議。

關鍵作法二,國發會制定開放資料的法規和技術授權指標,有利各部會參考適用。簡宏偉表示,國發會和民間社群人士一起制定相關的開放資料授權原則與法規時,相容於目前其他各國還少見的創用CC 4.0,國發會制定相關的授權原則和各種開放資料的技術規範後,各個部會就可以直接援引相關規範作為該部會的授權規範,都有利於各部會跟上行政院對開放資料的要求。

關鍵作法三,就是國發會和民間社群人士合作,參考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成立的、負責清洗和過濾政府開放資料的開放資料平臺,再由該開放資料平臺把清洗過濾後的資料,提供給其他的民間人士使用。

簡宏偉指出,政府也參考英國政府的作法,協同民間成立開放資料平臺後,除了可以節省政府投入的資源外,也可以收集其他民間開放資料使用,讓開放資料的來源不只來自於政府,還能包括其他的民間機構。

2016年鼓勵地方政府開放資料,更重視開放資料品質

政府在2015年做對了一些事情,也讓開放資料成果受到國際組織的肯定,面對2016年的挑戰,簡宏偉表示,政府推動開放資料必須滿足包括經濟發展、民眾生活和政府治理等3個面向,但是,如何讓開放資料的風氣,從中央部會進一步拓展到地方政府,是政府在2016年非常重要的努力方針。他認為,目前各部會機關已經制定一些相關的標準規範,也有利於地方政府直接參考使用,當大家都使用相同的授權原則規範時,整個開放資料的步調才會更快。

政府開放資料的數量,從今年1月只有3千4百件,到日前各部會開放資料的數量已經增加到1萬2多件,但簡宏偉坦言,數量增加後,隨之而來就是大家對於開放資料品質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國對於開放資料品質的規範大概有20~30種,國發會正在努力蒐集、研讀相關的規範,希望可以找出符合臺灣國情的開放資料規範。

簡宏偉表示,由於開放資料品質的參考標準眾多,加上許多的標準也必須經過測試後,才知道是否合適,預計要到2016年下半年,國發會才可能真正推出與開放資料品質有關的標準規範。

開放資料的價值不在國際評比得名,而是開放的資料要對民眾有益

雖然在全球開放資料的普查中,臺灣政府獲得很好的成績,不過,協助將臺灣各種開放資料上傳英國開放知識基金會的開放知識基金會臺灣(Open Knowledge Taiwan)成員陳映竹,也對於臺灣政府在經歷整個評比過程後,有一些更深的期待。

這次是陳映竹第二次協助上傳臺灣政府開放資料參與全球開放資料普查的評比,她直言,很多事情量化只是其中的一種參考指標,並不是全部,她說:「光是只有量化並不足以具有意義或參考價值,質化所代表的意義較能有深遠的影響,」但是,要提升品質是需要時間和人力,而臺灣的民眾是否願意協助檢視和參與改善開放資料或數據的品質,她也抱持懷疑的態度。

再者,陳映竹也觀察到,政府部門對於開放資料在意的是「開放的筆數」,但這些資料的開放,是否真的是人民優先,真正從民眾的角度去設想這些資料是否要開放呢?而民眾需要的開放資料到底是資料載具的改變,或是行政部門組織與流程的重整更重要呢?甚至於,各個部會之間的資料是否已經做到開放流通,還是得先發公文才能取得所需要的資料呢?

相較於公部門積極參與國際評比時,對於各種資料都能夠做到即時修正,但是,她更想知道,臺灣政府是否真正知道開放資料的價值和在?能否真正帶動產業發展並吻合政府提出的相關產業發展政策呢?甚至於,明年的總統大選即將到來,下一個接手的政府,是否能繼續維持呢?還有,像是民眾要資料時,是否可以直接透過開放資料平臺找資料,還是得自己拼拼湊湊才能找到所需的資料?而這些開放資料的可信度有多高?這些平臺是否真正符合民眾使用需求等等?陳映竹認為,這些才是政府在面對開放資料時,應該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國際評比得幾名,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議題。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