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灣資安大會 | 資安
【2025臺灣資安大會】從臺灣醫院Crazy Hunter事件學到的經驗,如何更即時調查風險
一家資安新創分析去年底延燒至今年的Crazy Hunter勒索軟體攻擊事件,點出受害企業雖都採用標準的資安防護軟體,但真正問題在於風險調查的效率和深度,若能即時調查所有風險,就能快速啟動後續回應並修復。
2025-05-07
【開源社群建言: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理事長楊宇凡】不只是用程式碼,政府擁抱開源還能做的2件事
衛福部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計畫要全面導入多項國際公開標準和開源系統,要將臺灣醫療IT技術與人才接軌國際。開源社群建議,政府也能接軌國際開源做法,成立開源專案辦公室、開源專案程式碼,來兼顧內控與外稽
2025-05-02
【深入衛福部委外計畫授權爭議事件始末】政府機構擁抱開源的一堂必修課
開源授權的管理,比想像中更複雜,需要有一套專業做法,甚至是專人團隊。從衛福部這次授權爭議事件的回應和改善,值得政府機關和企業借鏡,這是擁抱開源須先了解的一堂必修課
2025-05-02
工研院出面道歉!承包衛福部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計畫,引發2大開源授權爭議
衛福部委託工研院執行次世代數位醫療平臺專案辦公室計畫案,但開源社群者發現,工研院在計畫官網上架的健保申報規則原始碼,未遵照開源專案授權規定,直接使用美國政府開源專案程式碼來改作。衛福部4月19日晚間發文回應將調查此事;工研院也在4月20日晚間發表道歉聲明,對其中一項爭議道歉,並啟動補正,但沒有對爭議二提出回應
2025-04-20
中榮推動ESG永續發展有成,靠IT精進病歷管理年省超過6,800萬張用紙、縮減急診病患就醫流程時間
臺中榮總在2年前大力推動ESG永續發展,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由院長、副院長擔任正副召集人,除了推動廢棄物減量、感染物滅菌再利用,以及新建物導入綠建築設計,更透過IT精進電子化病歷,打造智慧病歷管理,每年節省超過6,800萬紙張,並分析急診病患就醫歷程,不斷優化縮減病人就醫時間,提高醫療服務品質。
2025-04-09
MedTech醫療科技雙周報第41期:用想的就能說話,最新技術可即時合成更自然的語音
美國研究團隊突破語音腦機介面延遲瓶頸,開發出可即時將大腦訊號轉為語音的技術;衛福部揭健康臺灣深耕計畫,鎖定智慧科技醫療等4領域;Google DeepMind揭露3項蛋白質結構預測應用;FBI警告醫療健康等產業業者小心Medusa勒索軟體
2025-04-07
衛福部資訊處力推資料統一、規則統一和應用程式統一等三大目標,並提出3種差異化策略來落實,包括為醫學中心打造標準轉換工具、對區域與地區醫院打造共同數位底盤,以及為衛生所打造公版電子病歷系統
2025-04-02
Google DeepMind團隊和新加坡科研局分享AlphaFold應用實例,比如用來理解水稻磷酸化過程的蛋白質結構,進而找出能更優良的水稻品種,或是用來尋找蜜蜂免疫系統中的關鍵蛋白質,以及理解STIP1蛋白質分子結構,也就是一種能減少帕金森氏症患者大腦中蛋白質聚合的蛋白質。
2025-03-27
MedTech醫療科技雙周報第40期:開源AI趕上閉源AI了?哈佛醫學院研究揭曉
由哈佛醫學院及2家醫學中心執行的研究發現,開源AI在醫學診斷領域幾乎趕上閉源AI;大阪大學用AI和5滴血精準預測人類真實年齡;阮綜合醫院聯手業者打造生成式AI平臺;GE醫療要打造自主醫學影像設備;澳洲用AI預測出院時機,可節省73萬澳元成本
2025-03-21
衛福部正式啟動臺灣醫療資訊標準大平臺,力推3大國際標準、為未來10年打基礎
衛福部資訊處今日宣布正式啟動臺灣醫療資訊標準大平臺,要加強推動醫療資料交換標準FHIR、臨床品質語言CQL和醫療應用程式標準SMART等3大標準。他們也設置專屬網站和提案系統,鼓勵醫療院所和廠商提出FHIR IG內容,打下臺灣智慧醫療發展基礎。
2025-03-12
數發部3月底將啟動數位憑證皮夾沙盒試驗,拼12月進行特定應用試營運
數發部將在3月底開放數位皮夾沙盒試驗,鼓勵部會、地方政府、民間產業共同參與試驗,並在期間舉行會議、工作訪,蒐集各界意見、調整政策後,今年12月在特定應用展開試營運。
2025-03-10
MedTech醫療科技雙周報第39期:耶魯大學打造通用模型MindLLM,可將大腦影像訊號直接轉文字
耶魯大學打造MindLLM模型,可將腦部fMRI影像訊號直接轉為文字;英國醫學期刊一篇論文發現,LLM有輕度認知障礙;美國頂尖癌症研究中心聯手公雲業者,要加速癌症研究和藥物發現;Nvidia在自家平臺上架超強生物分子模型Evo 2
2025-03-03
近2億用戶數的電子病歷服務商Epic揭醫療AI進展,瞄準AI代理和多模態AI
電子病歷大廠Epic日前揭露智慧醫療布局,瞄準AI代理,要打造診前AI代理、臨床試驗管理工具、擴大已開源的可信任AI套件等。他們也持續改進擁有1.9億名使用者的電子病歷服務。
2025-02-26
臺北榮總聯手陽明交大揭動作捕捉新技術,不穿戴感測器也能精準記錄
臺北榮總聯手陽明交大,揭露一項AI加持的動作捕捉新技術,不需穿戴任何感測器、穿著日常衣物走動,即可透過幾臺高解析度相機精準捕捉人體動作和步態數據。
2025-02-21
微軟發表MEDEC基準評估AI醫療應用,論文估計GPT-4o-mini僅約80億參數
微軟發表MEDEC醫療錯誤檢測基準,評估市面上多個語言模型表現,皆遜於人類醫生,論文還揭露GPT-4o-mini參數估計僅約80億
202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