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設定了1個虛擬的小型辦公環境,以評估這幾種低階磁帶規格的效能。比較的標準包括系統建置成本、單位儲存成本與備份窗口等。備份裝置規格包括DAT 72、VXA-2、DLT VS 160等3款專為取代DDS而設計的磁帶規格,以及LTO2、REV這2種另類的競爭者。

虛擬環境與備份需求設定

環境中包括1部檔案伺服器與1部Exchange伺服器,需要備份的資料量為25GB,每日資料增加量設為基準總資料量的0.5%,即125MB。
備份時以1部獨立的備份伺服器作為主控,先將檔案伺服器與Exchange伺服器的資料備份到備份伺服器上,然後備份伺服器再將資料送到直接與備份伺服器連接的備份裝置。

備份策略則是採取離線、每日完全備份的方式,由於我們的設定環境資料量小,每日新產生的資料量只有數百MB,因此中、大型企業常用的每日增量+周末完全備份的方式對我們的模擬環境來說太過複雜,在這種環境下一般以每日完全備份的作業方式較為常見。

每日所產生的備份需保留1周,1周以5個工作日計算,因此需要準備5卷磁帶或備份媒體進行輪替。工作排程設為每日下午10:00開始備份,隔日早上10:00更換磁帶。

各方案效益比較

我們從每一磁帶規格中各選取1款代表性的的機型,並以建置總成本、單位儲存成本與資料成長餘裕等3個面向作為評估基準,結果如下表2。

從表中可以看到,以我們的虛擬環境為基準時,採用DAT 72的方案所需的總成本最低,比其他2個方案至少便宜15000元,雖然DAT 72因傳輸速率較低,所需的備份窗口最長,但我們是採取下班時間離線備份的排程,因此也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DAT 72最大的問題是容量過小,以我們設定的總資料量25GB,每日增加0.5%計算,由基準日起算過18周以後,資料就會成長到單卷DAT 72無法容納的地步。而且從單位儲存成本來看,DAT 72也是最昂貴的,每GB的成本比另2個方案高30~55%。

由於DLT VS 160與VXA-2都能提供80GB的容量,因此在我們的環境中都可以提供88周的資料成長餘裕。而在效益方面,兩者相差不大,DLT VS 160的速度較VXA-2快30%左右,但每GB儲存成本高了近20%。

至於LTO2則擁有最高的效益,在我們的虛擬環境中,雖然LTO2建置的總成本比其他方案至少高2~3萬元,但單位儲存成本只有DLT VS、VXA的50~60%,而且傳輸速率也高出2倍以上,理論值可達24~26MB/s,在我們的實測也達到了20MB/s,備份窗口僅20分鐘多一些,只有DAT 72的1/5。更重要的是容量餘裕大,在設定的環境下足可確保3~4年的作業而無虞。

而REV的速度雖然能與LTO2並駕齊驅,在實測中也能達到20MB/s左右,在我們的測試中比LTO以外的磁帶都要快。最大的問題是容量過低,以我們的虛擬環境作估算,REV的單位儲存成本只比DAT 72稍低一些。若用戶的資料成長量較大,很快就會超出REV的35GB容量上限。

採購建議

假設以購入的儲存設備能至少維持一年的運作而不需更新作為前提,我們可以下列算式配合評估適合的磁帶類型:

(磁帶最大容量-備份基準容量)/(每日資料成長量×5日)>52(週)
(每日資料成長量以相對於備份基準容量的固定百分比計算)

對備份容量需求在20GB以下的用戶來說,若每日資料成長速度在原始總資料量的0.1~0.2%以下(約30~40MB),可以選用最便宜的DAT 72或是REV 35。

對這類型的用戶,DAT 72與REV 35的容量都可確保1年以上的容量成長餘裕,而總成本可比其他方案低2萬元以上。兩者間REV 35雖然速度較快,但REV磁片比DAT 72磁帶貴了4倍,用戶需在速度與介質成本間作出抉擇。

若用戶的備份容量需求在20GB以下,但資料成長速度較高,或者是有30~50GB備份容量需求的用戶,則DLT VS 160或是VXA-2規格是較理想的選擇。以每日增加原始總容量的0.5%的資料成長速度計算,DLT VS 160與VXA-2的容量都可以維持近2年的作業餘裕。而在DLT VS 160與VXA-2兩者間,前者的速度略快些,但相對的也略貴。

至於有50GB以上容量需求的用戶最好選擇LTO 2半高型磁帶機。在這個容量層級,除非每日資料成長速度很低(不超過原始資料量的0.2%),否則DLT VS 160與VXA-2都會在1年內到達容量上限。

只有LTO 2的200GB容量才能保有較長的使用餘裕。雖然DAT 72、DLT VS 160、VXA-2與REV都有7~10卷裝的自動上帶機可提供200GB以上的容量,但這些自動上帶機至少都要10萬元以上的費用,加上多卷磁帶的費用,總成本比LTO2要貴60%以上,效益仍不及LTO 2半高型磁帶機。文⊙張明德

相關文章
低階磁帶龍頭爭奪戰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