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

行動化、雲計算、社交網站、大資料等相關應用話題不絕於耳,2013年、2014年過去了,在IT基礎架構的應用上,OpenStack這樣開放的雲端作業系統快速崛起,到了下半年,過去只有在特定作業系統平臺才會見到的Container技術,也因為許多大型雲端服務業者陸續投入發展或採用,而受到熱烈關注,開始大行其道,其中又以架構在Linux Container技術之上的Docker,最為知名也最搶手,此外,捲入這股風潮的廠商,也不僅止於雲端業者和Linux系統商,連微軟也積極投入。

這股開放原始碼的應用風潮,來得又急又兇猛,衝擊著我們既有認知,同時,也左右著未來新興應用程式或系統的開發與部署方式,相較之下,前幾年持續獨領風騷的伺服器虛擬化、儲存虛擬化、網路虛擬化的應用,相較之下,似乎也變得步履沈重、包袱太多,曾幾何時,虛擬化過去被視為當紅炸子雞的新興IT技術,一夕之間,竟成為相對較為傳統的IT技術,因此整體發展的前景上,顯得遜色不少。

 

vSphere 5.5版之後的功能演進一覽

vSphere上一次發布重大改版是2013年9月推出的5.5版,距離現在雖然只有已將近1年半的時間,然而資料中心的應用日新月異,不僅像過去一樣,仍要面對緊追在後的作業系統老將微軟,在這段時間,有不少熱門的開源軟體應用迅速竄紅,像是OpenStack與Docker。

因此,接下來的6.0版,VMware繼續強化自身體質,使vSphere提供更大的延展性與執行效能,以及更有彈性的管理機制,藉以因應需求變化多端、環境錯綜複雜的資料中心管理需求,同時,對於許多資料中心端與開發人員所熱中的開源軟體應用,他們也積極提供相關支援與整合,成果也逐漸浮現。

 

開源異軍突起,OpenStack、Docker竄出,VMware接招

就目前來看,兩種技術各有擅場──Container技術擅長的是打包程式碼、函式庫、環境配置檔,具有快速部署、啟動能力,而主機端的虛擬化技術可讓單一主機模擬為多臺電腦/伺服器的硬體、而且讓原本安裝在實體設備的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得以運行其中,並讓應用系統的運作,能夠去除軟硬體之間的相依性,可視需求自動產生、啟動、關機、搬移,增加IT維運靈活度。

因此,未來,這兩者彼此究竟是競爭或合作,態勢仍未明朗,然而,對企業而言,可能都必須評估或甚至考慮積極投入,一方面對於方興未艾的Container/Docker的發展,應注意接下來的發展趨勢,觀察對新開發的應用系統型態帶來的影響,考慮何時該開始轉進、採用,另一方面,對於既有環境下的應用系統環境運作,仍應繼續設法提升IT資源運用的靈活度,達到高度成熟、可隨需應變的IT即服務(IT as a Service)階段,這就必須繼續仰賴各種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的虛擬化技術,而肩負這股風潮引領重責大任的主體,仍是伺服器虛擬化或伺服器級作業系統,也因此相關平臺接下來推出的功能,對於相關技術的態勢消長,都可能會有很大的影響。

以現在來看,只有作業系統平臺有具體動作,例如,Red Hat在2014年9月推出的企業級Linux作業系統RHEL 7,已經正式納入Docker,微軟也在10月宣布下一版Windows Server將會包含Docker引擎,並針對Windows Server平臺提供原生用戶端程式,搭建出一整套 Windows Server Containers基礎架構。

至於伺服器虛擬化平臺,相關的作法還不明確,市占超過一半的VMware雖然是表態支持的,但在全球用戶大會VMworld 2014期間,並未看到該公司提出具體的策略,到了12月,VMware終於有具體動作了,該公司技術長Kit Colbert在DockerCon Europe大會上,宣布推出VMware Docker Machine Tech Preview,針對旗下三種虛擬機器執行環境:vSphere、Fusion、vCloud Air,提供了Docker主機端驅動程式,方便用戶能在單機PC(Mac OS)、x86伺服器虛擬化與雲端環境,順利地部署與管理Docker主機。

基於這個預覽版的推出,如果該公司在即將正式發布的vSphere新版當中,納入相關支援,也不會讓人太意外。

至於OpenStack,2013年起,他們推出了VMware OpenStack Virtual Appliance(VOVA),試圖透過Virtual Appliance的方式,讓Havana版的OpenStack能夠執行在vSphere上,到了2014年,VMware在VMworld大會上,宣布即將推出整合該公司產品的OpenStack版本──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VIO)套件,並且開放Beta版測試。

以這樣的態勢來看,近期內,目前不論是對於OpenStack或Docker這樣的開放式技術,VMware所採取的發展策略,應該是強調合作、融合、彼此分工,而非競爭、對立。

 

VMware支援Docker的首項成果誕生,vSphere入列

針對熱門的Container技術Docker,VMware想要先針對的部份,是Docker主機的遠端管理,Docker將會推出稱為「Docker Machine」,讓開發者與管理者能夠在遠端的主機上,啟動已經打包成軟體貨櫃形式的應用程式。而關於這部份的應用,VMware在2014年12月已推出了Docker Machine整合工具的技術預覽版,並且放在GitHub網站,供大家下載使用,讓VMware Fusion、vSphere和vCloud Air這三種平臺可以一起支援,如此一來,不論應用程式是位在開發者Mac電腦的Fusion虛擬環境,或是處於測試、實際上線階段的vSphere平臺和vCloud Air雲端服務,部署應用程式的流程都可獲得簡化。

 

VMware將推出融合vSphere的OpenStack版本

VMware在VMworld 2014大會上宣布了即將推出整合自家產品的OpenStack版本──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VIO),並且開放Beta測試。當中搭配了OpenStack API,以及VMware虛擬化平臺與管理機制,例如vSphere、NSX、Virtual SAN和vCenter Log Insight。若要測試VIO,VMware提供的環境也挺特別的,當你在VIO的官方網站點選免費使用的按鈕後,瀏覽器會連到本身提供的線上實驗室VMware Hands-on Labs(HOL),讓你實際體驗。

 

針對虛擬化平臺所能支援的最大組態,VMware與微軟較勁

在伺服器虛擬化應用耕耘最久的VMware,從2008年開始面臨微軟的競爭,當時,微軟宣布在Windows Server 2008與2008 R2直接內建Hyper-V,不過,直到4年後,微軟推出Windows Server 2012之後,經過持續改良功能、規格的Hyper-V,才開始真正具有威脅vSphere的能力。

於是,就在vSphere推出5.1版的前夕,微軟Windows Server 2012在虛擬化平臺的規格上,一口氣提出好幾項超越vSphere新版的項目,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例如Hyper-V 2012單一實體主機可支援到320顆邏輯處理器、4TB容量記憶體,以及同時承載1024臺虛擬機器(vSphere 5.0與 5.1在上述項目的最大規格,只有一半的數量),而對於單一虛擬機器,也可支援到高達64TB的虛擬磁碟檔案新格式;再加上原本即可掛載256臺虛擬SCSI磁碟的優勢。

而在產品發布的過程,微軟也動作頻頻,饒富耐人尋味之處,例如微軟早在2012年上半就陸續釋出Windows Server 2012 Beta測試版、公開候選版,等到8月初,非常接近每年固定在8月底舉辦的VMware全球用戶大會前夕,微軟又釋出幾乎接近出貨版本的RTM版,而Windows 8.1與Windows Server 2012選在2012年9月4日這一天正式推出,無巧不巧,vSphere 5.1是在9月10日全球正式發布,等於又落後微軟一步。

對於這些狀況,VMware不願隨對手起舞,僅成立了一個名為Get The Facts網站,對外說明,然而,他們真的認為沒受到影響?認為這些超前的延展性規格不具實質意義?在2013年推出的vSphere 5.5裡面,VMware有了具體回應,就單一主機的最大設定組態而言,可支援的處理器同樣提升到320顆、記憶體是4TB,這些都是與Windows Server新版並駕齊驅,不過,可運用的虛擬處理器,更勝一籌,高達4096顆──相較之下,Windows Server 2012、2012 R2,以及vSphere 5.0、5.1都只能用2048顆。

而在虛擬磁碟的規格上,vSphere 5.5也終於讓單一VMDK檔,可支援到62TB的容量(Datastore搭配的SAN環境LUN儲存區,或是NAS的NFS Volume,皆需使用VMFS5檔案系統),而不再像先前版本只支援到2TB。連帶地,以原生儲存裝置對應(RDM)方式應用的虛擬磁碟,也跟著獲益,同樣可支援單檔62TB容量的規格。

事實上,在5.5包含的新功能中,這部份的改進,特別受到相當多用戶的好評,也許是因為相關的儲存需求已經出現了,或者是受到微軟的刺激,使得VMware體認到非改變不可,而一口氣將規格拉到這麼高。

不過,62TB VMDK並非全面適用在vSphere 5.5提供的所有功能,根據VMware知識庫文章所示,需配合幾個條件。首先,是VM裡面所安裝的作業系統,需支援大容量的磁碟配置,其次,必須透過vSphere Web Client的網頁介面操作,才能建立或擴展這種超大容量磁碟。

相關的使用限制也不少。例如,這些大於2TB的虛擬磁碟或RDM,無法複製(Clone)到其他ESXi 5.5主機或叢集上;若要在線上擴展原本2TB的VMDK檔到更大容量,相關的VM必須先關機,而且該磁碟分割區需為GPT格式(若是新建VMDK則無此限制,VM開機與否都可以);這種磁碟也不能存放或搬移到VMFS3的Volume裡面,只能放在VMFS5的Datastore裡面。

值得注意的是,vSphere 5.5有些延伸應用,也都不支援這種新一代大容量虛擬磁碟。像是vSphere的高可用性應用Fault Tolerance(FT)、Virtual SAN(VSAN),而當管理者在VM設定搭配的SCSI儲存控制器時,若用BusLogic匯流排控制器,就無法存取這種VMDK檔。有些應用則是有限度的支援,例如,vSphere 5.5版新增的vFlash Read Cache的SSD加速機制,最大可支援虛擬硬碟容量是16TB。

除了這些進展之外,vSphere 5.5在虛擬硬體其他周邊規格的升級和支援上,更是遠遠把Hyper-V 2012、2012 R2拋在身後,例如VMware提供了虛擬SATA控制器,一臺VM最多可掛載120個SATA裝置;讓VM能夠支援USB介面與裝置,也是vSphere 5.1之後的創舉,在5.5版,已經可讓每臺VM掛載20個USB 3.0裝置。反觀微軟,身為伺服器與個人端作業系統的主要供應商,卻在自家VM環境裡面,遲遲沒有提供相關支援。

就產品發布過程來看,微軟在這次新版發表時,並未占足上風。他們雖然仍早VMware一步,在6月的TechEd北美用戶大會上,發布Windows Server 2012 R2即將要上市的訊息,但真正出貨的時間,vSphere 5.5在9月22日正式全球發布,而Windows Server 2012 R2則是在10月17日才發布。再加上vSphere在主機端與VM組態的部分規格也大幅提升,因此,VMware這次贏得相當漂亮。

經過這兩輪的拼鬥,接下來又將如何發展呢?令人意外的是,在2014年,VMware和微軟似乎都休兵,沒有發布自家伺服器虛擬化平臺的重大改版。VMware最新推出的版本在9月,主要是針對5.0版ESXi和vCenter Server發布了Update 2版,而且先前已各自有1次和7次小改版;但是,微軟Windows Server 2012 R2,至今為止則按兵不動。

反而,關鍵是在2015這一年。兩家公司都有發布新版虛擬化平臺的大動作。

以VMware為例,預計在2月2日正式推出vSphere 5.5後繼版本。不過,更早之前,在2014年上半,VMware有一度稱該版為vSphere 2015;等到8月舉辦的VMworld 2014大會上,我們看到VMware宣布Beta版的公開測試計畫,並以vSphere 6.0稱之,似乎又恢復為接替5.x版的版號方式,而且,到了10月所釋出的發行候選版(Release Candidate)也一樣稱為6.0,因此,等到今年2月2日正式推出時,應該會以此作為版號。

2015年對微軟也很重要,因為他們即將全面發布新版作業系統,針對用戶端電腦的產品是Windows 10,而伺服器端新版OS的名稱未定,一般稱之為Windows Server 10,該公司在2014年10月已經發布技術預覽版。就目前對外公開的技術文件來看,Hyper-V部份的進展當然也是重點之一,不過,很可惜的是,我們並未看到當中提到任何主機端或VM端的最大組態規格變化。

勉強相關的部分有兩點,一個是微軟將在這個環境當中,提供新的組態檔格式(.VMCX),可增進VM組態資料的讀寫效率,以及能夠儲存VM執行時期狀態資料的檔案格式(.VMRS),一旦出現儲存作業失敗的狀況,Hyper-V系統端可藉此預防資料毀損的後果發生。

其次,針對Windows Server 2012 R2所首度推出的第二代虛擬機器規格,微軟也打算在Windows Server 10的Hyper-V裡面,繼續強化當中的功能,例如當VM正在執行的期間,若臨時想要增刪網路卡,現在可以直接調整而不需等到關機才能進行;如果要調整VM配置的記憶體,不論用的是一代或二代虛擬硬體,都可以直接修改並套用。如此,等於提供熱插拔這兩種虛擬硬體的功能。

單就上述的新功能來看,新版Windows Server技術預覽版的推出,對vSphere並不具威脅力道,也許等到1月21日之後,會有一些新的進展,因為,微軟在當天將公布下一波Windows 10與Windows Server 10預覽版本,希望屆時Hyper-V不只是趕上競爭對手,同時還能繼續端出更多實用的新功能,以及重大規格突破,再一次撼動vSphere獨大地位。

除了VMware和微軟,目前伺服器虛擬化平臺當中,Linux KVM當前發展出來的規格也值得關注,以往一般大眾比較忽視,但現在由於開源應用重新崛起,因此這裡的動向同樣必須注意。

以Red Hat推出的3.4版Enterprise Virtualization產品來說,當中所提出的虛擬化環境規格,也已經相當突出,而且和上述兩家的作法有別,例如,所支援的處理器最大數量是160顆,可搭配的記憶體最大容量是2TB,而且不論是主機端或VM端,都是這個一致規格。相較之下,VMware和微軟的作法都是主機端規格大於VM端規格,因此就目前來看,Red Hat在主機端規格是不如這兩家大廠,就VM端規格來看,卻是較為領先──就算vSphere 6推出,也只有在記憶體支援4TB這一項扳回,處理器只支援到128顆。

vSphere下一版新功能猜一猜

針對參與Beta測試計畫的人,VMware在2014年10月推出vSphere 6.0發行候選版之後,至今並未再對外發布更接近實際出貨狀態的vSphere版本。不過,我們仍然可以透過VMworld 2014大會上所揭露的新版功能資訊,以及VMware對vSphere 5.5後續更新,看出一些端倪。

例如,vSphere的Hypervisor──ESXi在5.5版之後,陸續推出了Update1和Update 2版,除了解決一些程式臭蓉,前者增加了知名的軟體定義式儲存Virtual SAN,後者則開始在主機端支援高達6TB的記憶體容量,硬是比原本的5.5版多了2TB,而可用做VM端點全防護應用的vShield Endpoint,它所搭配的驅動程式/代理程式,也以外掛形式(VMworld稱為Guest Introspection),納入安裝在Guest OS的VMware Tools輔助軟體上。

vSphere虛擬化平臺的另一個關鍵伺服器──vCenter Server,在5.5版之後推出的更新版,所囊括的新功能雖然也不多,但也很耐人尋味。

其中,有好幾個版本,VMware提醒用戶注意系統當中的OpenSSL安全漏洞,以及解決的方法,除此之外,vCenter Server 5.5 Update 1特別加入一個跟混合雲服務有關的新特色,那就是VMware虛擬化平臺的網頁管理介面vSphere Web Client,已經整合了該公司IaaS混合雲服務的vSphere用戶端程式──vCloud Hybrid Service vSphere Client。這個IaaS混合雲服務vCloud Hybrid Service,現已改名為vCloud Air。

簡言之,當管理者在vSphere Web Client的首頁下,完成該外掛的安裝與帳號註冊後,IT人員就可以在這裡檢視與管理IaaS服務資源,也就是能夠查看公司專屬的雲端服務與虛擬私雲的執行實體,並管理虛擬化資料中心、閘道、網路與VM的各種組態。

同時,這次小改版主要增加了支援的伺服器環境──能安裝在微軟最新版伺服器作業系統Windows Server 2012 R2,部署vSphere管理伺服器有更多選擇。

而到了vCenter Server 5.5 Update 2,VMware在管理伺服器所搭配的資料庫平臺上,也多了新支援。原本5.5版時,vCenter Server可支援的外部資料庫平臺,原本有SQL Server 2005 SP4/2008 R2 SP2/2012,以及Oracle 11g R2,若升級到5.5 Update 2,現在將額外支援SQL Server 2012 SP1/2014與Oracle 12c。

總而言之,這些改變看似瑣碎,也許微不足道,但我們認為,其實裡面潛藏了一些未來新版所著墨的地方,以ESXi主機支援6TB記憶體這項規格來說,vSphere已默默地壓倒了Hyper-V現行版本;另外,vSphere的網頁介面開始整合了IaaS混合雲的管理,也意味著VMware有意藉此縮短vSphere與該公司混合雲服務之間的距離。

當然,若要更精確地掌握vSphere 6的動向,目前最實際又直接的方式,還是從線上參與VMware召開的vSphere Beta測試計畫(只要你申請並具備VMware用戶帳號,任何人都能加入),除了可以下載安裝vSphere相關環境需要的ISO映像檔案,讓你試用,該網站內還提供關於vSphere 6 RC版新功能的文件。雖然VMware在當中要求參與者保密,但在2014年10月,有家國外IT媒體The Register看到了這些測試者才能看到的資料,而且寫了一篇新聞,披露VMware對社群所揭櫫的新版功能資訊,相關情報意外地提早曝光。

在該篇報導裡面,The Register整理了一些重點:

●      提供全新的vSphere Web Client。

●      當中將包含Virtual SAN 2.0。

●      正式推出Virtual Volumes。

●      在VM的GuestOS作業系統支援上,新增FreeBSD 10.0和Asianux 4SP3。

●      VM的最大組態延展性,可支援128顆vCPU和4TB vRAM。

●      ESXi主機端可支援480顆實體處理器、12TB記憶體與64TB儲存空間。

●      針對儲存I/O與網路I/O的表現,可確保這些I/O不會被其他工作所占用,並能控制到每臺VM的層級。

●      在vSphere Fault Tolerance的系統容錯保護應用下,每臺VM現在可配置4顆vCPU。

●      vMotion線上遷移VM的時間,將可延長到100毫秒(ms),這意味著vMotion甚至可透過行動寬頻網路進行,以此做到災難備援將會很便利。

若對照VMware Beta計畫內的文件,以及VMworld 2014公諸於世的消息來看,上述The Register所提到的資訊,部分仍是與上述消息有衝突的。

例如,Virtual Volumes應該是確定會推出,並包含在vSphere 6當中,但Virtual SAN 2.0未必;vSphere Web Client是會繼續強化和改良,這毫無疑問,但是否全新設計、改頭換面,我們持保留態度。

至於vMotion線上遷移VM的時間延長,這也是我們在先前就有所耳聞的,不過,根據VMware當時在VMworld 2014大會上所強調的,這項功能的支援,主要是為了針對長距離vMotion(Long Distance vMotion)的需求,讓VM能夠執行跨洲的線上不停機遷移,提供遠距的災難預防機制(Disaster Avoidance,DA)、作為多站點負載平衡(Multi-site load balancing)的應用彈性,或是藉此提供跨國企業想做到的日不落式(Follow the Sun)IT服務,讓應用系統VM能在全球的白天上班期間,藉由定期執行的跨洲線上遷移機制,而能為各地分公司提供持續服務。而這樣的vMotion新作法,能否搭配3G、4G LTE等行動網路,應用在遠距災難備援上,可能還得找VMware確認看看。

從近期版本的功能演進到Beta版所揭露的全新應用機制,vSphere 6的面貌似乎日益具體了,然而,VMware最終是否全盤納入,或者還有其他令人更意想不到的驚喜,等到2015年2月2日這一天,就會見真章,屆時,這項vSphere近期以來最大改版發表會,也將全程同步在網路直播。之後,VMware還會在2月3日和5日,特別針對歐洲、中東、非洲(EMEA),以及亞太地區,各自舉辦vSphere 6的線上發表會。

從5.5 Update 2推測vSphere 6動向

2013年9月發表vSphere 5.5之後,VMware又陸續推出小改版,最近一次是2014年9月的5.5 Update 2,其中,最讓人感興趣的更新項目是,vSphere在ESXi主機端首度支援到6TB記憶體容量,可說是為接下來即將推出的重大改版先行暖身,對vSphere 5.5用戶也是一大福音,因為先前單臺ESXi主機,最多只能使用到4TB記憶體。此外,vCenter Server能安裝在Windows Server 2012 R2環境,也是徵兆,意味著VMware將強化vCenter Server for Windows Server版本的功能。

 

強化FT容錯和vMotion是新版vSphere賣點

VMware在VMworld 2014大會上,宣布即將推出vSphere 6,該公司特別提出兩大以往版本所沒有的特色,一個是大幅強化FT容錯應用的VM組態,每臺VM可配置4顆vCPU,相較之下,過去版本只能允許配置1顆;另一個差異點是,系統可執行長距離、跨不同資料中心的VM線上遷移

作業。

 

 

 

VMware官方部落格意外洩漏候選版本推出消息

vSphere在2014年10月推出候選發行版的消息,除了The Register發現並寫了相關報導,VMware自己在官方部落格也一度公開了這件事,他們發了一篇標題為「vSphere 6.0 RC is now LIVE!」的文章,不過之後,該文被下架,現在到Google頁庫存檔,也找不到內容,但是,已經有一些部落客、IT新聞網站發覺了,而將當中內容保留下來。

與目前在媒體上曝光的部份資訊相比,這篇已然消失無蹤的文章,提到一些不同面相的消息,我們覺得相當具有參考性。

例如,vSphere 6會包含Virtual SAN 2.0,支援一種新的on-disk磁碟格式,提升快照與複製(Clone)效率,並且可直接在線上升級到這種格式;對於管理者所偏好的儲存政策,這一版可允許將其調整成預設執行;此外,還可執行what-if的狀況模擬,對於在Virtual SAN datastore區一旦執行VM儲存政策時,資源利用率可能會產生那些變化,管理者可以預先了然於心,而不需完全仰賴實際驗證。

就延展性而言,vCenter Server對於叢集環境的應用規模也大幅擴充,單一叢集可支援64個節點和6,000臺VM,而且不論是用Windows版或Appliance版本的vCenter都能負荷這個用量。

針對ESXi主機而言,對於Intel在2014年推出晶片組所新增的AHCI/ATA裝置,VMware將提供支援,同時也會更新儲存相關的驅動程式,並且支援新推出的Nvidia GRID的專業繪圖卡。

 


相關報導請參考「VMware vSphere 6 2015新版功能大預覽」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