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北-2017年8月14日-全球硬碟機與儲存方案領導供應商希捷科技於「2017年快閃記憶體高峰會」宣布兩項增強版快閃技術,可大幅提升混合型資料中心工作負載效能與容量。更新版的固態硬碟 (SSD) 包括Nytro® 5000 M.2 NVMe SSD以及Nytro 3000 SAS SSD,針對不同的雲端和資料中心市場需求,協助組織將資料價值極大化。考量未來各種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和雲端供應商的需求,希捷同步展出容量64TB的NVMe 擴充卡 (add-in card, AIC),讀取速度達每秒13 GB,是當今速度最快、容量最大的SSD。

希捷Nytro 5000 NVMe M.2 SSD 和Nytro 3000 SAS SSD為Nytro XM1440 M.2 NVMe SSD和1200.2 SAS SSD的新一代版本,為效能和擴充性樹立了新標竿。Nytro 5000 NVMe M.2 SSD是一款兼具高成本效益和低功耗的技術,並擁有領先業界的2TB容量,非常適合當今資料中心環境的需求。它提升了隨機寫入的效能水準,每秒輸入/輸出操作 (IOPS)可高達67,000次,是前一代的兩倍之多。快速的資料存取和處理效能對組織的成功至關重要,而這些全新的SSD功能可滿足如資料探勘、氣候預測模型以及線上交易處理等嚴苛的企業應用程式需求。此SSD還具備可配置的超容量快取技術(over provisioning),透過提供彈性的額外層級,讓組織可依據自身的資料儲存需求調整硬碟的耐用度和容量,而這些功能全都包含在小小的硬碟裡,讓資料中心可以輕鬆擴充和適應指數型的資料增長。

在資料中心環境中,資料的可用性和容量對內容串流服務和軟體定義儲存配置的運作極其重要,新的Nytro 3000 SAS SSD強化了容量和效能特性,其雙端口SAS介面可在通訊通道意外損壞的情況下保持資料的完整性。此硬碟容量可達15TB,比之前的版本高四倍;透過傳輸速度每秒12Gb的SAS雙端口或寬端口介面,其連續讀取效能可達每秒2,200MB,有助於預防儲存瓶頸,並確保資料的高可靠性、可用性及擴充性。企業可根據其應用程式的需求,自行選擇不同的配置、耐用度和功能組合,且無須犧牲功能及效能或花費不必要的支出。

瑞士儲存首席分析師George Crump指出:「希捷針對資料中心、雲端和超大規模儲存市場的NVMe和SAS企業級產品已經非常完整,但仍持續重金投資。部分新品規格比上一代高出五倍之多,正好可以滿足這些市場不斷擴張的需求。」

有鑑於資料不斷增長及企業必須融合新技術以滿足容量和效能的需求,希捷同步展示一款64TB NVMe 擴充卡,單一PCIe NVMe擴充卡效能可達每秒13GB,且提供完善的斷電保護。此技術採用業界標準的M.2 規範,可將多個SSD控制器整合至單一PCIe卡中,八個高性能控制器能透過單一PCIe插槽管理SSD的快閃容量,伺服器因而受益。該技術預計於2018上半年提供客戶樣本。

採用領先的3D NAND快閃技術的Nytro 5000 NVMe M.2 SSD 和 Nytro 3000 SAS SSD預計今年稍後上市。

Objective Analysis調研公司總經理Jim Handy表示:「超大規模運算對大容量SSD有高度需求,其成長速度高於其他市場。希捷新推出的SSD以其高效能介面和大容量,可立即接應此市場需求和其他資料中心的應用。」

快閃記憶體高峰會產品展示與專題演講

希捷64TB NVMe擴充卡、Nytro 5000 NVMe M.2 SSD以及Nytro 3000 SAS SSD於2017年快閃記憶體高峰會展出。其他展示還包括:

  • 採用Nytro 3000 SAS SSD的希捷RealStor™ 5005全快閃陣列

  • 結合IO Determinism和Multi-Streams的Nytro Q-Boos技術

希捷科技行銷資深副總裁Matt Rutledge於快閃記憶體高峰會上發表「關鍵任務:戰勝關鍵資料洪流(Mission Impossible: Surviving Today's Flood of Critical Data)」專題演講,探討快閃記憶體和新的儲存科技如何管理並從攸關生命的資料洪流中獲益。

關於希捷

希捷透過資料儲存、分享、及使用技術的創新,為人類體驗創造更多空間。詳細資訊請參考www.seagate.com。透過TwitterFacebookLinkedInSpiceworksGoogle+Blog了解Seagate。

©2017 Seagate Technology LLC. All rights reserved. Seagate, Seagate Technology, and the Spiral logo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f Seagate Technology LLC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or other countries. All other trademarks or registered trademark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