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於官田鄉下的臺南藝術大學,一走進學校,閩南式的紅磚建築與小橋流水,彷彿走進了客家式度假村,讓人不由得放慢腳步,再加上有如女神維納斯的雕像,真是名符其實的藝術大學。

臺南藝術大學,顧名思義全校只有藝術、音樂、古物與動畫等系所,在一個完全沒有理工相關科系,但每年有上百場藝術展演的學校,在唯獨與資訊科技相關,支援全校基礎建設的資訊室中,在科技與藝術結合的過程中,令人好奇會擦出什麼火花?

而主掌全校資訊處的 CIO,不具有理工背景,也不是學音樂與畫畫出身,而是主攻社會學,曾經深入探討媒體與社會運動的關係、與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等,一個由社會學家帶領的資訊室,有什麼特殊之處?

臺南藝術大學資訊處資訊長蔡慶同表示,雖然社會學看似和資訊室的業務不相關,但是社會學中,也有一門學科為資訊社會學,其主要是研究關於研究資訊科技與社會之間相互影響的過程,與探討資訊科技的演進軌跡,因此,來到資訊處之前,就已經對於資訊科技發展過程等,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因此,對於蔡慶同來說,資訊處除了提供學校軟硬體維護與網路建設之外,更加重視資訊處和全校師生之間是否緊密連結。蔡慶同表示,因此,資訊處就是客戶服務處,要用服務客戶的觀念,來提升全校師生使用資訊工具的方便性,讓師生可以清楚地接收到資訊處傳遞的訊息,就是當前資訊處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舉例來說,資訊處經常需要發布公告,來提醒學生需要改變網路或電子郵件的設定等,但是往往由技術人員撰寫的公告,由於有太多專有名詞等,對藝術大學的師生來說,實在很難以理解,更不用說能按照說明成功操作了。

因此,蔡慶同要求技術人員需要從學藝術的師生角度來擬公告,如直接將設定流程,用圖畫的方式呈現,讓師生可以一目了然。他說,最重要的就是,所有的公告都要用師生能夠看得懂的方式呈現,也才能突顯資訊處的價值,而非僅是永遠在幕後的支援單位。

進行網站首頁大改版,用田野調查找出真正需求

另外,蔡慶同也著手將學校首頁進行大改版,試圖改變和師生溝通的方式,不光是結合南藝大的藝術專長,進行網站美化,也需重新調整網站內容的編排方式,才能要做好與師生溝通的工作。

蔡慶同表示,學校必須要先了解全校師生的想法,尤其要先了解他們在乎什麼,再思考如何針對這些需求,來調整資訊擺放位置的優先順序等,以找出最適合和全校師生溝通的方式。

而蔡慶同為了解使用者需求的方法,就是按照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之一田野調查(Field Research),他說,就是將網站當作研究對象,透過研究其他學校的網站,好的網站有哪些值得效法之處,而比較不好的網站,如顯示的資訊較為雜亂,不易搜尋到所需的資訊等。

研究各學校的網站之後,蔡慶同開始帶領同仁整理網頁中每個項目編排的方式,以方便師生在點選該項目後,就可以找到所需的資訊,另有些需要在網路公告的資訊,會附加網址連結,而蔡慶同就決定為此特別開闢了一個新的區塊-相關連結,而非到處都有連結,令人眼花撩亂。

另外,蔡慶同說,學校首頁中都會有一欄最新消息,往往政府各機關與學校各單位會來函資訊處,要求將各公告刊在學校首頁上,如會有單位會公告政府提供奈米研究補助案的消息,但是對於南藝大來說,根本沒有相關科系,因此對於師生來說,完全派不上用場,這時,蔡慶同就會要求資訊室的同仁,致電相關單位解釋為什麼這消息不適合放到網站上的原因,以避免往後發生類似的情況。

蔡慶同說,設計網站最重要的就是讓使用者進入學校首頁後,可以很輕易地找到所需資訊,而資訊室在其中的角色,蔡慶同說,其實就像做「資源回收」。

此外,為了提供有感的服務,蔡慶同也要求同仁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因為南藝大位處偏遠,甚至學生要到校外唱歌,都要騎車超過一個小時,因此全校師生都相當依賴網路,當網路要斷線時,就一定要提早通知。

蔡慶同說,以前的做法僅是學校的電子郵件通知,但由於很多學生都不用學校信箱,所以更要想辦法通知,如透過學生會的臉書、到各系所甚至教室貼公告,至少去上課時看得到,也就是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想各種辦法。

打造虛擬藝術村,開啟跨領域溝通平臺

既然南藝大的資訊處定位為客服單位,在協助師生了解資訊處與扮演學校與師生之間的橋樑之外,蔡慶同也積極地將2008年就開始打造的虛擬藝術村,進行更進一步的美化與功能升級等。

蔡慶同表示,南藝大資訊室的定位,就是要用資訊科技來協助學校師生進行教學與研究,並且將資訊科技與藝術創作進一步結合,也就是透過虛擬藝術村,讓學校師生不僅有一個可以展示作品的平臺,也開啟了跨領域對話甚至合作的可能性。

蔡慶同說,目前虛擬藝術村中,有臺灣及東亞考古文物研究與修護、民族音樂、博物館學教育資源、臺灣歷史影像資料庫文物保護等9個科系涵蓋其中。每個科系不僅可以將師生的作品放到網路上,以臺灣歷史影像資料庫來說,甚至可以將網站打造成一個資料庫,不僅能保存古早的新聞片與紀錄片等珍貴影像,也提供民眾免費觀看的平臺,以增進跨領域的學習對話。

蔡慶同說,過往由於音樂、影像創作等各領域由於都是相當專業,各科系師生相對比較少有相互交流的機會,因此,透過虛擬藝術村,就可以很快地了解到其他領域目前的成果,且透過即時性的網路交流,可以加快創造出共同合作的火花。

舉例來說,近期南藝大校慶就有學生要進行視覺投射藝術表演,當中需要大量的跨領域合作,如會將光線投影到外牆,過程中也需要配樂、影像製作等,另外,會將學生的創作過程中遇到的酸甜苦辣與各種挑戰,以紀錄片的方式呈現,再放到虛擬藝術村中,也提供之後也想要創作的人很好的參考。

計畫集合師生作品,建虛擬電視臺

未來,蔡慶同希望在虛擬藝術村中開闢電視頻道,也就是虛擬藝術電視臺,透過將全校師生在音樂、視覺、造型藝術等作品,都製作成電視節目,不光全校師生,包括校外民眾都可在這電視臺上收看到完整的節目,每隔一季調整節目。

在一系列改善和全校師生溝通方式過程中,蔡慶同說,也遇到一些挑戰,包括軟體授權、硬體更新、網路升級、系統更新等等的速度與需求,從學校來說,必須分配越來越多的資源在這類事務上,因此,希望國家或教育部應該從教育的公共性需求上,進一步督促或協商相關資訊業者,提供更為低廉或可行的方案,否則只是跨國業者的傳聲筒。

首先,使用者與管理者,一旦熟悉且信任了資訊處所提供的資訊服務,愈來愈多單位就會提出各式需求,希望能協助日益龐雜的人工作業。但政府經費逐年縮減,會讓學校難以適當地提供為了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來增加的人力與設備,進行系統開發與提供服務。

另外,由於對於開發時程的要求愈來愈短,而系統複雜性與整合度卻愈來愈高,如何讓使用單位列出高優先順序的需求,平衡開發人員程式開發負載,實為系統開發的第一大挑戰。

再來,因南藝大為專業藝術大學,教師上課與評估學生方式與一般大學差異非常大,由於開發者缺乏藝術專業背景,難以設身處地了解教師與學生們的資訊服務需求,導致不容易主動提供師生們的資訊服務。

而目前教師與學生或同學之間的互動,多以即時通訊或社群網站為主,數位教學平臺無法與之匹敵,組織亦無法自行設置這些互動平臺強迫使用者使用。因此,學習軌跡與知識管理等學習歷程資料無法在校內自建的系統內留存累積。如何增加使用者使用數位教學輔助工具與平臺,是未來資訊部門需要好好思考的重大課題之一。

面對以上的困境,蔡慶同表示,資訊處首先必須克服無所不在的本位主義,以服務為導向,讓師生能夠更為理解或親近所謂資訊的語言,開啟學校裡不同的部門乃至行政教學之間需要有更多的溝通與對話,讓資訊科技能夠成為跨域合作的觸媒。

此外,蔡慶同說,社會學方面的知識,對於如何管理也很有助益,首先要充分地和同仁溝通,與了解目前的工作進度,遇到問題後,要先清楚了解這問題的來龍去脈,也就是要從組織的歷史來看,才能看清楚事情的全貌。

再來會以開放的討論方式,同仁可盡可能提出看法,資訊長會在過程中做決定,之後再清楚和同仁解釋,做此決定的原因為何,而採用其他方法的話,會造成什麼問題。

另外,蔡慶同也要求資訊處同仁走出去,要多到其他單位進行近距離溝通,而非一味覺得別人不理睬,甚至蔡慶同鼓勵每位同仁去看學生的電影、音樂會與藝術展覽等,甚至要請假或休假去看都沒問題。

 

臺南藝術大學資訊長蔡慶同說:「需跳脫本位主義,以服務為導向,讓師生能更親近資訊語言,開啟不同部門更多對話。」

 

CIO小檔案

蔡慶同

臺南藝術大學 資訊處資訊長

學經歷:一路從大學、碩士與博士皆於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就讀,取得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博士學位。曾分別在國會辦公室與立委服務處擔任主任,目前為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副教授、音像藝術媒體中心主任,於2012年接任資訊長至今,負責統籌學校應用建置與維護。

 

學校檔案

臺南藝術大學

● 成立時間:1996年7月成立臺南藝術學院,2004年8月改名為臺南藝術大學

● 網址:www.tnnua.edu.tw

● 地址:臺南市官田區大崎里66號

● 員工人數:教職員240人

 

資訊部門檔案

● 直屬主管:李肇修校長

● 資訊部門名稱:資訊處

● 資訊部門人數:10人

● 每年IT預算:800萬元(103年度)

● 資訊部門分工:網路系統組、教學服務組、行政軟體組

 

IT部門大事紀

● 1996年:創校,成立圖書館資訊組。

● 2001年:建置虛擬藝術村。建立 e-learning 網路教學學習平臺。

● 2002年:校園骨幹網路設備更新提升為Gigabit Ethernet。啟用無線網路設備。導入遠距教學weboffice。

● 2003年:與成大區網中心完成100Mb校園新骨幹連線。

● 2005年:電子計算機中心正式成立

● 2006年:導入校務行政資訊系統。

● 2008年:導入無障礙網頁系統

● 2009年:自行開發校務系統上線:學生資訊系統、課務資訊系統、學籍資訊系統、人事考勤系統。

● 2011年:導入教育部ISMS系統。

● 2014年:虛擬藝術村改善計畫案建置上線(新增臺灣歷史影像資料庫、音像敘事工場、南藝光影三個中心)。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