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務秘書賴飛羆。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是結合教學與研究、臨床治療和服務的教學醫院,成立迄今超過百年,光是在臺北市中山南路的總院,每天就診人次大概一萬人,其餘五個分院的就診病人也大約一萬人。也就是說,光是臺大醫院總院和五大分院每天的就診人數,就大概二萬人。

因為每天都有這麼多的病人需要到醫院看診,為了讓民眾就診更有效率,醫生問診能精準掌握病人病情,臺大醫院很早就開始提供各種醫療資訊系統,協助醫生、護理人員和病人之間,都可以更精準的掌握病人病況。

賴飛羆從2016年5月1日擔任負責督導臺大醫院資訊室的醫務秘書,主要任務就是協助規畫該院的各種醫療資訊系統。對賴飛羆而言,擔任這種資訊系統規畫和IT推動的角色,他並不陌生。

賴飛羆原本就在臺灣大學資工系擔任教授,期間也擔任過臺灣大學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主任,IT原本就是他的專業,但一開始,他並不熟悉醫療專業。

早期,臺大醫院醫療系統部署在傳統大型主機,在使用20多年之後,已經開始面臨功能捉襟見肘、無法提供最適切IT服務的窘境。

臺大醫院想要順利汰換大型主機上運行的各種醫療系統,進一步轉換到採用微軟.NET開發的開放系統時,為了確保這個IT專案可以成功,更首度聘任一位是資訊專業而不是醫療專業的副院長,這個人就是賴飛羆。

在2009年7月卸任臺大醫院資訊副院長的職務後,賴飛羆並沒有和醫療資訊系統就此脫節,反而加深他想要應用資訊專業,促進各種醫療研究發展和臨床治療的心意。

從2006年8月迄今,賴飛羆便一直擔任臺灣大學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教授職務,對於資訊系統應該如何協助醫院運作和發展,尤其是如何提高醫生對於病情掌握,降低其他醫護人員作業流程負擔,甚至是讓病人清楚掌握自己病況的IT應用方式,更有自己的想法。

賴飛羆認為,臺大醫院擁有最棒的醫生和醫療研究團隊,在人工智慧發展越來越成熟之際,臺大醫院是最有機會成為一所運用AI人工智慧打造智慧醫療的院所。

他進一步指出,先前,美國已經有許多醫院和IBM合作,用華生技術判讀來自全球的病歷資料,都有助於醫生在做各種病症的判斷時,可以藉由其他更的病歷資料作為判讀參考,可以提供病人更精準到位、切中核心的診療服務。

對此,他也說,身為公立醫院的臺大醫院,即便看似有足夠的資源可以投入相關的醫療資訊系統的創新和應用上,但如何將相關的效益說明甚至呈現,並讓醫院高層同意這樣的IT應用方向,這對於所以在臺大醫院工作的IT人員而言,「如何做出一點成果」都是他們念茲在茲的工作內容之一。

因此,賴飛羆表示,當臺大醫院今年只能編列後年(兩年後)的IT預算時,在做IT規畫時,必須更具有前瞻思維,打造AI智慧醫療不僅是臺大醫院的接下來的發展目標,更重要的是,臺大醫院已經陸陸續續完成各種IT醫療資訊系統以及資料庫的整合,隨著引進更多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的分析工具時,都讓臺大醫院可以一步步達到利用AI協助醫療發展的新目標。

先求共用資料庫,再來打造病歷研究資料庫

從大型主機邁向開放系統,賴飛羆表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利用SOA(以服務為導向架構)的原則來提供許多Web服務,繼而做後續的系統整合和共用資料庫。

不過,臺灣其他仍有許多醫療院所是透過打造私有醫療雲的方式,提供跨院區系統服務,但他指出,其實還有一些醫院做資訊系統整合時,名義上雖然可以透過雲端存取某些共用系統,但實際上,不同分院還是有自己的伺服器和資料庫,並不是真正的整合。

長期以往,分院的系統和資料庫中,還是會存在一些和總院共用系統不一樣的東西出現,他認為,因為資料庫沒有做到完全整合,雖然可以透過醫療雲查到所需要的資料,但等到要共用整個醫院的資料庫系統時,就會遇到障礙,無法做到完全一致。

臺大醫院除了總院和公館院區之外,還有包括北護、金山、雲林、新竹和竹東等五間分院,賴飛羆認為,資料庫要發揮功能,一定要能涵蓋夠多的病歷資料,而且所有的病歷資料都必須維持一致,才有助於針對各種病歷的研究,或是提升醫療品質研究等。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最早在2005年9月16日就加入總院的系統並共用資料庫,一旦有什麼新的測試,北護分院也都是最先試用的單位;其次是公館院區在2005年加入;其他分院也在2013年後,陸續加入總院的醫療資訊系統。

也因為所有的分院在近三年都做到共用資料庫,臺大醫院資訊室也打造一個研究資料庫,開放給醫師、藥師、護理師並可結合學校同仁一起做研究,目前有60個內部單位使用,已有兩篇SCI論文發表,還有幾個研究資料庫在準備中,未來會有更多病歷研究成果。

接下來,臺大醫院也會根據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導入機器學習工具,分析臺大醫院將過去十多年、已經在地化的電子病歷。賴飛羆表示,透過篩選人種和環境因素,可以對應出不同藥品試用和疾病症狀的不同,匯集這些新舊的資料分析成果,都可以協助醫生提高醫療診斷品質。

攝影/洪政偉

臺大醫院醫務秘書賴飛羆表示,臺大醫院因為已經先做到共享系統和資料庫,為下一步AI智慧醫療奠定基礎。

共用資料庫是智慧結晶,引進機器學習分析工具

IT是醫療系統的幕後功臣,賴飛羆說:「每一個人最後都會離開臺大醫院,但是會一直留下來的,就是這些資料庫。」他進一步解釋,醫師對病情的判斷和經驗,如何照顧病人、如何處置、如何開藥等等,這所有的一切都完整且翔實的被記錄下來,不僅是智慧結晶,也是臺大醫院最寶貴的資產。

由於臺大醫院也是教學醫院,肩負培育新生代醫生的重責大任,因為該院已經有共用的電子病歷資料庫,彙整所有醫生看病所需要的數據和資料,讓新生代的醫生可以從病歷研究開始學習並了解看病的歷程,「這就是所有醫生素質養成的基礎工程。」他說。

他也強調,病歷研究教學並不會洩漏病人的個資,在研究資料庫有做個資去識別化,但在調閱病歷資料時候並不會去識別化,所有病歷資料的存取和調閱有做相對應的存取控管,每一筆查詢都會被詳細紀錄,確保病歷是被適當的醫生而不是不相干的人看到的。

不過,目前不論是病歷資料或者是影像資料,容量都非常龐大,以醫療影像資料系統PACS為例,從2008年以來的醫療影像資料大概140TB,不包含其他細切、沒有上傳PACS的影像資料,大概有300TB~400TB;至於從2010年開始推動的電子病歷,醫護人員都必須簽章,容量大約12TB;從2013年迄今,可以查詢的線上資料庫大約7TB,其他離線資料,一年大概是2TB(不包含影像、檢驗等資料)。

他表示,目前已經有依照時間順序儲存的PACS醫療影像資料庫,可以支援一般醫療和影像查詢,但要針對特定病症深入研究,就會需要某個醫療專科的特定病症影像,例如做腦的研究,希望可以把最近三年腦癌資料彙整在一起,讓每一個專科研究都可以順利取得所需要的病歷研究資料,並且不會影響病人正常醫療程序,透過另外建立一個依照器官或者是疾病分類的影像資料庫,進行比對研究則會非常有幫助;其他像是糖尿病眼底視網膜的研究,除了蒐集相關影像資料外,可以搭配診斷資料會更好。

賴飛羆表示,臺大正在建置新的醫療影像資料庫,未來所有的醫療研究人員只需要下簡單的指令,就可以讀取並比對所需要的醫療影像資料,也會將病人資訊做去識別化處理,以確保病人隱私。

除了建置專科的醫療影像資料庫外,會由IT團隊和資工系老師以及醫生合作,協助提供深度學習的技術,做小規模的分析應用;也會和醫學研究部進行統計相關的合作,可以更深入分析病歷資料庫。

賴飛羆的理想就是,希望可以透過提供各種IT工具,做到改善醫療流程、提升醫療品質、降低醫療人員工作負擔、減少醫療疏失的目的。也就是說,朝向智慧化的醫院邁進。做出來的成果可以對外發表,也可以技術授權給其他單位或醫院,擴大在各地使用的機會。他表示,如果可以將IT系統作為一個好工具,就可以減少第一線醫護人員不必要的錯誤和疏失。

因為知道IT的力量,臺大醫院近幾年也積極投入包括物聯網和智慧醫療的計畫,賴飛羆表示,臺灣的醫院要做到系統IT化,絕對都沒問題,但要做到可以透過機器自動判讀的醫療AI化,目前只有臺大醫院因為事先做到共用系統、共用資料庫,才有辦法做到進階的AI化。

舉例而言,臺大醫院推動的遠距照護就是希望可以透過IT系統,降低醫療人力的負擔,例如,手術病患回家後,可以透過行動裝置將傷口拍照並回傳臺大醫院後,透過影像自動判讀系統,先確認傷口是否發炎、紅腫或是潰爛等症狀,如果有上述症狀,就會由客服人員和病患聯繫,請病患回醫院就診治療。

賴飛羆表示,光是這樣的傷口影像辨識系統就引進機器學習功具,持續輸入資料搭配人工判斷,讓判讀系統學習到哪些傷口是有風險的,哪些只是皺紋或刺青而已。臺大醫院引進機器學習工具搭配演算法進行傷口資料判讀,到最後才有辦法達到九成以上的正確率。

「AI智慧醫療是臺大醫院未來發展的目標,」賴飛羆指出,近年來除了在IT基礎建設打底,做到共用資料庫外,也透過包括在遠距醫療專案引入機器學習的工具練兵,賴飛羆認為,當高層、醫護人員和病人都看到AI醫療帶來的效益後,臺大醫院才有機會投入更多資源,實現AI智慧醫院的理想。

 CIO小檔案 

賴飛羆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務秘書

學歷:美國伊利諾大學電腦博士

經歷:1987年8月任臺大資工系及電機系副教授,教授一職迄今;2002年8月~2006年7月擔任臺大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主任;2003年8月~2009年月擔任臺大醫院副院長;2006年8月開始,擔任臺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教授;2017年5月任臺大醫院醫務秘書

 公司檔案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 成立時間:1895年

● 主要業務:醫療服務

● 員工人數:6,800人

 資訊部門檔案 

● 院長:何弘能

● 資訊部門名稱:資訊室

● 資訊部門最高主管:賴飛羆

● 資訊部門成立時間:1982年

● IT預算:每年約2.4億元

● IT部門分工:分成程式設計一組、程式設計二組、程式設計三組、系統網路組和教育訓練研究組,並於2014年3月,新增功能性醫療資訊辦公室。

 IT大事記 

● 2012年5月:LIS資訊系統與檢驗自動化上線

● 2014年11月:獲衛福部頒贈「推動實施電子病歷績優醫院」第一名

● 2015年5月:臺大醫療體系用同一套醫療資訊系統,共享電子病歷

● 2016年11月:急診部儀器連線自動上傳

● 2016年12月:汰換語音掛號系統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