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無線網路問世已經超過10年,在歷經不斷改善傳輸速度、連線品質與資料傳輸安全性之下,如今已可取代有線網路,而且伴隨著智慧型裝置的風行,全球每年出貨超過十億臺支援Wi-Fi的產品,使得Wi-Fi的應用環境大為成熟,諸多創新應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Wi-Fi的重頭大戲現在才正要開始。

當你走進美國的Nordstrom百貨公司,有一種Wi-Fi技術已經在運作。它悄悄地跟在你背後,觀察你的購物動線,提供百貨公司了解顧客的消費行為。

在顧客走進Nordstrom百貨公司時,由於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都預設開啟Wi-Fi,因此手機會掃描周遭可用的Wi-Fi無線網路,而在手機搜尋無線網路的同時,也會送出自身網卡的MAC Address編碼。當Nordstrom百貨公司部署的無線感測器收到手機發送的掃描訊號,就會以MAC Address做為顧客識別來建檔,同時透過無線感測器偵測顧客的位置。持續將此一手機的移動資訊建檔,顧客的消費動向記錄也就建立起來了。

由於每支手機的MAC Address是獨一無二的,除非是手機換人使用,不然手機就幾乎等同於個人了。當你下次再度光臨Nordstrom時,無線感測器偵測到相同的MAC Address,就會繼續將消費行為記錄在同一個資料檔案。

這項技術巧妙利用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與Wi-Fi無線定位技術,完全不需要消費者安裝任何程式或做任何調整,商家就可以追蹤消費者的購物行為。而在過去要做到消費行為分析,可是大費周章,又不見得有多大的效果。

這種匿名性的追蹤應用,在保護隱私上具有去識別化的優點,百貨公司掌握到的消費行為資訊已經難以識別出特定人等,但對於格外注重個人隱私的美國社會,仍引起消費者一片反彈。提供該技術的公司後來提出解套方法,讓不願意被追蹤的消費者上網登錄MAC Address,該公司的系統就會自動排除追蹤。

另一種比較不會有爭議的作法,是提供消費者免費的無線網路服務,從中創造新的商機。現在有許多場所已經利用免費Wi-Fi播放廣告,但是新的技術將讓免費網路有更大的商機,而不只是廣告效益而已。例如無線基地臺支援Facebook登入,消費者不需要再跟店家索取Wi-Fi上網帳號,以自己的Facebook帳號即可登入使用,對消費者來說方便,店家則能掌握消費者的行為,因為消費者是以個人的Facebook帳號登入,除了可以結合Facebook行銷之外,同時系統能據此建立個別的帳號,記錄消費者的行為。倘若再結合無線定位技術,那麼就能更了解消費行為,可以投予更精準的行銷。過去許多企業把免費Wi-Fi視為只是提升顧客滿意度的一項服務,這種想法現在已經落伍了。

在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市開始為家家戶戶更換智慧型電錶,這種電錶配備無線網路功能,除了可以自報度數,市政府索性利用這些電錶來提供免費無線網路服務。此外也有好幾家新創公司推出不同的免費Wi-Fi模式,例如有一家公司提供消費者先以99美元買下一臺4G行動無線分享器,可享有初始的1GB傳輸量,超過再依量計價,然而在使用中若開分享給其他人共用,則依據共享量賺回可用的傳輸量,分享量夠多,或許從此就不必付錢。

有一些公司的商業模式則是鎖定家庭用戶,提供類似的免費Wi-Fi共享方案,讓用戶願意安裝該公司的無線路由器,達到該公司布建Wi-Fi網絡的目的。

有些公司這麼做是為了掌握網路最後一哩的商機,有些則是電信公司為了減輕行動通訊網路的負擔,讓使用者參與布建Wi-Fi網路,將行動通訊網路的重擔轉移到Wi-Fi分層負擔。於是,未來使用者將能在不同的網路之間自動切換,甚至在Wi-Fi Passpoint無線漫遊標準出爐之後,Wi-Fi也能跟3G一樣漫遊到國外。

另外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裝置開始智慧化與無線化,電燈有Wi-Fi、門鎖也有Wi-Fi,有朝一日我們周遭的裝置都可以連上網路,除了方便人們遙控這些裝置外,更重要的是應用方式一旦改變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破壞性的創新商業模式。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