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有年的機架式伺服器、直立式伺服器,是一般IT人最為熟悉的伺服器型態,但同樣的設備體積是否能發揮更大功效,是許多廠商努力的目標,因此除了持續支援最新最好用的處理器平臺,不同型態的伺服器,也相繼發展出來。

首先是刀鋒伺服器(Blade Server),HP、IBM、Dell和Sun等系統廠商陸續推出將伺服器模組化應用的這類產品。

不過,當時由於初期建置的售價較高(需搭配一臺可安裝8或16個伺服器模組的7U機架高度刀鋒機箱),往往只有大型企業與應用情境會考慮採用。

隨著私有雲應用的崛起,刀鋒伺服器的應用型態重新受到重視,紛紛成為各家系統廠商整櫃式私有雲系統套件的重要硬體元件之一,例如HP Blade System就是組成CloudSystem方案的重要一環;Dell的M系列刀鋒伺服器產品,也是構成Active System的主要成員;IBM則是以有別於既有刀鋒伺服器產品的Flex System系列刀鋒架構,來建構他們的PureSystems。

刀鋒伺服器建置成本高,而且用戶本身不一定有那麼大的整併需求,有沒有一種伺服器的售價與功能、規格,可以介於傳統機架∕直立式伺服器與後起的刀鋒伺服器之間,能否兼顧兩者之利?近幾年來出現的雙胞胎伺服器(Twin Server),或所謂多節點伺服器(Multi-node Server),似乎就是答案。

簡而言之,雙胞胎伺服器是把原本一臺和機架式伺服器同樣大小的機箱,隔成兩臺以上的伺服器來用。

一般來說,1U機架高度的雙胞胎伺服器,本身可容納兩臺伺服器節點同時運作,2U機箱則是包含4臺伺服器節點。不過,這個原則也非絕對,例如為了具備更大的介面卡擴充空間,也有伺服器廠商推出2U機箱只容納2臺伺服器節點的機型。而且這些伺服器節點本身都是可抽換的,可達到跟刀鋒伺服器類似的模組化效果,雖然集縮比差了一大截,也比一般機架式伺服器來得貴,但對於只有少量整併需求的用戶環境而言,仍算是相當務實的選擇,而且又不需額外買一個比原本1U、2U機架式伺服器更大尺寸的機箱。

就部分雙胞胎伺服器所能達到的系統密度而言,若搭配更大機架高度的機箱,有些產品甚至能超越刀鋒伺服器,例如在3U高度機箱可容納12臺伺服器節點。在我們這期的雙胞胎伺服器採購特輯中,就有一款是這種可容納超大量實體伺服器的產品。此外,我們也首次測試到搭配2013最新款Xeon單路處理器(Haswell架構)的雙胞胎伺服器產品。

當產品能提供優異的效能,同樣能達到一機多用的目的。而說到Haswell架構的處理器平臺,前幾期我們曾以「PC平臺大反擊」為題,介紹了6月在臺北電腦展登場的Intel新世代x86處理器,這期我們將有針對筆電產品實測的後續報導。由於Haswell平臺主要訴求的就是行動裝置的創新運用,受益的對象也涵蓋到原本的筆電平臺,加上我們順利取得Sony兩臺搭配這個新架構處理器的Ultrabook,因此透過實機的測試,對於其效能與續航力將有更深入的介紹。

另一個我們等待已久的產品技術實測,是關於支援16G FC規格的磁碟陣列設備。2010年下半,我們曾一口氣測試了7臺當時才開始普及的8Gb規格光纖通道磁碟陣列,而同年9月,16G FC這項技術規格的標準正式完成,不過先從交換器、HBA卡等網路設備上,隔年才開始有廠商推出相關產品。直到這一年來才逐步普及到儲存設備。最近我們終於拿到支援該規格的磁碟陣列設備,並且搭配相關的網路設備,終於可以實際對其效能一探究竟。

李宗翰 ∕iThome電腦報周刊主編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