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牛津大學與其他研究機構的4名科學家分析了Wikipedia上10種語言版本中最受爭議的主題,並於近日公布研究成果,指出以色列、希特勒、納粹屠殺猶太人,以及上帝,在這些不同的語言中都是最受爭議、惹來眾多人編輯或修改的主題。

用來判別主題爭議性的重要依據之一是「編輯戰爭」(edit war),由於每個人都能建立或編輯Wikipedia的主題,因此當有人不同意既有的內容時,即可進行修改,一個具有爭議性的主題通常會引發持不同立場的編輯者頻頻相互覆蓋彼此所撰寫的內容,而被稱為編輯戰爭。

科學家們主要針對10種語言的Wikipedia主題進行分析,主要為歐美地區,涵蓋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捷克文、匈牙利文、羅馬尼亞文、阿拉伯文、波斯文與希伯來文等,發現在這10種語文中,以色列、希特勒、納粹屠殺猶太人及上帝都是頗具爭議的主題。

然而,不同語言間各個爭議主題的排序也不同。以英文為例,最多人修改的主題依序是布希(George W. Bush)、無政府主義(Anarchism)、穆罕默德(Muhammad)、世界摔角娛樂員工(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 employees)、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割禮(Circumcision)、美國(The United States)、耶穌(Jesus)、紀錄片:種族與智力(Race and intelligence)及基督教(Christianity)等。

研究顯示,政治、國家、宗教是最容易引起爭議的主題,某些語言的爭議性主題還包括性別或足球,這群科學家們認為,wikipedia並不只是一部百科全書,它還能夠透視全球社會所關注的事物、興趣及喜好的差異性或一致性。(編譯/陳曉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