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假的時候看電視節目,介紹韓國訓練小朋友射箭,記者問教練,要教小朋友射箭,要從什麼動作開始?教練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說:「首先要訓練小朋友的意志力」。這樣小朋友才能堅持下去,把體能訓練做完、做足,貫徹訓練的日程表。訓練意志力的方式當然不是用鞭子,而是透過勸說,還有同儕的影響力,幫助那些無法堅持下去的小朋友繼續努力。顯然,意志力的磨練,可能是學好所有事情的基礎。企業一直都有找不到人、找不對人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又覺得找到的人不是鋼鐵人,磨兩下就不想做了。

企業很少存在著員工彼此鼓勵的情況,哪個人喪失意志力、堅持不下去了,我們難免竊喜:「又少了一個競爭對手」。可是整個團隊變好,我們才有可能跟著好;公司賺錢,我們才有可能跟著分紅。因此我們應該要鼓勵堅持不下去的人努力趕上來,因為有可能這一次是別人落後,但下次出問題的可能是我們自己。有些時候只要一個簡單的動作──拍拍肩膀或者倒杯咖啡,只要讓對方覺得自己「不是孤單的一個人」,那就足夠了。

團隊之間的互動很重要,成員能夠理解、信任彼此的重要性與專業,才能讓員工感到安心,形成堅強的意志力。好比說排球比賽,當對手把球打到後排時,我們會相信後排選手能夠救起來,而前排選手就應該先準備好要進攻,這樣才能一氣呵成。可是如果前排選手認為後排可能會失誤,便先看球往哪裡打,再來決定自己怎樣動作,那就有可能會錯失快攻機會。

團隊成員聚在一起便開始抱怨、吐苦水,是最不良的互動。不但沒有幫助,甚至會讓原本已經不振的士氣更加低落、喪失為工作努力的意志力。所以為了形成隨時能讓團隊振奮的氣氛,領導者自己也必須要保持精神、信心滿滿,才能減少負面因素的感染。

企業提出的願景,對於同仁的意志力而言是一個加分。每個人選擇一間公司待著,一方面出於對公司獲利能力的信任;另一方面則是對經營者的願景充滿希望,也對公司產品有相當的信心。大多數公司存在3種員工,一種是有能力隨時都可以走,另一種是沒辦法只能待在這裡,最後一種則是為了保住飯碗以求穩定,即使離職也可以找到類似工作。第一種員工撐下去的意志力來自於公司的「願景」,即使他們有能力換跑道,但因為認同公司願景而選擇留下來奮鬥。第二種員工則是靠著相信公司的「獲利」能力來支撐著工作意志力。至於第三種追求穩定的員工,則是憑著信任公司產出的「品質」來維持工作意志力,因為這樣可以長長久久。

也就因此,我們要讓企業穩定運作,也需要透過這三種力量來堅定同仁的意志力。朋友質疑說:「領薪水就是該幹活,不想幹就不要待。」從企業競爭的角度來看,求生存就已不易,哪裡還有空間鼓勵與堅定大家的意志力?落隊者就乾脆淘汰算了。不過統計研究指出,並不是全菁英團隊就可以勝利,因為總是有一些任務不是菁英願意做的,也不是菁英就能成為超級業務員,所以用人法則並不是落隊就淘汰這麼簡單,而是有沒有「放對位置」。

讓每個員工能發揮所長,工作上能獲得基本的成就感,也就能減少負面情緒,避免影響意志力,撐下去的意願就高。但是大多數公司是按照員工進入公司時應徵的職位來為員工定位,而應徵的職位多半都是按照專長來決定,可是許多工作是沒有所謂的專長能夠定義的,例如客戶服務,所以如果沒有適當的人事機制,許多同仁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時,會選擇換公司來改變跑道,而不能堅持下去。

統計資料也指出,大約有六成的專案失敗在最後的20%,也就是專案尾端的壓力,多數失敗的成因來自人才的流失與經費的失控。我們可能會瀟灑地說:「經營企業就是要競爭,沒辦法競爭離開也無妨」,可是如果比較之後的專案能否持續下去?投入成本能否真正開花結果?就會瀟灑不起來了。專家建議比較好的方式,是不管在專案任何時段,都要特別注意人員的狀況,因為專案進度是以落後者為進度底標,並不是單純地把落隊的人幹掉、專案就順利了,我們必須要透過同儕的鼓勵,工作的重新切分,還有教育訓練等方式提升專案進度。任何一個螺絲釘都很重要,就算要處理出問題的零件也要很細膩,人與人之間的傷害事小,萬一讓整個事業撞山就麻煩了。

並不是意志力不足就不算是人才,意志力過頭難免會變成剛愎自用。所以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鼓勵個人,更需要營造出團隊能夠互相扶持的環境,歷來的成功並不是一群偉大的人在一起而成功,反而都是許多螺絲釘的緊密結合。頻率不同、不對盤的人我們可以換位置;專長與興趣不合者,我們也可以調整工作內容;能力不足的人則嘗試給與教育訓練。盡量不要因為意志力不足就否定一個人,畢竟撐下去的意志力還是需要靠大家伸出手來給予加持。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