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件開玩笑的事情,《華爾街日報》引述的研究發現,員工健康與老闆沒有太大關係,而是與工作同儕的相處有大大的正相關。弔詭的是,我們常常會把健康問題指向老闆給了太多工作才導致我們加班、熬夜、久坐不運動……不過真的是因為這樣造成我們身體出問題嗎?這不是站在老闆的立場說話,而是要提醒大家回頭想想,有很多問題是我們自己的習慣所造成。

熬夜是一種習慣,事情做不完、趕東西給客戶都要熬夜,這都可以偶一為之,但如果是天天如此呢?是否我們的作息亂掉了才導致長期熬夜的情況?那些不熬夜又可以把事情做好的人是怎樣做到的呢?「需要靠自律與意志力」,學弟說,「強迫自己每天運動半小時,每天就可以多出兩小時的工作時間!」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當我嘗試兩個星期清早起來運動半小時之後,我發現自己竟然也是「運動可以提升體力」類型的體質。保持天天運動的習慣,你會發現頭腦變得比較清醒,做事情也比較有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擁有「有效率也有品質的睡眠」。以此類推,久坐也是自己的問題,腿長在自己身上,要不要起來動一動也是個人問題啊。

所以,老闆只是一個公認有害上班族健康的代罪羔羊,大家都有共同的抱怨對象,也是另一種形式的紓壓方式。不過,同事之間相處上的矛盾,往往比起我們與老闆之間的矛盾還要激烈,也更不容易解決。心理學家認為,人類還是有著階級觀念的,上級欺負下級,會被我們的潛意識以「理所當然」的方式化解掉;可是如果是同輩相欺,那可能是要拚命分出高下的。在辦公室維持圓融的關係很重要,有些公司甚至會重視內部是否有開心果或者和事佬類型的人物,不但可以讓氣氛融洽,也能讓團隊運作潤滑一些。

主管可能都遇過部屬發生衝突的情況,有些衝突甚至激烈到會造成團隊接近崩解,雖然員工的忠誠度與能力都沒有問題,可是彼此就是不相容。就算是看似相處融洽的團隊,成員之間的意見衝突也可能是很強烈的,一旦彼此看法或立場不同,便會拍桌子互罵,甚至翻臉走人。按照專家的建議,維護員工彼此關係的合諧,還是得「從主管自己做起」。主管如果重視與員工之間關係的培養,例如經常有噓寒問暖的舉動,部屬往往也會起而仿效。處事尖銳的主管,不是跟上面碰撞就是左右碰撞,結果底下的同仁也會有樣學樣,容易跟別人磨擦起衝突。所以要解決部屬內部與外部之間的摩擦,得要先從自己開始,主管必須要demo「與同儕相處之道」:遇到問題要求同仁避免去抱怨其他平行單位,發生衝突時也要開導大家放寬心胸,這樣子至少可以讓衝突減少一半以上。

我們提到同仁有樣學樣的問題,在於呈現一個重要的態度:「維持良好的工作關係也是主管的重要責任,如果主管不在意,那就更別說同仁們會忽略甚至漠視了。」有網路資料顯示,主管平均花18%的工作時間在解決部屬之間的衝突,而且很多衝突是個性上的問題,往往一再發生甚至越演越烈,雖然我們常常向同仁說,要有大格局,要為公司著想,可是起爭執的時候這些對員工來說都不會是重點,也不會去考量後果,就是因為不認輸。擔任主管的朋友表示,如果主管平常沒有關注員工情緒與壓力累積,同事之間衝突的後果遲早會導致有人離職。

專家建議主管用「暗示」的方法來解決員工之間的衝突。暗示法特別之處在於,第一次發生衝突大地震的時候,就給予能冷靜處理的同仁正面的肯定:「我認為你的表現很冷靜,要是我以前肯定會比你熱血兩三倍……。」同仁接收到「主管說我很冷靜」這個訊息時,因為冷靜是一個優點,於是同仁會開始潛移默化,下次發生不合時,嚴重程度會像餘震一樣,一次比一次來得輕。讓冷靜處理衝突的原則,從主管的暗示,演變成同仁對自己的暗示,最後成為對自我的要求與期許。因為肯定的態度可以引發人們內心對於「認同」的渴望,這是成年人最重要的一個心理養分呢!

工作上的衝突是無可避免的,既然如此,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是「關係修補」,我們要主動向發生爭執的對方表示尊重,雙方關係才能有良性循環。逃避與害怕爭執,或者偏好爭執與我行我素,這些長久下來都會演變成為C、D等級員工,無法擔當重要任務。

我們無法期待環境來適應我們,而是必須要站在他人以及團隊立場來著想:我們搞砸辦公室的氣氛對自己的前途好嗎?有能力搞砸沒能力修補,這不就像扔石頭砸破玻璃的小孩嗎?認知到衝突不是情緒發洩與面子問題,而是一種需要謹慎使用的「工具」,經理人才會成長。從談判的角度看,製造衝突是為了打破僵局,逼對方採取行動,這個招數用與不用端看我們算盤怎樣打。動不動就製造衝突只是沒頭腦亂開槍,妨礙大家身體健康;「算準了」的衝突才真正是有勇有謀的行為。

專欄作者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