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富證券資訊部專案副總經理李俊德表示,逐筆交易後將使券商面對更大風險控管的壓力。

證交所預計在2013年大幅改變個股交易撮合方式,將從現在每20秒撮合一次交易,改為即時撮合。元富證券資訊部專案副總經理李俊德表示,即時交易除了對券商的交易系統是挑戰之外,風險控管的機制也要更為即時,否則券商的責任與損失將比過去更大。因此,元富證券從去年9月開始導入記憶體式資料庫,讓系統在執行風控機制,如洗價時,也不影響毫秒的快速交易。該系統已於1月上線,使用人數約50人,主要為證券交易員和貴賓大戶。

個股交易預定在今年分三階段,逐步從20秒縮短到15秒、再從15秒降到10秒,到了明年1月就正式逐筆交易。但過去2年來,期貨、選擇權、權證都已陸續採用逐筆交易的方式,各券商為了求快,普遍都有特別為證券交易員或是下單超過一定程度的貴賓大戶,建置特定的小型交易主機,讓這些交易量大的使用者,直接透過交易小主機連線到證交所的交易系統,一來是保持各大量交易使用者的獨立穩定性,二來,這些交易小主機會以共享記憶體(shared memory)的方式,依照交易員和貴賓大戶的投資想法設計不同記憶體區塊的資料架構,來因應期貨、權證等逐筆交易對系統速度的要求。

逐筆交易讓券商暴露在更高的風險之中
現在業界普遍以送單小主機的作法來因應大戶對速度的要求,其他散戶則仍由大主機處理交易,但也因此,在送單小主機的架構下,無法進行完整的風險控管。舉例來說,期貨交易的制度規定投資者必須擁有下單金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才能下單,因此,券商在每一次客戶下單或是每一次有新的價格出現時,就必須確認一次客戶保證金的額度是否足夠,稱為「洗價」。

像是類似洗價這樣的風控機制,在交易採用逐筆撮合之後,對券商來說更嚴峻。李俊德表示,過去洗價一次就需要數分鐘的時間,當客戶數多的時候,每一秒就有幾十萬筆資料需要處理,「當客戶在逐筆交易中追漲殺跌的時候,如果沒有快速精確計算,券商就得承擔損失,而且損失會擴大得更快,甚至會上億元。」

用記憶體式資料庫解決I/O瓶頸
事實上,過去為了這樣的機制,元富的作法是再另外分別建置一臺AP主機以及資料庫主機,來專門執行洗價的工作,不過,這樣的做法在每次資料庫主機與AP主機資料交換時,多一次資料輸入輸出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I/O瓶頸。

李俊德表示,導入記憶體式資料庫,就能合併過去的AP主機與資料庫主機,不再受限資料輸入輸出一次的時間,讓風控機制運作的速度也能跟上變快的交易速度。「這些風控機制不只是保證金夠不夠而已,還有財務工程理論、公式。」

雖然記憶體式資料庫解決了即時風控的問題,不過,李俊德表示,記憶體式資料庫最大的擔憂就是資料沒有被儲存,若是遇到斷電,還沒有傳到後臺系統的資料就會遺失,但由於導入記憶體式資料庫的目的是為了取代AP主機,特色求快,所以還沒有導入備援機制,因此,接下來的規畫則是要建立相關備援機制。

另外,李俊德也認為,記憶體式資料庫目前仍有許多限制,用於交易類型的系統很好,但由於容量擴充受限於硬體插槽,以及還需另外建置備援機制,短期內並沒有要擴大應用規模的打算。文⊙辜雅蕾

逐筆撮合對資訊系統的影響
逐筆撮合,是指只要投資者出價,系統就會立刻進行媒合,目前臺灣已經採逐筆交易的包括期貨、選擇權、權證都是,明年將加入個股交易。這對資訊系統的影響是在,過去個股交易是20秒撮合一次,證交所的系統會選出在20秒內出價最高者成交,改成逐筆以後,交易媒合系統就是根據投資者出價的先後次序,先出價者先媒合,換句話說,過去是價格優先,現在則是速度優先,因此,券商資訊系統的速度對投資者而言就更為重要。文⊙辜雅蕾記憶體式資料庫常見的5大疑問

所謂記憶體式(In-Memory)資料庫其實並不是新技術,只是過去受限於記憶體硬體價格過高,因此,在資料庫的設計上,昂貴的記憶體主要都是拿來運算資料,而不是儲存資料。

隨著記憶體的價格逐年降低,現在的記憶體式資料庫在增大了記憶體後,強調資料從進入資料庫後,所有的運算、分析、紀錄與儲存都在記憶體中進行,這麼一來,就可以解決資料進出硬碟的I/O瓶頸,也大大提升資料運算的效率。SAP HANA和甲骨文TimesTen都運用了這樣的技術。

即便記憶體式資料庫並不是新技術,但不少人卻對這樣的技術有一些疑問,以下就將逐一解答記憶體式資料庫常見的5大疑問。

Q:記憶體式資料庫是否可以完全捨棄硬碟?
A:不是的,記憶體式資料庫的硬體架構仍然有硬碟,只是硬碟主要是用來備份,而不是儲存,換句話說,所有在硬碟的資料,記憶體中也有一份,在資料運算時,是從記憶體中撈取資料,而非硬碟。

以SAP HANA的架構來說,所有應用程式的資料都放在記憶體中運算後,不再需要資料庫的快取(Cache)機制,記憶體被當作主要的儲存空間。不過,SAP解決方案經理王台弘表示,在HANA的空間設計上,硬碟還是會比記憶體大,因為後設資料和資料庫的作業系統都仍儲存在硬碟中。因此,SAP建議,硬碟容量應為記憶體容量的4倍。

Q:一旦停機,記憶體式資料庫內的資料都會消失?
A:並不會,因為記憶體式資料庫仍保有硬碟,來達到備份的機制,所以,並不會有資料消失的問題。

但是,既然硬碟僅用來備份,那麼,系統多久備份一次,就成為資料的復原程度有多完整的關鍵。甲骨文技術諮詢部資深諮詢經理黃久安表示,TimesTen每10分鐘會運用快照(SnapShot)技術,將資料備份到硬碟的檔案資料夾中,資料復原的工作則會另外藉由硬碟中的log 資料夾紀錄來進行。

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備份機制也並非萬無一失,王台弘表示,就跟傳統的資料庫一樣,萬一停機是發生在使用者按下儲存,但log檔案夾還在寫入時,資料就無可避免的會慘遭遺失。

Q:記憶體式資料庫可處理的資料容量為何?
A:記憶體式資料庫的容量,主要與硬體設備上所能設置多少記憶體有關。SAP HANA搭配專屬的硬體,記憶體容量最大可達2TB,搭配資料壓縮技術,王台宏表示,一臺軟體硬整合的HANA產品最多可處理到10TB的資料。

至於甲骨文的TimesTen可以讓企業自由搭配硬體設備,黃久安表示,一般目前32位元的硬體,記憶體容量限制為2GB,64位元的硬體則基本上沒有限制,可實際運作的資料量為1GB到2TB。

另外,可處理多少資料量跟資料庫的壓縮技術也有很大的關係。SAP HANA採用欄式(column)為主的儲存架構,壓縮比例可達1:10,甲骨文TimesTen從11g第二版以後也支援欄式儲存,但若以列式(row)儲存為主的話,壓縮比例則為1:2到1:4。

Q:同樣的資料量,記憶體式資料庫比較貴?
A:即使記憶體的價格已較之前便宜不少,但若單以儲存相同資料量來說,記憶體的價格比起一般硬碟或是SSD都還是偏高。

因此,黃久安就認為,記憶體的成本相對高,所以,資料量的規模很大、或是資料成長快速、分析複雜的大型運算工作,如報表的生成等,就不是很適合被運用在記憶體式資料庫。

Q:記憶體式資料庫只適合用在交易型的系統嗎?
A:從元富證券的案例看來,他們將甲骨文的TimesTen運用在交易型資料,也就是OLTP的系統,這當然也是記憶體式資料庫的常見應用。

不過,王台弘表示,SAP HANA的發展一開始則以OLAP為主,也就是藉由記憶體的快速運算功能來進行分析決策。這樣的技術用在OLAP與傳統資料倉儲的差別,是可以再少做一次資料過濾的工作,傳統資料倉儲系統為了提升運算效能,減少資料量的進出,會在資料寫入之前過濾資料,這個動作稱為Data Model,但由於記憶體式資料庫所要運算的資料就已經在記憶體中,並不需要將資料重新整理,因此也大幅減少資料處理的時間,進行即時的資料分析。

而去年SAP發表的中國瓶裝水廠商農夫山泉應用HANA,也就是將每日各通路的銷售狀況即時回傳,立即計算出各據點所需的供貨量進行配貨,就是屬於OLAP領域的應用。文⊙辜雅蕾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