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的「肉腳」,一上網人人都可以是林書豪!自我形象與網路使用有什麼關聯性?政治大學、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與台灣大哥大基金會今(22)日共同發表國內第1份針對8~15歲「青少兒網路使用與自我形象調查」,顯示青少兒上網時間越長、越晚,越重視自己的外表,也越在意別人對自己外貌的評價;年齡越大,在意外表勝於課業則更加顯著。但成績好的同學,則看重成就大於外表,調查反應,在家接觸電視、網路影音媒體越多,越看重外貌,但自信心反而越低。9成青少兒在家上網,但只有不到1成,有家長陪伴,兒少人格養成階段,竟由網路扮演褓母!?青少兒在網上建構虛擬身份,享受活躍的網路社交生活,但在網路分身與真實自我之間切換,該如何健康自處,6大提醒家長不能不注意!

上網時間愈長愈晚 愈重視外貌
「青少兒網路使用與自我形象調查」將自我形象分為三個構面:外貌導向、成就導向、社會導向。從數據中分析,上網時間愈長、時段愈晚,自我形象分數的相關性越高,可推論兒少已開始在網路上建構自我。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暨政大傳播學院教授黃葳威指出,根據此研究結果,上網時間愈長愈晚的孩子,愈看重外貌,可能是深夜上網,體力疲憊降低思考力、判斷力、意志力,容易以網路內容霸權導向方式解讀,被網路訊息「主導」。

研究中也發現年級愈高的學生,在外貌導向相關性愈高、而成就導向的相關性愈低;而成績越好的同學,在成就導向相關性愈高、而外貌導向的相關性愈低。

觀察大量以網路為生活重心的人,確可由網路學習自我概念。若過度以網路世界為生活重心,在真實生活尚未體驗過的經驗,就容易透過分享討論,以網路片面之詞或爆紅影片人物的穿著、裝扮、言行舉止作為習慣比照的版本或印象。不論Facebook心情留言、MSN大頭貼、線上遊戲電玩人物的選角,都是一種自我表現的方式,當網友按「讚」回饋的同時,也建構出別人眼中的自我。

網路虛擬身份及使用者良莠不齊,再加上國中生喜歡自拍、展露身材,家長應提醒孩子自拍要審慎,如果有不當的照片流傳出去,易招來潛在的危險性,對未來求職或婚姻可能造成影響,需提高警覺。

建議:家長應多關心孩子,增加網路互動,例如以朋友身分加入FB,同時也要給予孩子充分的空間與尊重。

3~7歲開始上網 慎防網路變褓母
本研究對象為三到九年級學生,使用網路經驗有45%已達5年,因此推論近一半的兒少從3-7歲就開始上網,幾乎是學齡前就已經會使用網路,而9成(90.7%)都是在家中上網,但只有不到1成(4.8%)有家長在旁陪伴,在調查中也發現雙薪家庭占了將近八成,可以理解父母親忙碌無法陪孩子的無奈。

由於目前因境外IP的問題,網路分級尚未健全,仍有許多的不良資訊需要父母篩選及引導,提防網路陷阱。

建議:在家上網仍是相對安全的環境,家長可將電腦放在公開處,並且裝設過濾軟體,提防網路陷阱。如「台灣大寬頻色情防護」服務、網路分級軟體、教育部守護天使等,可阻絕不良網站內容;許多網路平台如Google及Youtube也有分級的機制,家長可以多加利用,並可參考WIN網路單e窗口,網址: www.win.org.tw

社群盛行 參與網聚比率提升兩倍
相較去年的數據,參加網聚(含「經常出席」與「偶爾出席」)的比率,從去年的15%,今年大幅升高為34.7%,網聚的來源包括線上遊戲、社群等等。在網路上可以認識超越平常生活範圍的朋友,拓展自己的視野,但也有風險,值得家長關注。

建議: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網路上的身份有時候是假的,跟網友見面千萬不可私自赴會,要在公開場合並且有多人陪同,學習保護自己為上策。

分身壓境 恐懼真實? 「F6」教你切換自如
台灣大哥大基金會秘書長阮淑祥表示:「數位時代,影音媒體對青少兒影響很大,台灣大基金會希望透過這次大樣本的調查,讓老師家長更重視影音媒體左右青少兒在價值觀和自我形象上的問題;愈常接觸影音媒體的兒少,愈重視外貌,但卻愈沒有自信,錯把網路上的俊男美女當作形象唯一標準,我們特別提出『F6』,希望師長能引導孩子正面的價值觀。」

1.FACE 面對接納:面對自己的優缺點,接納不完美,是提升自我的開始。
2.FOCUS 聚焦正向:聚焦我能掌控的,正向思考我能努力的。
3.FRIEND 尊重友善:尊重他人,包容異見,多鼓勵少批評。
4.FREE 釋放自己:不因事情失控而感到罪惡,不須扛下所有事情的結果。
5.FORGIVENESS 饒恕他人:寬恕他人失誤,忘掉不愉快的經驗。
6.FLEXIBILITY 保持彈性:避免受制於狹隘觀點,跳出框架,海闊天空。

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與台灣大哥大基金會還同時發表《籃球隊長》教育影片,提供給千所偏遠地區中小學作為數位學習教材,也提供網路連結方便下載,希望老師及青少兒一起學習如何善用網路,建立健康自我形象。影片連結網址:

台灣大哥大數位教材_籃球隊長(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1IM1YGodmM
台灣大哥大數位教材_籃球隊長(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cWcrM4Jm5w



新聞聯絡:
台灣大哥大公共事務處
欒美雲 02-6636-6927;0928-429-446;MeiyunLuan@taiwanmobile.com
白冰瑩 02-6636-6971;0922-440-620;katebai@taiwanmobile.com
社團法人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
施冰冰 0920-952-249;Shr@win.org.tw
李玉梅 0931-033-058;may@win.org.tw


【附件:「青少兒網路使用與自我形象調查」重點摘要】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政大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白絲帶關懷協會研究團隊,分別針對國小三年級至國中三年級,共七個年級在學學生進行親身問卷施測,追蹤學生眼中的網路世界與自我形象。

青少兒學生部分,以台灣各縣市的國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國一、國二、國三青少兒學生為研究母體,採分層抽樣法分別抽取54所國民小學及49所國中,進行親身問卷調查,共發出103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951份。

二、調查結果摘要:
1.上網頻率:
青少兒上網頻率呈現一個雙峰分配,上網頻率非常高的青少兒以及上網頻率比較低的青少兒均有不小的比例,特別是有超過四分之一的青少兒是每天都上網。

2.上網時段與時數:
整體來說,不論週末或週間,青少兒最常上網的時段多在晚間十點以前,週間最常使用的時段集中在下午四點到晚上十點。週末則是下午四點到六點間最多青少兒最常於此時上網,六點到八點間是最少青少兒最常於此時上網,其餘在晚上十點之前的時段,分配得大致均勻。

此外,在上網時數的部分,青少兒在週一到週五之間平均使用時數為1.46個小時(標準差為2.29),週末平均上網時間為3.55個小時(標準差為3.77)。週末假日上網時間為週間的兩倍。

3.上網年資與地點
在青少兒網路使用的經驗方面,45%的青少兒使用經驗有五年之久,本研究對象係為三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生,若以此來推算網路使用經驗有五年的青少兒何時開始接觸網路,則是可能介於三歲到七歲之間。

有超過九成的青少兒是在家上網,這樣壓倒性的比例,著實提醒著家長,要嚴格把關青少兒在家上網時的時間、頻率以及內容。

4.青少兒網路社群參與
在有參加網路家族社群的2299位受訪者中,「經常出席」與「偶爾出席」家族網聚者佔約三成五(34.7%)。而「從不出席」者有37.7%。青少兒參加網聚的比例較去年一成五的出席比例,有大幅升高的趨勢。

青少兒最常獨自一人上網,去年獨自上網的比例有39.3%,這個比例到了今年又略微上升了一點點,到達40.5%。至於排名二三者,分別是兄弟姊妹以及同學或朋友,比例各為27.0%和16.7%。比較值得重視的是,父母的比例相當低,僅有4.8%。

網路世界的資訊良莠不齊,不論是青少兒、青少兒的同儕或手足均沒有足夠的判斷與自主能力來過濾掉可能閥害身心成長的內容,所以家長多花點時間陪同子女一同上網會是比較理想的情況。

青少兒自我形象
青少兒外貌導向自我形象顯著高於社會導向自我形象、成就導向自我形象。這代表青少兒較留心外貌、成就導向的個人形象,其次看重來自同儕對個人形象的看法,

5.年級、成績、媒體使用
年級越高,外貌導向、社會導向和自我形象的整體分數就越高;成就導向的分數則越低。

青少兒學生成績愈高,成就導向自我形象、社會導向自我形象、及整體自我形象愈高;外貌導向自我形象愈低。

6.媒體使用與自我形象
週末、週間上網時數愈多,外貌導向自我形象、社會導向自我形象愈高;成就導向自我形象愈低;週末、週間愈晚上網,外貌導向、社會導向、及整體自我形象愈高。

參加網路社群者,其外貌導向、成就導向、社會導向、整體形象得分,皆高於沒有參加者。表示青少兒學生有加入網路社群(類似Facebook等社群網站),其愈重視外貌導向、成就導向、社會導向、及整體形象。

參加家族/社群的網聚越頻繁著,其成就導向、社會導向以及整體形象的整體分數均越高。表示青少兒學生有參與網路社群往聚(類似Facebook等社群網站),其愈重視成就導向、社會導向、及整體形象。

參加家族/社群的網聚愈頻繁,其成就導向、社會導向以及自我形象的整體分數均越高,意即其呈現顯著的正相關。

愈常和同學或朋友上網的學生,其愈看重個人外貌(外貌導向自我形象)、在意他人對外貌評價(社會導向自我形象)、或個人整體形象呈現。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