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倡導以數學邏輯發展人工智慧,曾榮獲被譽為計算機科學領域諾貝爾獎─杜林獎的John McCarthy本周於家中逝世,享年84歲。

McCarthy從小就展現他在數學上的天份,大學進入數學系時跳級兩年,最後取得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數學博士。McCarthy倡導以數學邏輯發展人工智慧,於1958年提出「假設程式」(advice taker)概念,激發了後來的問答系統與邏輯程式的發展,並曾發明「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自動管理不用的記憶體,解決了程式語言LISP所面臨的問題,LISP後來成為人工智慧領域最受歡迎的程式語言。

McCarthy激勵麻省理工學院(MIT)建立了Project MAC(Project on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並成為MIT電腦科學實驗室的前身,後來McCarthy任職史丹佛(Stanford)大學時也協助設立了史丹佛人工智慧實驗室,與Project MAC相抗衡。

McCarthy在1961年就曾公開指出,電腦的分時處理(time-sharing )技術將使未來的運算電力或應用程式可採用公用模式銷售,該理論在當時盛極一時,但隨後即消逝,然而,2000年興起的應用程式服務供應商、網格運算,以及雲端運算都是基於同樣的概念。

McCarthy預見了網路文化與社交網路的興盛,也曾撰文探討是否該賦予機器人情緒功能。

諾貝爾獎並未設立數學獎,但McCarthy在1971年拿到了杜林獎,該獎項已被公認為計算機科學領域最崇高的榮譽,等同於該領域的諾貝爾獎。(編譯/陳曉莉)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