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檔案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是一套讓真實世界中的任何物體隨時連結的網絡,透過網際網路技術讓各種實體物件、自動化裝置彼此溝通和交換資訊。運用技術包括各種有線、無線通訊技術、感知、儲存、嵌入式系統等。


物聯網的終極目標是讓真實世界的任何物體可以隨時和其他物體溝通,透過現有的網際網路技術串連起各種實體物件,讓他們彼此可以交換資訊,達到控制和通訊的目的。

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企業網路和RFID部門首席Gerald Santucci表示,物聯網是繼WWW網際網路、行動網際網路(Mobile Internet)之後的第三代網路架構。

物聯網概念源自美國麻省理工的Auto-ID研究中心。1999年時,Auto-ID研究中心希望能發明一個能讓電腦與各種物件連結的網絡,但是到了2003年時,該中心研究人員發現真正的目標是要發明一個讓任何物件可以彼此互相連結的網絡,也就是物聯網。

Auto-ID研究中心設計的物聯網涵蓋了幾類技術,包括支援的硬體、網絡軟體和通訊協定、以及一套各種電腦通用的物體描述語言。透過這些技術,Auto-ID研究中心希望讓現有的網際網路可以增加物品追蹤和物品分享資訊的能力。2003年時,最可能實現物聯網計畫的技術是RFID標籤技術。

2005年1月,美國最大零售通路業者Wal-Mart與美國國防部強制要求所有上下游往來廠商必需使用RFID標籤來追蹤貨品配送過程,這是首次大規模地運用RFID來建立物聯網,透過網際網路可以隨時追蹤所有配送物品的狀態,RFID技術讓物聯網更為可行。

技術 整合感測元件和智慧管理技術
不過,RFID不是打造物聯網的唯一技術,國際電信聯盟(ITU)也在2005年提出一套更大規模的物聯網打造方法,整合結合感測元件和智慧型管理技術,包括識別用的標籤物件、偵測感覺訊號的感測器和無線感測網絡、負責思考的嵌入式系統,以及縮小裝置體積的奈米技術。ITU這份物聯網報告書也成為各國發展物聯網的重要參考範本。

2008年,Cisco、Ericsson 、Intel、SAP、德州儀器等53個跨國大企業聯合成立IPSO聯盟,聯手建置智慧型物件的網際網路協定,為物聯網建立通訊標準,例如採用IPv6協定。隔年連Google和富士通也加入聯盟。

國際知名商業顧問公司SRI將物聯網相關技術歸納成2大類,第一類是打造物聯網元件的技術,包括電子通訊介面和協定、微控制系統、無線通訊技術、RFID技術、能源補充技術、感測器、動作器、定位技術以及各種軟體。

第二類物聯網技術是讓物件彼此溝通的協同技術,包括地理資訊標籤、生物認證、機器人、機器視覺、擴增實境、親臨實境(Telepresence)、個人黑箱與生活記錄器、觸控介面、潔淨科技等技術。

發展 網際網路2020年成為物聯網
全世界目前有150億個上網電腦裝置以及10億個可上網手機,美國分析機構Gartner表示,2010年底時將會有超過300億個RFID標籤裝設在各種產品中,而5年後更有150億個裝置可以連上網路,每天可以創造出15 Petabytes的資料量,全世界的資料量每18個月會成長一倍。

Gerald Santucci預估,2020年時,現有網際網路將變成真正的物聯網,將有上千億個裝置串連在物聯網中,上網裝置的數量至少成長十倍。龐大的設備數和資料量都將成為未來機會。所以,近幾年,不論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等都看好物聯網的發展,紛紛以國家級獎勵計畫投入物聯網技術的研發。文⊙王宏仁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