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ware全球技術長Paul Strong表示,越來越多IT大廠加入OpenStack產品研發,OpenStack已經成為了雲端解決方案平臺上的第三選擇,這也是VMware擁抱OpenStack的主因。

圖片來源: 

iThome

為了從軟體定義資料中心邁向軟體定義企業的目標,VMware揭露了正在進行的三大新戰略。包括了擁抱競爭對手OpenStack來強化混合雲架構,並和潛在對手輕量級虛擬化平臺Docker結盟,以強化虛擬機器調度能力,最後一項則是從軟體市場開始跨入硬體市場,打造全VMware的整櫃式伺服器設備。

 新戰略1  化敵為友,擁抱OpenStack強化混合雲架構

在VMworld大會上最引人注目的是,VMware執行長Pat Gelsinger宣布,VMware將支援OpenStack,推出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VIO版本),在自家SDDC平臺上提供OpenStack API,讓OpenStack應用可以在VMware基礎架構環境上執行。

開源OpenStack平臺問世4年來,吸引了不少軟硬體IT龍頭紛紛加入,從伺服器、儲存到網通等,如Intel、HP、IBM、Red Hat、SUSE、Ubuntu、Cisco、Dell、Brocade、Yahoo、EMC、Oracle、SAP、Seagate、WD、NetApp等涵蓋伺服器、儲存、網通、作業系統領域的重要廠商皆已成為OpenStack基金會成員。

OpenStack可供企業自行打造雲端服務平臺,例如提供公有雲服務,或自建私有雲環境,因此被視為是除了微軟Hyper-V和VMware之後的商用雲端平臺第三選擇。

為了布局雲端,今年IT大廠商在OpenStack方面動作連連。HP今年5月大手筆宣布投入10億美元壓寶OpenStack,全力開發自家的OpenStack版本──Helion,要靠OpenStack在雲端市場競爭中翻身。而IBM日前推出的雲端PaaS平臺BlueMix,底層也部署於OpenStack平臺上。

VMware也早就意識到了OpenStack的威脅,去年加入OpenStack基金會時雖引起不少人質疑,而今卻也是OpenStack貢獻度前五名的會員。當然,VMware先前併購的網路虛擬化新創公司Nicira,在OpenStack策略上扮演關鍵的角色。Nicira是OpenStack早期重要推動者之一,也是OpenStack的網路虛擬化技術的主要貢獻者。

近2年VMware開始提供OpenStack部分套件和VMware產品的整合機制,例如在2012年釋出了OpenStack網通套件Neutron支援NSX的驅動程式,2013年也釋出了OpenStack支援ESX和vCenter的驅動程式,這兩年也先後釋出OpenStack兩個儲存套件Cinder和Glance支援VSAN的驅動程式。VMware過去只是局部地支援OpenStack,現在則宣布將全面地讓OpenStack的服務可以在VMware環境上執行。

VMware全球技術長Paul Strong表示:「目前OpenStack只是一個技術框架(Framework),還不是一套解決方案(Solution)」,以這套框架來建立雲端平臺架構,可以產生很高的價值,不僅可以帶給企業更多可以選擇的解決方案,也能免費提供各種元件,包含網路、儲存、運算與API等建置雲端服務環境所需的元件。

不過,VMware直到近期才開始支援OpenStack的原因是,雖然OpenStack免費提供了大量IaaS套件,但仍要花大量時間來部署OpenStack。「沒有免費的產品,就算能免費取得,企業還是得投資人才培訓。」Paul Strong表示,直到今年,越來越多IT大廠的支持,加入OpenStack產品研發,OpenStack已經成為了雲端解決方案平臺上的第三選擇。

所以,Paul Strong表示,VMware也決定開始擁抱OpenStack,為客戶提供更多元的選擇,而不是只將客戶鎖進VMware的產品,「OpenStack可以同時增加VMware和企業的價值。」他說。

VMware利用2014年上半發表的OpenStack Icehouse版本為基礎,來開發VIO版本,目前已釋出了測試版本。在VIO版本中,除了Icehouse所有套件之外,還搭載了VMware的vCloud Suite,VMware提供了OpenStack各套件和vCloud Suite各子產品間的連結驅動程式來整合兩者。另外還搭載了一個VMware自行開發的OpenStack安裝和管理套件,來簡化OpenStack的安裝過程,就如同HP也開發了類似的部署套件,來解決OpenStack目前在安裝上的麻煩問題。

VMware也承諾VIO的版本升級會跟進OpenStack每半年改版一次的步調,在OpenStack每次推出新版本之後,在下一個新版本釋出前的這半年內,VIO就會跟進升級到當前的OpenStack版本。換句話說,VIO也會每半年升級一次。VMware將會提供OpenStack程式碼的技術支援和安裝部署支援。

未來,VMware宣布要持續開發更多OpenStack所不足,但VMware認為企業需要的功能,例如VMware將優先在身分驗證用的OpenStackKeystone套件上開發單一登入機制(SSO),以及開發OpenStack的mgmt管理工具vCOPs,以及用來計費和控管IT成本的vCAC/ITBM套件。

 新戰略2  結盟潛在對手,加入輕量級虛擬化平臺Docker

不只擁抱OpenStack這個競爭對手,VMware連近半年來爆紅的輕量級虛擬化技術Linux Container(簡稱LXC)的部署平臺Docker都要支援。Pat Gelsinger表示,VMware將和Docker公司、Google和Pivotal公司合作,來打造一個通用平臺(common platform),可供企業更容易管理和執行部署於軟體貨櫃(Container)內的應用程式。「透過這個單一平臺,企業可以管理傳統的虛擬機器、軟體貨櫃或者是安裝於虛擬機器內的軟體貨櫃。」

Linux Container技術是一個內建於Linux的新一代虛擬化技術,不同於虛擬機器是一整臺實體電腦的虛擬化,LXC則是應用程式的虛擬化。LXC將應用系統打包成一個軟體貨櫃(Container),裡面只包含了應用程式的程式碼、所需作業系統核心和函式庫,透過統一的命名空間和共用API來分配不同應用程式所在軟體貨櫃的可用硬體資源,來創造出應用程式的獨立沙箱執行環境。因為LXC技術不需要多一個Hypervisor軟體層,因此,軟體貨櫃容量小且輕量化,可以在數秒內建立應用程式所需的執行環境,遠快於利用傳統虛擬化技術需要數分鐘才能建立虛擬機器的時間。

而Docker則是一套可以用來自動化管理、大量部署和快速移動LXC軟體貨櫃,到不同的雲端平臺或Linux作業系統上的工具。Docker擁有可以配送各式應用程式或App的開放平臺,例如包括了Docker引擎、Container執行和打包工具、Docker Hub雲端服務(包含協作、內容和自動工作流程)等。隨著Docker釋出正式版,也讓LXC更容易使用,連Google都宣布壓寶Docker,未來將在旗下雲端平臺如Google App Engine上支援Docker。LXC搭配Docker工具,成為了Linux應用程式虛擬化的另一個新選擇,Docker也就成了挑戰VMware虛擬化技術領導者的新對手。

然而,Container技術並不是什麼新技術,早在Unix時代就有了。Paul Strong表示,他從2000年就開始參與SolarisContainers技術的研發。他認為Docker的問世有2個重要的意義,首先,Docker提出了一套自動化的封裝機制(Package Mechanism),也可以用來加快建置VMware相關產品的速度。在Docker出現以前,Container被視為是難以部署,一般只有網路公司才會使用的技術,不過,今日Docker已經為應用程式的派送與執行打造了新的基礎。

因為Docker結合了Container技術,打包後的虛擬化映象檔的檔案比較小,跟虛擬機器比起來分明就是輕量級,因此,不論是部署或移動Container的速度,都會比虛擬機器快很多,「產生一個Container是以秒計算,然而產生一個虛擬機器卻是以分鐘計算。」他說。

Paul Strong表示,若以科技的發展來看商業模式變遷,企業會希望能夠越快推出新服務是越好,而這就是Docker可以幫助使用者做到的事情。因此,VMware將Docker視為重要的商機,要用來讓企業可以更容易地快速新增虛擬化環境,尤其是利用Docker來部署現代化的應用程式,例如搭配行動裝置App的後端平臺。

不過,Paul Strong指出Docker也有其缺點,就是安全性不足。因為目前Docker相關技術不夠成熟,所建立的Container的安全性,遠不如早已經商品化的虛擬化環境,相較起來Docker Container較容易遭外部攻擊而受駭。因此,VMware的目標是提供一個更安全的Container環境。VMware支援Docker後,企業能更容易地在虛擬機器內部署Container,並透過Docker的API來快速派送和部署Container。而對於部署在虛擬機器內的Container,就可以搭配使用VMware虛擬化平臺的安全機制和管理工具,甚至可以和第三方產品搭配使用,強化安全性。

例如VMware網路虛擬化平臺NSX已經可以透過Open vSwitch的整合,原生支援Linux Container技術,包括Docker。企業可用單一網路平臺和架構來管理虛擬機器、Container及實體裸機環境。

 新戰略3  從軟體跨入硬體市場,打造全VMware整櫃式伺服器

另一個有別於過往的新戰略,則是VMware推出超融合式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產品,前進硬體市場。超融合式基礎架構的目的,是用來供企業自行打造軟體定義資料中心的基礎架構設備,將運算虛擬化、儲存虛擬化和網路虛擬化功能集中到單一設備的整合式解決方案設備。

此架構下的第一個系列產品是EVO(名稱取自Evolution前三字母),VMware先發表了兩項EVO新硬體設備,包括了鎖定中小企業的EVO:Rail伺服器和可擴充規模的EVO:Rack機櫃技術預覽版。

EVO:Rail是在一個2U、4節點的伺服器平臺,預載了vSphere、Virtual SAN(VSAN)、vCenter Server、vCenter Log Insight等軟體,構成一個完全由VMware軟體驅動的整合式設備,所有基礎功能與服務都是由嵌在Hypervisor內的元件來驅動,也可說是一種Hypervisor融合式架構的產品。根據VMware的資料,一臺EVO:Rail設備可提供約100臺虛擬機器,或是250個VDI虛擬機器。EVO:Rail單一叢集最多則可擴充到4臺。此外,VMware還提供了一個以HTML 5打造的網頁管理介面,來簡化部署管理VM的操作。

至於目前還處於技術預覽版本的EVO:Rack,則將採取機櫃式伺服器設計,除了伺服器外,內建置頂式交換器和JBOD或DAS儲存系統,可用於大規模擴充。EVO:Rack內建軟體則搭載了完整的vCloud Suite、VSAN、NSX,以及EVO:Rack部署和管理軟體。目前只有廣達旗下雲達科技展出了首套以雲達OCP(Open Compute Project)機櫃產品Rackgo X所打造的EVO:Rack機櫃產品。

EVO產品的主要規格,包括軟體和硬體,皆由VMware主導,包括如處理器、記憶體、儲存系統、網路設備等,OEM廠商可向VMware提出推薦搭配硬體,統一由VMware決定後才推出產品。VMware解釋,這是為了提供預先組裝、產品驗證所必須的考量。

如此EVO系列的硬體和軟體規格相同,各家產品勢必大同小異。不過VMware表示,OEM廠商仍可透過服務來創造差異化,或是各家廠商對於EVO內部設計如散熱機制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富士通則計畫將EVO和自家虛擬化資料中心整合方案搭配,做為其中一項搭配設備,來拉抬原有產品線的整合度。

不過,VMware為了避免和過去的硬體合作廠商競爭,也再三強調,自己不會直接推出硬體產品,而是會透過與硬體廠商的合作來提供。尤其在推出可能會與過去硬體合作夥伴競爭的產品,如可建置大規模虛擬化應用環境的EVO:Rack設備,VMware就選擇推出非主流的OCP規格機櫃,OCP目前主流的規格是21吋機櫃,而非企業慣用的19吋機櫃設計。雖然短期內先支援OCP架構不至於對伺服器大廠構成威脅,不過長期而言,VMware終究是為了鎖定大型企業機房設備市場,來加速虛擬資料中心類產品的普及,EVO:Rack設備終究還是要推出企業常用的19吋標準機櫃設計。

 

VMware以OpenStack在2014年上半發表的OpenStackIcehouse版本為基礎,來開發VIO版本。其中除了Icehouse所有套件之外,還搭載了VMware的vCloud Suite,VMware也提供了OpenStack各套件和vCloud Suite各子產品間的連結驅動程式。

 

VMware支援Docker後,企業能更容易地在虛擬機器內部署Container,並透過Docker的API來快速派送和部署Container。對於虛擬機器內的Container,就可以搭配使用VMware虛擬化平臺的安全機制和管理工具。VMware以VoIP應用為例,提出了一個結合Docker和VMware虛擬化平臺的應用架構。

 

VMware宣布全力支援OpenStack,並推出VMware Integrated OpenStack(VIO版本),在自家SDDC平臺上提供OpenStack API,讓OpenStack應用可以在VMware基礎架構環境上執行。

 

目前只有廣達旗下雲達科技展出了以雲達OCP(Open Compute Project)機櫃產品Rackgo X所打造的EVO:Rack機櫃產品。

 

VMware將運算虛擬化、儲存虛擬化和網路虛擬化功能集中到單一設備的整合式解決方案設備。第一款上市的產品是EVO:RAILS,VMware還提供了一個用HTML 5打造的網頁管理介面,來簡化部署VM的操作。

 

富士通計畫將EVO和自家虛擬化資料中心整合方案搭配,做為其中一項搭配設備,來拉抬原有產品線的整合度。

相關報導請參考「VMware 2014 新戰略:立基軟體定義資料中心,邁向軟體定義企業」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