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次Ruby on Rails年會今天在臺開講,來自澳洲、日本、泰國、菲律賓、臺灣和中國的RoR明星開發者齊聚臺北,吸引了上百位美澳日等多國開發者參與。
儘管相較於.NET、Java等主流開發技術,臺灣Rails開發者仍屬小眾,人數不多,約數百人以上規模。年收入也因資歷和公司發展從50~300萬元皆有。
不過,這次年會發起人之一是臺灣RoR知名開發高手鄭伊廷(代號XDite),她認為,臺灣的Rails開發者不應只在臺灣求職,更應該放眼全球的Rails開發需求。矽谷的RoR應用領域也大缺人才,甚至大力向矽谷以外地區覓才,歐美有需求的企業也正在亞洲地區徵才。以下是她對臺灣RoR開發者提出幾項邁向國際的建議。

問1:.在臺灣,哪些產業或應用領域比較常使用RoR技術?

答:在台灣。新創的 Startup 比較常使用 Ruby on Rails 構建網站。
不論是 SaaS,或者是 Mobile Apps,都相當傾向於使用此門技術快速實現商業邏輯,進行各樣嘗試。

問2.你估計臺灣目前有多少Rails開發者?Rials開發者年收入大約多少?

答:我估計台灣至少有至少 2-300個以上的Rails 開發者。Rails 開發者(在台灣)的收入大概介於年收入台幣五十萬元(初階)至台幣三百萬元(資深)不等。

主要收入的差異在於開發經驗以及公司發展狀況(台商,外商,Startup,已進入 A 輪)。

問3.在年會介紹文章中,你提到臺灣開發者不知道「世界上哪裡有Rails工作?」,這是說,你認為臺灣Rails開發者應該放眼全球需求?這真的做得到嗎?臺灣開發者如何和全球需求接軌?

答:在全世界,因為 Apps 生態以及帶動世界產業的變革,軟體開發者已是供不應求。而這在 Ruby on Rails 界又特別明顯。因為不管是網站或者是手機軟體,其背後一定至少都會需要一群後端開發者的參與。

矽谷缺 Ruby on Rails 開發者已不是新聞。而矽谷向矽谷以外的歐美地區徵才也不是新聞。而歐美地區向亞洲地區徵才更是已經進行中的現況。

台灣地區的開發者往往囿於以為只能應徵台灣地區的 Ruby on Rails 工作,故對於是否投資學習保持觀望態度。但事實上 Ruby on Rails 的相當特殊,是全球性人才不斷怎樣產出,都始終保持無法滿足供給的一個行業別。而且多數公司因為人才實在是難覓,往往能夠接受 Remote 產出。

經營 Rails Taiwan 幾年以來,我認為台灣人才的困境在於,雖然學習速度快,但害怕英文溝通能力、被動等待機會以及無法及時追上國際實務開發趨勢,是大的致命傷。

全球性需要的人才多半有幾個條件:

1. 能夠獨立作業
2. 有足夠的英文溝通能力
3. 有一定的專案管理經驗
4. 可以自我砥礪進步

滿足這四個條件,應徵上並不是什麼難事。如果台灣地區的開發者對於全球性的工作需求有興趣

* https://jobs.github.com/
* http://weworkremotely.com

是相當好的參考指標。

問4. 你參加過最酷的國外開源社群活動是什麼?

答:我參加過最棒的國外開源社群活動是美國本土的 Rails Conference。每年的 Rails Conference 幾乎一年比一年精彩。Rails Conference 除了有多達 4-5 軌的同時性議程外,今年更新增了主題群組,讓開發者更有選擇且可更針對地對有興趣的主題深入。

而除了一般的 Talk 外,也有非常多場外的相關活動,針對不同程度的開發者提供持續進修或者入門的機會(Workshop),也有相當精彩的線下活動( Developer Party 或者 Unconference ),知名 Startup 參觀等等。

問5. 這次在臺北舉辦的Rails Pacific亞太年會,參加者組成如何?來自哪些國家?哪些產業或公司?年會的活動有哪些很酷的點?或有別於其他國家年會的特色?

答:這次的參加者有台灣,大陸,美國,澳洲,菲律賓,泰國,日本...等等。多半是網商、SaaS、Mobile Apps。

這次年會的酷點我想很大一部份會是「講者」及「講題內容」。其實這也是我們當初想辦這個年會的初衷。我們觀察幾乎所有大多數國家的 Ruby 年會,其開發者組成大多數是 Rails 開發者。但為了「兼容並蓄」,因此年會多半取名 Ruby Conference,又為了年會名字被定了 Ruby,Track 硬是塞了其實大家並沒有那麼感興趣的講題。

又講者陣容限於預算,沒有辦法邀請許多知名的國外講者來當地進行開發文化以及強度上的衝擊。

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做出一場「內容非常實務導向」「專注於 Rails 本身議題的」「全明星級 Rails 講者」「全英文」的研討會。

不必出國也能在台灣體會這樣的知識盛宴。

同時我們在另一天也安排了「Panel Discussion」以及「Workshop」。希望以講者問題交流、動手實作這兩種不同的切入點,讓參加者得到除了演講以外更多的收獲。

很多都會是非常新的嘗試。希望大家喜歡。

熱門新聞

Advertisement